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師范學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早操最早追溯于德國,用于軍事訓練等活動中,后來逐步演變成為現在的體育活動。根據研究表明,目前只有中國和泰國部分高校對出早操做出明確規定,而歐美等國未做出硬性要求,但每天必須進行體育運動。
早操對于體育專業的學生尤為重要,既將平時理論課程所學用于實踐,又通過大量的訓練提升的自身專業技能素質能力,還可提高心肺功能,可謂一舉多得。但是,目前95后、00后的學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再加上體育專業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沒有了高中學業的壓力,自己可支配的時間變得充裕,一部分學生沉浸在網絡游戲的世界里,經常熬夜,影響第二天的學習;另一部分學生忙于社交,喝酒成了家常便飯,嚴重影響身體健康;還有一部分學生思想認識不夠,只在上課時間進行專業技能訓練,課后很少時間進行體育鍛煉。
以上幾種主要因素的影響造成了部分體育專業學生對早操重視程度不夠,認為早操形式單一、沒有目標、缺乏動力、浪費時間,因而早操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
針對早操的現狀,出現的問題,如何提高體育專業學生對早操的積極性,就必須從內容和形式上入手,根據各專項的特點,制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化的體育活動來有效促進體育專業學生早操的開展。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訪問法、問卷調查法、數據統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成都師范學院體育專業學生早操開展情況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為今后早操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撐。
成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2016級(大三)、2017級(大二)、2018級(大一)共計432名在校本科生為研究對象。
通過查閱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網、成都師范學院圖書館等有關于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出早操方面的文獻資料,并對資料進行分類、歸納、總結和分析,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撐和數據支持。
從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為期一學年的時間,跟蹤、走訪調查了體育專業不同年級、不同專項的部分學生和主要兩委會干部、干事,聽取了他們對早操開展的看法、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同時還訪談了體育專業的專家教授、專業教師、輔導員等,為本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論據支撐。
對成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三個不同年級,兩個不同專業共計432名在校本科生發放問卷調查。共計發放問卷432份,回收問卷432份,有效問卷425份。通過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整理分析,為本研究的撰寫提供了真實有效的數據支撐。
采用excle進行數據的統計和分類,為研究體育專業早操開展現狀及對策探討提供了技術支持。
目前學校僅體育學院開展早操活動,早操時間是每周周一至周五早7:00-7:40,若遇下雨等不可力抗因素該天早操暫停,早操內容主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項分班級進行開展。早操的管理方式以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各班級輔導員共同負責,學院主要兩委會干部、干事、各班班長負責考勤,而每位學生的出勤率最終納入評獎評優考評體系之中。
通過作者一學年對學生出操情況的走訪、調查,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興奮期(2018-2019學年第一學期),尤其以大一新生為主,剛剛進入大學,對學習充滿的熱情,早操積極主動,不管是熱身運動還是專項訓練都相對認真;大二學生表現良好,大部分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早操的練習中,部分學生出現玩手機現象;大三學生則在體育館內組織操類、球類各項練習,情況較好;第二,平淡期(第一學期期末至第二學期4月),由于天氣漸冷,加之大一學生逐漸受到高年級學生思想影響,出操訓練情況不如上學期那么認真,部分同學熱身跑完后站在原地不動,亦或者玩起手機;大二學生熱完身后一半在認真訓練,一半站在原地玩手機、聊天;大三學生出現兩極分化,一部分同學分組進行操類、球類訓練,另一部分則原地玩手機、聊天。并且,遲到的人數隨著年級的增加而呈遞增趨勢;第三,疲軟期(第二學期5月至6月),三個年級整體出早操情況不如上學期,大部分學生人到了操場心卻不在,整體的精神狀態也欠佳。
