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體育舞蹈20世紀30年代傳入我國,80年代得到迅速發展,現已成為我國當今社會流行舞蹈之一。近年來,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在世界舞臺的位置越來越中心,世界各國民族文化與中華民族文化不可抵擋的互相進行強烈影響和有機融合。正是在這種文化大潮的影響下,優秀民族文化元素也越來越多的融入并影響體育舞蹈這一西方文化產物。體育舞蹈在中華大地上的發展必然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體育舞蹈表演需要不斷添加本土民族文化元素為其注入新鮮血液,中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元素的發展和傳播也需要體育舞蹈這一新的藝術載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提出“文化自信”以來,尋找民族文化元素,保護民族文化元素,開發民族文化元素,是弘揚華夏文化勢在必行的歷史使命,是每一個中國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我國眾多體育舞蹈研究者和專家、教師的不懈努力下,體育舞蹈與民族文化元素相融合的成功實例越來越多。然而中國民族文化元素博大精深,許多優秀民族元素與體育舞蹈的融合入更加契合,還需要更多人才參與進來共同努力。
本文就云南民族民族文化元素以及體育舞蹈表演舞,在中國發展具體情況進行探究,為以后的研究和編排具有中國元素的體育舞蹈表演舞提供參考。
云南省是中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除漢族以外,共有25個6000人以上世居少數民族,其中15個少數民族為云南特有。眾多民族“大雜居小聚居”在云南這個物產豐富,環境優美的土地上,各民族文化獨具風格特色,又相互影響交融,創造出許多的優秀民族文化產物,包含眾多具有鮮明代表性的云南少數民族文化。云南少數民族文化元素是指在整個民族文化當中具有鮮明特色的、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能夠展示出民族文化的元素,其中包括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少數民族舞蹈元素、少數民族服裝與飾品元素、少數民族特色節日元素、少數民族民俗生活特色習慣等等。
體育舞蹈是一種同時具有競技性和觀賞性的舞蹈,體育舞蹈表演舞深受國民喜愛,優秀團體、個人藝術表演舞不僅有高難度舞蹈技術動作展示還加入了戲劇表演和感情色彩,這更加吸引人們了解并關注這一舞蹈形式。
在云南省發展中國少數民族元素與體育舞蹈表演舞的結合有非常好的少數民族文化基礎和支撐,當今社會文化發展迅速,中國云南少數民族元素已經在許多領域有成功實例,例如在體育項目健美操、啦啦操當中采用特色鮮明的民族服飾、設計精巧的民族飾品等,以此來增加項目的表演特色和文化內涵;在體育項目花樣游泳當中保證不影響動作速度的情況下適當融入少數民族特色舞蹈動作既可以加強項目觀賞性又可以直接或間接提高運動成績。因此,中國云南少數民族元素與體育舞蹈的融合是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的。
云南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在體育舞蹈表演舞中的運用,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的發展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云南少數民族創造了各民族別具特色的民族音樂。被譽為“中國民族樂器之王”的古典樂器琵琶,在我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樂器歷史文化。在這漫長的歷史中產生了許多的經典的樂曲,其中《彝族舞曲》正是琵琶樂曲的代表作之一。散發著濃郁的民族風情,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動人的彝家景色。在體育舞蹈表演舞背景音樂選擇時,可以考慮這種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樂曲,音樂對人們感官影響比較直接,對于激發情感更有很大意義,體育舞蹈動作幅度大、風格多變,兩者相互交融呈現在舞臺上,感染力強,同時在視覺、聽覺上滿足人民觀賞需求。
青年歌手姚貝娜在電視劇《甄嬛傳》中所唱插曲《菩薩蠻》便是少數民族音樂老曲新吟的優秀作品之一。樂曲《菩薩蠻》與體育舞蹈中的倫巴舞曲同為4/4拍,音樂感覺舒緩悠長,以此為倫巴表演舞音樂不僅能詮釋出倫巴的柔情似水,還可以把云南少數民族文化風情體現的淋漓盡致。除此之外,傣族的笛音、滿族的鼓聲、景頗族的葫蘆絲等等所奏樂曲,節拍一致,節奏相似都可以作為體育舞蹈編舞背景音樂,充滿濃郁的云南少數民族風情,不僅能夠充分展現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還能更好的豐富體育舞蹈文化內涵。云南師范大學體育舞蹈專業學生以古典古箏樂曲為背景音樂結合多項體育舞蹈舞蹈編創的藝術團體舞《YNNU》,在云南省體育舞蹈錦標賽當中脫穎而出,最終取得冠軍。
云南少數民族服裝與飾品元素在體育舞蹈表演舞中的運用,云南省地形氣候復雜,平均海拔高度較高,日照時間充足且紫外線強,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較大,因氣候多變,晝夜溫差較大,云南個少數民族在服裝的選擇上很大不同。以傣族服裝為例進行分析,傣族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傣族生活主要在熱帶、亞熱帶地區,那里氣候溫熱濕潤,山林草木茂密。傣族服飾充分體現了這些地理特征,既講究舒適實用,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體現傣族人民熱愛生活,崇尚美的民族個性。傣族女子的簡約修身上衣與體育舞蹈穿著緊身上衣體現背部肌肉線條頗為相似,下身裙裝顏色艷麗與體育舞蹈的熱情奔放舞蹈風格不謀而合,只需將傣族筒裙稍作高開叉設計便能很好的用作體育舞蹈表演服飾;以苗族飾品為例進行分析,苗族銀飾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歷史上曾被許多民族青睞,成為多元文化交流的載體之一,將傳統苗族銀飾融入體育舞蹈表演舞的服裝搭配與道具應用僅需考慮是否影響舞蹈動作的完成與展現即可,方法簡單,實用性強,銀飾自身反射光的能力在舞美燈光的襯托下更能大放異彩。
