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師范大學 安徽 淮北 235000)
習總書記曾說過自己對足球的三個愿望是:中國世界杯出線,舉辦世界杯以及獲得世界杯冠軍。發展中國足球,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依靠于校園足球、青少年足球、競技體育足球協同發展。《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中也明確指出:國足要想發展的有氣色,就必須從抓實青少年訓練,穩扎穩打地進行科學系統的運動訓練。文件出臺中還明確指明青少年足球訓練的工作目標、重點任務以及保障措施等,以科學嚴明的政策為綱領,進一步明確了青少年足球訓練科學化的重要性。
“體教結合”成為當前體育教育中主流教育觀念,強調文化素質與體育教育二者密切聯系的重要性。微觀上:個人層面,體教結合是指學生或運動員需要在接受知識教育的同時要進行體育鍛煉,即提升個人運動技能水平的同時需要學習文化知識。宏觀上:社會層面,體教結合是指體育部門與教育部門聯合工作,將教育和體育兩個部門并駕齊驅協同發展。從當前來看,在如火如荼開展校園足球的背景下,校園足球注重文化課程,忽視青少年足球技能水平的提升;在足球俱樂部、專業隊中,則出現注重運動訓練而忽視文化學習的現象。在青少年階段,即文化素質培養與智力水平提升的關鍵期,足球訓練與文化知識學習仿佛形成了反比例曲線關系,兩者的矛盾性反映出體教分離將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我國校園足球蓬勃發展的階段,處理好青少年面臨的學習與訓練矛盾,讓足球的“體教結合”運用成為日常化,將有助于中國足球后續力量培養任務的保質保量完成。
訓練理念決定訓練行為,訓練行為影響訓練成效,所以認識到足球訓練理念的合理性、科學性與適時性是中國足球發展的重中之重。青少年足球訓練滯緩的根本原因也在于訓練理念的落后。在我國現有的體育制度與足球環境下,“唯成績論”主要體現在對足球隊員競技能力與教練員執教能力的評價主要以比賽成績為主,上至管理層下至球迷都沒有形成包容性好的環境。片面注重比賽結果,則偏離了“以比賽實戰為核心和歸著點”足球本質規律,長此以往在唯成績論訓練觀念下將阻礙我國青少年足球訓練前進的步伐。
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足球教練員是運動員足球生涯的引領者,承擔著制定訓練計劃與組織開展運動訓練的重要任務。結合近年對我國校園足球教練員的培訓數據來看,高水平足球教練員處于匱乏狀態,教練員的執教能力以及帶隊能力方面都不容樂觀。縱觀青少年足球教練員,學歷集中在本科及專科水平,職稱評定以中級職稱為主,專業訓練以及技能水平較低,教練員職業能力處于初、中級的人數較多。足球教練員在我國足球事業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青少年訓練的掌舵人,教練員的職業能力將直接影響我國足球競技體育后備力量的儲備水平。提升一線教練員的職業能力如今迫在眉睫,在訓練理念、訓練手段、綜合素質等多方面進行自我提升,保證足球教育教學的科學化進程。
在青少年階段運動員的身心特點呈現半幼稚、半成熟的階段,個性發展不均衡,對事物的認知存在片面性,自我獨斷特質明顯。青訓一般為大周期循環式訓練,訓練周期呈現出系統性、復雜性、長期性的特點。在此階段,訓練內容的單一性、重復性,易讓隊員產生厭煩感、無趣感。足球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科學化、系統化顯得至關重要,這關系著隊員的訓練態度與認知能力的培養。例如,在我國青少年訓練階段,技能訓練約占總訓練內容的比例為50%,戰術訓練與實戰比賽共占總訓練內容的比例為50%。與德國、法國足球強國相比,其他國家青少年足球訓練中“實戰比賽”占總體訓練內容的70%,其余包括技術訓練、戰術訓練、協調性訓練等內容。訓練內容與方法科學化程度越高,所產生訓練效果也將更加,對西方國家青少年足球訓練經驗與訓練理念的借鑒,將提升我國青少年足球訓練的效果。