根據問卷調查數據匯總和走訪調查學生信息反饋顯示,27.8%的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早操訓練,43.5%的學生能夠在大多數時間里參與早操的訓練,16.2%的學生間斷性的參與早操活動,12.5%的學生很少出、或者不出早操。
數據顯示有71.3%的學生能夠參與到早操的鍛煉中,說明絕大多數學生對于出早操是持贊成態度的,但是,這一數據作為體育專業的來說是偏低的,針對16.2%間斷性參與,特別是12.5%的學生對早操表現出不贊同的態度,經過調查了解,他們認為出早操起不到鍛煉的作用,反而影響到了正常的休息時間,對上課效率有影響,對于少數學生有這種思想班級輔導員要及時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多溝通、多交流,端正態度,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克服畏難情緒,使其明白早操的重要性。
早操訓練的內容應該與平時學生上課的內容保持一致,既起到鞏固訓練的作用又達到了鍛煉身體的目的。但據統計數據表明,近六成的學生認為早操缺少實質性的內容,每天的安排不外乎于熱身兩圈后,分班進行訓練,新鮮期一過,訓練的質量大打折扣,從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學生是愿意出早操的,但由于群體效應,沒有集體訓練的隊友,自己也懶惰了,久而久之惡性循環。因此,早操中需要專業老師參與其中,豐富早操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每天早操由學院兩委會干部、各班級班長進行點名、指紋打卡機簽到,如遇請假需出示由輔導員簽名蓋章的請假條,形式過于簡單,學生對于每天做著重復的事情感到乏味,缺乏創新性。每次集合、點名需要花費大約10分鐘時間,占據了早操總時間的1/4,僅剩下半小時留給學生鍛煉時間,而每天早操的練習項目基本相似,再加上學生沒有目標和方向,很容易出現思想和意識上的懶惰,長此以往,早操訓練流于形式,達不到鍛煉身體,更談不上提高技術水平了。
我院早操考核成績未與學分掛鉤,對于遲到、早退或不參加早操的學生各班級班長負責統計,將直接影響該生期末評獎評優,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作用,但評獎、評優名額是有限的,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評上優秀、獲得獎學金的幾率是很少的,而大多數人中又有一部分人屬于思想上、行為上較為懶惰的,對于這些希望較小、集體榮譽感不強的學生來說約束力確實不強,獎懲機制在一定程度上來說起到的作用較小,因此如何設立較為合理的獎懲機制是值得思考和討論的。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學院各班級每學期以月為單位開展以“體育強國夢”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全員參與,讓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早操的開展不是負擔,而是對所學專項技能的延伸,各專項技術動作必須經過大量的訓練才能達到質的飛躍。體育強國夢不是一句空話,不是某一個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每個人務必腳踏實地,落到實處。黨員、學生干部等必須起好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幫助思想有困難的學生提高認識,養成良好的規矩意識。
以學院為單位建立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和考核機制,其中包括曠操、遲到、早退等一系統的問題根據出現的次數進行依章處理,納入評獎評優考核中。對于早操中表現突出的、積極的學生要提出表揚,給予相應獎勵。尤其在請假制度上,各班級輔導員一定要嚴格把關,事假、病假要進行區分,并在規定的時間之內進行公示,做好有關記錄。一套完整制度的建立是否合理,必須經過時間的檢驗以及根據實際需要不斷進行完善和修改,制度和考核機制的建立能夠有效的管理學生的出操情況,以制度來讓學生養成出早操的好習慣。
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項學生的需求,以項群理論為基礎,將項目分類,并聽取各班級班導師的意見,以班級、小組或者專項為單位開展內容豐富的體育項目。制定嚴格的學年計劃、學期計劃、周計劃,甚至根據各班級需要制定每天的計劃,并嚴格按照計劃執行,必要的時候請班導師參與其中,進行技術指導。只有讓學生感受到早操形式其實并不單一,不僅僅是走形式,這樣的早操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有意義的,而不是學生口中的只是浪費時間了。
近六成的學生提出早操缺少專業老師的指導,早操內容較單一,僅靠兩委會干部、各班級班委、學習委員帶領技術動作、創新性很難得到提高。因此,學院應加強專業老師的配備,專業老師的指導作用非常重要。
個人技術動作的形成需要時間周期,老師對學生技術動作進行規范性指導能夠有效縮短這個時間周期,同時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督促、激勵作用。
任何活動的開展若想長久,宣傳必不可少,尤其是對于互聯網時代的當今社會更為重要,根據需要,學院可在操場、食堂附近懸掛宣傳標語,將日常學生出早操的圖片配上文字信息以展板形式張貼出來,也可通過“易班”、“微信公眾平臺”、“微博”等平臺與學生進行互動,對早操活動進行正能量的宣傳。學院也可在每年開學典禮、迎新晚會等活動中表彰早操表現突出的學生。大力宣傳早操對體育專業學生的好處和參加早操的重要性,讓早操成為學生大學生活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