除此之外,中國歷史上涌現出的也在云南省廣泛被人們所喜愛的、特色鮮明的、具有標志性的漢服與旗袍也可以應用在體育舞蹈表演舞當中。古代漢服,即漢族的傳統民族服裝,是一套完備的服飾體系,款式豐富多樣,造型也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和思想。其飄逸靈動、色彩鮮艷、用料考究等特點給其在體育舞蹈倫巴項目中的運用奠定了基礎也提供了契機。近年大火的古風電影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主題曲《涼涼》,音樂節拍為4/4拍,音樂風格優雅流暢,音樂節奏輕快明朗,符合體育舞蹈倫巴項目的音樂要求,以此為表演背景音樂,再配以富有中國元素的古代漢服,將會呈現出一個美輪美奐的古風中國元素體育舞蹈表演舞。除拉丁舞項群中的倫巴,摩登舞服飾飄逸優雅與古代漢服元素也有諸多能夠合理融合的方式方法。云南師范大學體育舞蹈專業2014級同學以此為思路,在期末匯演中以《涼涼》為背景音樂編創了古風開場舞,得到了領導和觀眾的一致好評。被譽為“東方女裝”代表的中國當代旗袍,能夠表現出女性的賢淑、典雅、溫柔以及清麗的氣質,女性穿上它,或剛毅、或美艷、或柔情,別有一番風韻。旗袍的設計特點主要包括高立領、修身收腰、高開叉,服裝材料多為混紡、蠶絲與棉,服裝風格性感優雅;云南師范大學體育舞蹈專業2015級同學在期末匯演中選用旗袍作為表演舞作品《夜上海》的表演服飾,配以羽毛折扇和中式盤發及妝容,表現突出,取得專業組第二名的好成績。
云南少數民族生活風俗習慣元素在體育舞蹈表演舞中的運用,日常生活風俗習慣通常是最能體現少數民族特色和習慣的,在云南少數民族聚集地有非常多的民族特色活動,例如石林彝族斗牛;麗江納西族“三朵節”打跳、鼓樂活動;紅河哈尼族新年擺長宴、共歌舞;臨滄佤族新米節舂碓舞等等。能歌善舞是云南眾多少數的相似特點之一,且舞蹈多為集體性,動作結構較為簡單,舞蹈音樂節奏明朗歡快,因此與其他舞種的融合并不困難,有很多種融合方式和合理機制。以石林彝族斗牛與起源與西班牙的斗牛舞為例進行分析。首先就斗牛基本動作而言,石林斗牛的地點主要為各彝族村寨,所以斗牛士的斗牛動作較為隨意,沒有拘束;在西班牙斗牛士對于技術和體力、柔美和勇猛都有很高的要求,動作有一定的規范和技巧,較為復雜。其次根據斗牛音樂進行分析,石林斗牛基本只會采用擂鼓等簡單的方式,西班牙斗牛有較為完善的斗牛曲,曲中有規定的音樂旋律。最后兩種斗牛的基本風格進行比較分析,彝族斗牛主要是村落娛樂活動,西班牙斗牛有龐大的斗牛場,相較而言,石林的斗牛風格較為隨意靈活,西班牙斗牛風格嚴謹激昂。起源于西班牙斗牛的體育舞蹈斗牛舞,在表演舞當中有許多刪繁就簡的方式方法可以從石林彝族斗牛中探求,尤其是集體舞當中不宜全部選用競技體育舞蹈動作,結合彝族斗牛的簡約動作、基礎隊形和靈活舞蹈風格,能夠降低舞蹈編排難度并提高斗牛舞的觀賞性。
(1)經過對運用在體育舞蹈表演舞中的云南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的調查分析,發現舞蹈編導和教師對于云南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的了解、研究和實際運用都還不夠成熟,雖然已經涌現出許多的體育舞蹈表演舞優秀作品,但在對云南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的合理選取和運用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2)對云南師范大學體育舞蹈專業教師和學生訪談的結果顯示,在實際融入云南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元素在體育舞蹈表演舞過程中,許多教師和同學對體育舞蹈表演舞的基本特點的看法存在分歧,其競技性和表演性兩方面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平衡還有待探索提高;
(3)通過實地調查與分析,結論是云南少數民族文化元素與體育舞蹈表演舞的融合運用有非常好的基礎和前景,具有很強的可行性,目前的發展雖然相對較慢,但在未來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1)在基礎知識能力培養方面,各體育舞蹈專業院校應該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改善培養方案,增加舞蹈編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少數民族舞蹈等理論和實踐課程,還可以組織舞蹈編創和表演大賽,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2)政府在政策上應當充分給予少數民族文化充分重視,鼓勵本民族和和社會各界人士發揚優秀民族文化,開展少數民族文化走進校園、走進社區等活動,在資金上給予支持。文化部門應當重視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融,強化創新意識;
(3)在發展前景無限光明的基礎上,我們應當更新意識,越是復雜有難度的問題越是檢驗我們的基礎知識牢固性和廣泛性。把基本舞蹈能力和文化素質提升起來才能讓云南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元素與體育舞蹈表演舞融合的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