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 許婧揚 張紫薇
(阜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安徽 阜陽 236037)
中國武術,亦稱中國功夫,在世界的影響力可謂深遠廣大。在國外,無論采用何種方式調查外國人最感興趣的中國元素有哪些,“Chinese Kungfu”一詞總會出現在人們的答卷上。但傳統武術在國內的發展并不盡如人意,盡管武術企業的產業化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線下實體運營中仍存在不足之處,顯然,老一套的線運作模式已力不從心。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與學術意識的不斷提高,學者們開始從不同角度看待和思考自身所研究學科的發展問題,以便在新時代背景下更好地發揮學科使命,開拓研究領域,提高學科地位。民族傳統體育學學科知識體系的充實與完善,離不開應用理論研究和基礎理論研究兩大板塊。習近平同志在19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適應社會變化與滿足社會需要便成為了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武術文化產業方面,武術文化產業作為體育文化產業的子集,是指以企業或公司的形式從事與武術文化商品生產和文化服務活動相關的行業,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武術文化產業的內容包括武術教學活動,如武術健身、武術培訓等;實物類產品經營包括武術裝備、武術文學等;策劃與營銷活動包括策劃競賽、商業比賽、商業表演大型活動。可以說,與武術有關的商業活動,如消費、經營、開發等都可以作為武術文化產業的內容。
在武術文化傳播方面,武術文化的普及是武術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武術文化的傳播雖有深厚的歷史底蘊與群眾基礎,但其投資屬于長期的投資,一次性投資未必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反而會對公司流動資金造成過多的浪費,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在公司的經營初期應以分次投資為主,每次投資都要做好嚴格的市場調研,并制定好各時期的發展規劃,合理協調公司資本分配,保證每一筆資金的輸出都盡可能的達到預期目的。
由此可見,“傳播武術文化”與“如何在互聯網背景下構建起新型的武術文化產業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只有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使公司走的更加長遠,最終實現構建起一個全新的武術文化產業鏈的目標。
任何體育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群眾的參與,隨著社會進步和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國民體育價值觀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當代國民對于武術的認知大都來自于武打影片或武俠小說等等,雖然它們中的大部分作品對武術文化的傳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這其中也有許多為了追求感官上的沖擊和商業化的利益,而將武術的威力與效果過度夸張化,使人們認為習武之人當有 “舉鼎之力,碎石之能”。這導致部分人沉浸在武打小說或是武打影片的特效中不能自拔。此外,對于互聯網發展程度不同的城市的人們來說,由于經濟狀況和地方文化的差異,人們對于對武術文化的接受程度、傳播過程中遇到的阻礙也不盡相同。
通過互聯網傳播武術文化是現如今武術文化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武術文化在互聯網上的傳播可能會過多的受限于武術影視作品,難以走出一條新的、能展現武術文化魅力的形式出來。而老一套的傳播模式只是吸引觀眾眼球卻忽略了內涵,以至于使其內容變得空洞、華而不實。
我國的網絡環境較為復雜,互聯網信息的來源廣泛又難辨真假,在現代中國網絡法律法規基礎相對薄弱的今天,輿論危機隨時都會將企業置于死地。此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武術信息的需求也是變化多樣的,若只按照傳播者的意愿決定傳播內容,而不去根據受眾的需求做出創新和改變,也會導致受眾的體驗感大大降低,最終導致受眾流失。
我國目前武術文化產業結構及制度還不完善,優秀的經營和管理人員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武術文化產業的發展。因此,尋求更先進和高效的傳承模式對武術文化產業的發展而言十分重要。當前武術文化產業對于新的管理方法、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還不是特別廣泛,武術文化產業線上平臺構建的主要難點在于軟件研發、輿論公關、線上維護等方面,且互聯網技術更新相對較快,如果不能及時的對軟件的漏洞進行維護和更新,很有可能會對企業造成重大損失。此外,在武術教員的流失也會對企業造成一定的影響。
