楊元清
(華中農業大學體育部 湖北 武漢 430070)
古今中外各民族的傳統體育運動都源自于生產和生活實踐,對特定體育運動的形式與內容進行分析和研究,能夠了解一個民族在特定歷史時期有著怎樣的信仰、倫理道德觀念以及生產生活方式。因此民族傳統體育傳承的不僅僅是一種健身、娛樂方式和方法,更是一種生活理念、宗教與道德信仰。所以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價值的認同,對保護與傳承民族傳統文化、踐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各民族以農耕、游牧或射獵等做為主要生產生活方式,掌握了勞作、騎射等各種必備生存技能的同時,創造著日益豐富多彩的精神與物質文明,形成了民族傳統手工藝、體育以及民俗等文化形式。因此民族傳統體育與其它傳統文化一樣具有民族和地域特征,形式各異的運動項目反映著不同民族的社會生活歷史,而各民族傳統的重要體育活動則具有強烈的儀式感與象征意義,對激發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傳承民族精神與信仰起到了關鍵作用。此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及其表現形式極為豐富,從具有宗教儀式性質的少數民族體育文化活動、老少皆宜的游戲類項目,到富含豐富哲理和反映著民族傳統文化發展脈絡的武術等運動,無不展示了各民族在思想、藝術等文化領域所取得的成果。因此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功能不僅在于勞作之余豐富人們的文化與社會生活、增進民族認同感,也是提升個人思想境界、道德修為與實踐技能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文化自信主題下倡導對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不能忽視體育文化的價值。
各民族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是其體育文化孕育和發展的基礎,而體育文化的繁榮又使得各民族傳統的生存技藝、民族精神與信仰得到傳承,使得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得以延續,因此二者是相互依存的關系。首先從現存的各民族傳統體育形式不難發現,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靈感大多起源于生產生活實踐,蒙古族的賽馬、滿族的射箭等運動,都傳統生產生活方式下的必備技能。所以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之所以能夠時代相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起到了向下一代傳授生存技能、傳遞價值觀和強化民族認同感的作用,滿足了現實生產生活與民族發展的需要。其次當一個民族脫離了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則其傳統體育便失去了發展和傳承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動力。這是由于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會潛移默化的改變人們的價值觀,使得民族體育文化的價值漸漸得不到認同。因此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與發展,需要正視目前的信息高度開放、工業化與全球化等帶來的影響,創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機制。
由于各民族在生活空間分布與信息交流方面長期相對獨立的格局被打破,加之工業文明與市場經濟背景下文化交流的范圍不斷擴大、頻率日益增長,使得近年來不僅各少數民族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和文化發展軌跡受到了沖擊,漢族乃至世界各地的主流民族文化都陷入了傳承困境。文化趨同現象雖然有利于各民族之間就更多議題達成共識和維護和平的發展環境,卻也讓無數的優秀傳統民族文化面臨湮沒的風險,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在目前信息傳播渠道與交通運輸高度發達的環境下,各民族原本相對穩定的社會結構開始瓦解,撼動和破壞了傳統體育文化和其它傳統文化的發展根基。首先人們意識到了地域之間經濟發達程度的差異,在具備了條件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們離開傳統的生活環境,尋求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因此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既沒有了傳承的社會基礎,又流失了傳承人。其次外來文化也漸漸影響了依然生活于傳統區域的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人們普遍將現代流行文化與西方工業文明所創造的成果視為先進文化,越來越多的人不認可民族傳統文化的價值。因此導致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失去了傳承的動力,讓各民族的體育文化活動無以為繼。