足球運動屬于同場對抗性項群,具有技術復雜、戰術精妙且對抗性強的項目特點。在90分鐘常規賽時間內,對足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既要保證個人體力在上下半場合理分配,同時還要把技術動作準確完成、戰術布局陣型的及時調整。對于青訓隊員來說,身體素質是保障其技能水平提升與取得比賽勝利的前提條件。青少年時期身體訓練的科學化,應革新傳統的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速度素質、柔韌素質為主的訓練方式,將靈敏素質、平衡能力、協調能力、反應能力、爆發力、節奏感、方向感、思維能力等全面系統地加入到足球專項訓練內容中去。只有對身體素質進行科學化的訓練,才能讓隊員更好地做出轉身射門、倒鉤射門、克魯耶夫轉身等動作做的更為精妙,讓運動員們面對身體對抗時顯得游刃有余。
評定運動負荷科學性主要因素包括:運動量、運動強度、實施運動負荷的節奏。測評標準在于:教練員所制定的青少年年度訓練計劃與階段性訓練計劃所呈現出來的運動負荷表現是否相一致,是否可以科學性地描述負荷節奏、運動強度與運動量的比例是否適宜。結合我國U-17的訓練情況,一天三練,一天練6-8小時的高負荷的訓練,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身體形態與身體機能產生一定的損害。在我國青少年足球訓練中,普遍存在過早過度對運動員進行高負荷大運動量的訓練現象,部分教練員通過施加大強度的訓練方式讓隊員在短時間內提升機能水平而取得比賽勝利。青少年階段足球訓練應遵循適宜負荷原則的訓練學要求,遵循人體生長發育規律,結合隊員個人的身心發育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運動訓練,隊員的身體機能才能將訓練效能得到最大化。
文化素養與知識儲備的欠缺一直是我國足球運動員綜合素質中的一塊短板,文化素質不足影響了球員的思維方式與邏輯分析能力,對足球運動的理解與交流也不夠全面。體育隸屬于教育,“體教結合”地提出再一次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可見青少年階段對文化知識學習的意義是毋庸置疑的。體教結合廣泛應用于青少年足球訓練中,它可以影響運動員智力水平、情感道德、邏輯思維、理解與交流以及評判與分析等多方面綜合素養的提升。抓好足球訓練與文化學習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讓隊員在球場上每一次判斷與觀察有文化素養的參與,讓智力踢球成為比賽常態。
體育競賽,是檢驗運動員運動訓練效果或反饋教練員訓練效果有效的信息途徑。法國青少年足球訓練中接近比賽形式的對抗賽占訓練的80%及以上,而我國青少年足球競賽卻僅占約20%。我國青少年足球訓練需要“實戰比賽”,更需要以實戰對抗性質的核心訓練內容。當前應建立完備的足球訓練競賽體系,增加青超聯賽等各個規模足球比賽的開展次數,來提升我國青少年足球競技水平。
青少年期是個體身體素質發展的關鍵期,學習與模仿能力最快的時期,錯過這個階段則后續培養更為困難。青少年足球訓練應遵循適合負荷原則,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模式,借助于信息化科學技術檢測工具對青少年訓練前后的身體機能狀態進行指標監控,從而保障訓練計劃的實施符合青少年生長發育階段特點。依據生理學運動負荷監測指標,通過最大攝氧量、血壓、血乳酸、血尿素、心率等生化指標制定符合生物適應過程的訓練計劃,合理科學地挖掘隊員的運動潛能。在適宜負荷的訓練原則下,青少年擁有充沛的體能,適宜的興奮狀態,保障訓練質量的逐步提升,促進超量恢復的產生。
足球教學過程中,教練員要將科學化貫穿到每一個環節,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讓每個青訓隊員得到最佳發展。學無止境,足球教練員也應不斷提升專業技術水平,豐富科學知識儲備,提高教學與育人能力,在教育教學一線上為中國足球發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教練員對足球運動的訓練方法與訓練理念應與時俱進,也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與階段特征及時調整,才能更好的掌握青少年足球運動制勝規律。
青少年階段足球訓練的效果將直接影響其職業階段的競技能力與運動水平,從而也將影響其競技潛能的開發以及職業生涯的年限。未來的青少年足球訓練科學化,即擁有高素質高能力的教練員以科學理論與科學方法為指導,采用現代化手段對訓練過程細致化、流程化,逐步提升青少年足球的技戰術能力,為我國競技體育足球提供堅實的人才力量儲備。科學化的足球訓練理念,必將成為今后足球訓練與培養的第一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