十多年前,中國就興起了一股“外國武術熱”,大量的外國武術文化如:跆拳道、空手道、散打、柔術等,迅速吸引人們的眼球并占領大量市場,這使得中國傳統武術原本相對穩定的市場迅速被擠兌,極大地威脅了傳統武術在武術界內的龍頭地位。雖然我國的武術文化傳播在世界上取得了一定的聲譽,但中國傳統武術體育文化的發展迫在眉睫,與互聯網相關的體育文化品牌名聲有待提升、產品質量有待提高、產業結構也有待升級。
在當代互聯網大背景下,武術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盡可能的通過多種媒介來實現普及武術文化的目標。在這種情況下,武術文化應從健身、表演與競賽等不同的角度,結合當地群眾實際情況,與多種宣傳手段相結合,多角度充分彰顯武術文化價值,并最終使人們產生在武術文化方面消費的需求。同時還要加強對武術文化傳播內容的把握與結構的調整,對武術文化資源進行調整、改良,拒絕虛假信息的發布,避免誤導受眾人群。此外,企業形象和口碑的建設也應放在重要的位置。武術文化產業歸根到底屬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既然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就應與情懷、傳統、觀念等意識層面有著緊密的聯系,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武術的價值被充分挖掘、才能不斷拓展市場規模,實現武術文化的有效傳播與企業的健康發展。
如果說中國武術教育原有的保守、單一的傳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武術的傳承和發展,那么網絡線上教育則開啟了中國武術文化傳播的全面革新。網絡遠程教育對于中國武術傳播與發展的優勢主要表現為三點:一是最大限度利用武術資源,借助網絡擺脫空間上的限制,使武術教學更方便的傳播給武術愛好者,也讓優秀的武術教師的社會價值得到最大的發揮;二是武術傳播自主化?;ヂ摼W技術應用于武術傳播,可以讓任何接觸網絡的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自發的武術學習;三是學習形式的交插性。在學習過程中,有任何模糊,或是未能理解知識,受眾一來可以通過反復播放的方式來解決,而來可以借助網絡社交平臺實現全方位交流?;诖?,可以大力開發武術微課,它以“微”為特色,具有精簡實用、靈活方便等特點。武術微課在5-8分鐘內除了講解一個內容結構完整的武術動作以外,教師還要向學生滲透相關的武術思想,傳播武術文化。這使得武術課不再單純的是一種訓練,而是一類綜合課程,學生學習到的不再只是特定的套路動作,還能夠領會到武術中蘊含的哲理。
由于外來武術文化的實用性、健身性,再加上其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公司對其營銷手段的合理利用,使得中國武術文化產業原本在國內一家獨大的優勢蕩然無存。因此,國內各武術門派應摒棄傳統“關起門來搞建設、傳男不傳女、世代單傳”的封建觀念,敞開門來進行交流,如舉辦武術比賽、武術交流大會、興辦武術文化學堂等,把中國武術發揚光大,讓世界看到真正的中國功夫。
而近年來,許多網絡游戲研發商瞄準傳統文化題材創作,加之政府相關部門對民族網絡游戲的扶持,使得以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深厚傳統文化為底蘊的網絡游戲作品成為年輕人的熱愛,如《夢幻西游》、《楚留香》、《軒轅劍》等,旨在呈現中華傳統武術的魅力,利用網游自身的優勢推動中華武術的傳播與發展。而我國一些經典的武術影視作品:《葉問》、《太極張三豐》、《一代宗師》等不僅深受國人歡迎,也吸引了大批海內外對中國武術感興趣的人們,一些武術影星如李小龍、成龍、洪金寶、李連杰、甑子丹、吳京等人,更是弘揚和傳播武術文化的模范人物,他們都為向世界傳播中華武術文化做出了杰出貢獻。
O2O(Online To Offline)是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武術線上平臺模式就是利用互聯網平臺使武術傳播效果得到放大,利用“互聯網+”獨有的跨界融合和具有連接一切的特性重塑武術自身結構,打破原有的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和文化結構。通過建立一個更大型的武術生態網絡,來滿足更多人個性化的需求。還可以用最高效的方式匯聚盡可能多的武術資源,最終打造出一個多方互利共贏的武術產業生態圈。而武術線上平臺構建等問題,一方面可通過引進風投資金規避風險,實現最大程度的軟件研發和一系列線上維護;另一方面通過優化線上O2O模式下的平臺構建,將線上資源和線下“實體”有機結合,實現“雙線合并”,使得產業線上線下協調發展。
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從未停止傳承的腳步,這也證明了武術存在的歷史必要性。在“互聯網 +”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中國武術的發展,為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傳播與發展插上了飛翔的翅膀,使其重新煥發生機。只有將中國武術與互聯網進行有機融合,才能創造出具有開放、多元、共享、平民化為核心的新時代中國武術,才能使中國武術在世界文化傳播中的份量不斷增強,從而使整個社會的 “文化生態”因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的豐盈而變得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