與現代體育文化的沖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困境居多重要成因,由于在運動理念、價值觀以及理論與物質基礎等多方面存在矛盾,而且現代體育文化與商業、傳媒業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強勢的侵占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空間,導致年輕一代忽視后者的健身與文化傳承價值。首先就運動理念而言,現代體育強調各個項目的健身與娛樂價值,利用賽事直播和周邊產品的開發推廣擴大影響力,讓人們癡迷于其競技性和挑戰性帶來的感官體驗。而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經過漫長的發展,融入了過多的宗教、哲學以及倫理道德觀念的元素,在運動過程中所強調的儀式感和傳統價值觀與現代人對體育運動價值的追求相左。其次現代體育文化的發展融入了各個領域的科學技術,從運動裝備、運動理論與訓練方法到宣傳推廣,都有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撐。而民族傳統體育則更加注重文化內涵的發展和傳承,鮮有規范化的運動技能要求、技戰術設計與競技規則。因此不僅不利于其大范圍傳播和繼承,還不符合現代人對體育運動的認知。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日漸式微既是外部環境因素造成的,也是各民族基于自身的判斷進行選擇的后果。而在面對現代體育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沖擊時逐漸放棄傳統,既是各民族追求更好發展條件的現實選擇,也是對本民族傳統文化價值認同感下降、喪失信心的體現。因此在文化自信的發展主題下,應致力于重建人們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認同,通過宣傳推廣與交流活動、政策支持以及文化產業資源的整合,為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創造條件。
擁有系統化的理論基礎和具體的訓練方法,是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基礎,尤其是在部分項目傳承人稀缺和幾近失傳的情形下,首先應組織科研團隊對各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進行調研,走訪掌握運動技巧、規則及其文化內涵的民眾,收集和記錄運動器材、活動內容與流程等資料。其次應結合相應民族的民俗、歷史等方面的史料,對各項運動的文化內涵展開理論研究,并且借鑒現代體育運動項目的教學和理論研究方法,編寫規范化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教材。助力其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推廣,或者供社會上其它有興趣的人學習和研究。
為了讓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價值得到認可,應借鑒現代體育文化的傳播方式,通過多種渠道提升其影響力。首先各地政府應根據本地區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特點,創辦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基于自愿原則鼓勵民眾參與。并且采用電視與網絡直播的形式,讓人們感知傳統體育文化的魅力。其次在國慶或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策劃組織民族傳統文化的展示交流活動,將體育文化做為其中的一部分進行宣傳推廣。
雖然目前各民族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受到了明顯影響,但隨著文化交流的深入,更多的人開始珍視被流行文化沖淡和同化的傳統文化的價值,嘗試為保護、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做出貢獻。因此文化旅游項目的開發、對各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和保護等活動日益頻繁,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應借助這一趨勢,穩固自身的發展基礎。首先可以將其融入地方特色旅游文化項目,以表演、互動等形式,讓更多人知悉其存在并探究其文化內涵。其次挖掘民族體育文化發展歷史中的事件、人物以及傳說等素材,做為制作民族文化題材影視作品、網絡宣傳片的主題和內容。從而通過與影視傳媒的融合而利用其傳播渠道優勢,讓民族體育的文化內涵為更多人所了解,促進其在更廣的空間內傳播和發展。
民族傳統體育誕生于民間并為人們帶來了精神上的寄托,承載著各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價值追求。因此雖然由于人口的流失和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而失去了活力,但在民間依然有最好的發展基礎。所以要想保護和創造性的傳承民族體育文化,應鼓勵民間社團的發展并為其創造條件。首先各級地方政府應落實傳統文化的保護政策,對當地的民族傳統體育民間社團給予支持,撥付專項基金或者提供場地設施等,使其能夠有能力招募成員并開展特色體育項目的訓練,讓民族體育文化有良好的傳承條件。其次不同地方、級別的政府部門應共同促進民族體育文化的交流,組織研討或者觀摩活動,共同探討如何有效的保護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通常情況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無需復雜的設施和專業化器材,對參與者的體能和競技水平沒有過高要求,而是更加注重思想與文化的認同感,更加適合在民間傳播。因此應探索將其在全民健身運動當中推廣,既可以讓傳統的體育舞蹈、武術等項目廣泛傳承,又能夠傳播其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契合構建文化自信的時代主題。首先應針對不同體育項目的特點完善必要的硬件設施,修建訓練場館、活動場地以及提供運動器材等。其次在各類全民健身活動中推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通過比賽或節目展演向人們推薦有益的傳統健身方法,宣傳傳統的體育運動價值觀。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當中既有現代體育運動理念所倡導的強健身體的基本理念,更包含了具有民族和時代特色的民俗、倫理以及宗教信仰等文化元素,因此其傳承和發展對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和踐行文化自信理念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