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金樂小學 江蘇 南通 226300)
武術運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是民族文化的精華。在中小學階段開展武術教學,不單單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著正面、積極的影響,更關系到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情況。可見,武術在中小學階段的開展有其多重價值。為了持續發揮武術的價值,則需要以可持續發展視角,完成對問題的準確定位,提出可行性策略。
武術的形式多樣,內涵豐富,是中國文化的結晶。作為東方文明的一個璀璨明珠,武術已經在我國的中小學階段推廣開來,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讓更多中小學生意識到武術的魅力,感知武術文化,是新時期武術得以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相比于傳統的體育教育內容,武術有其獨有價值。
武術在中小學階段的開展,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著積極、正向的影響。在身體素質方面,武術套路中所涉及到的屈伸、平衡、跳躍等基礎性的技術動作,能夠充分活動學生的各個關節,經過系統性的訓練,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有效調節。且相比于其他的體育教學內容,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感知能力更強,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也更積極、主動,從而達到傳統體育運動無法達到的教學目標。在心理素質層面,武術本身有著較強的觀賞性,無論是技術動作還是套路演練,都是一種力與美的結合,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參與其中并掌握技術動作,提升了學生的審美素養,也豐富了學生的精神生活。通過武術的鍛煉和學習,學生的意志力和溝通交流方式得到強化,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打下基礎。
中小學的體育教育環境近年來已經有所改善,為學生帶來了更多新的體育學習內容。武術有其自身鮮明的文化屬性,將武術內容融入到學校的體育教育環境中,對體育教育的創新和發展有積極的推動意義。作為一項新的內容和新的嘗試,武術運動在中小學當中的呈現,多是以武術操或者是簡單的武術套路的實踐為主,通過簡單訓練讓學生初步的了解武術運動的核心內涵與價值。與傳統的體育教學項目相比,武術的自身特點鮮明,做好武術與體育課堂的充分融合,至關重要。
武術的健身價值和健心價值已經得以呈現,在中小學階段的開展,對武術的推廣有著積極、正向的意義。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武術在中小學階段的開展,使得學生能夠了解武術文化內涵,并在參與其中感受武術文化的魅力,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人。當前武術在中小學階段主要是以武術健身操的形式存在,結合當前的流行音樂,創編武術健身操,對學生本身有著較強的吸引力,學生在其中感受到快樂和武術運動對身心健康的促進作用,都能夠主動的成為武術的推廣者。從實踐經驗也可以看到,武術在中小學的推廣,對武術運動的普及和可持續發展都有積極意義。
從可持續發展視角切入,中小學武術的開展要有明確的框架支撐和發展目標。雖然武術在中小學階段的應用有其獨有價值,但在快速的推廣和開展中,也出現了一定的負面因素,相應的問題也由此出現。要理性的對待和解決這些負面因素,明確開展現狀,從而給出合理的指導意見。
中小學階段的武術開展尚處于初期的推廣階段,學校和教師對武術的重視程度不足。學校方面對武術的開展重視度不足,圍繞武術開展的資源傾斜和政策支持都十分有限,很難達到可持續發展目標。如,在武術教學的支持方面,并未制定圍繞武術開展的相關支持政策和明確要求,對教師有關于武術教學方面的科研內容不夠重視,且并未將其納入到體育教育體系中去,在監督檢查等工作開展和考評工作中,武術都處于一種從屬的地位。
具體表現為,在當前中小學的“體育與健康”教材當中,圍繞武術的相關內容都是以競技武術的內容為編寫的基本原則,核心是套路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武術的開展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缺乏對武術文化本身的有效傳承,也造成以攻防技術為核心的武術本質受到影響,對學生在攻防實戰以及藝術表演上的需求關注度不高。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在開展武術教學中,通常采取的是示范法、講解法等基礎性的方法,這些基礎性的教學方法,很難將武術本身的魅力充分呈現出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如,在武術套路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主要是根據套路招式進行動作的分解展示,學生通過教師的示范來了解武術套路的內容。但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存在和武術套路的動作較為復雜,要點和細節方面學生很難充分掌握。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教學方法的弊端就已經逐漸的暴露出來。教材和教法的限制,造成中小學武術的開展現狀并不理想。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在教育現代化視野下,教師的主導價值毋庸置疑。在開展武術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大量優質的專業教師提供支持。但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武術教學的開展多是由體育教師展開,缺乏專業師資力量的支持,造成教學的開展只能夠按照教學要求推進,按部就班。具體表現為大部分教師并非武術專業畢業,從而針對武術內容的全面滲透與實踐過程還存在普遍問題,專業性和科學性有限。雖然能夠達到中小學體育教學要求,但由于缺乏創新性和有效性,中小學武術教學的開展和推廣距離可持續發展目標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下出發,中小學武術的開展效果并不理想,為妥善的處理好和解決上述問題,則需要制定針對性的開展策略,從武術開展的重視程度、編制教材和優化教法以及培養專業的師資隊伍等方面著手,為中小學武術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中小學武術的開展,要得到學校和體育教師的高度重視,方才能夠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在學校方面,要圍繞武術教學制定具體的教學方案與教學計劃,并將武術納入到體育教學的框架和體系之中。且學校方面要鼓勵體育教師做好圍繞武術教學的相關科研活動,并為其提供多元的培訓空間。學校在政策、資源等多層面的支持,都將為武術運動的開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在教師的重視程度上,體育教師要對武術的應用價值和魅力有一個全面的認知,能夠從多角度看到武術對于學生成長所展現出的意義和價值,并將其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制定圍繞武術教學的相關策略與具體方法,最終目的是帶給武術教學以創新和發展。武術在中小學階段的開展,學校和體育教師的重視程度,為武術的魅力和價值展現提供了廣闊空間。
當前應用的小學體育教材,已經無法滿足武術運動的開展要求,主要是教材內容的創新性不足。為此,學校和體育教師為積極開發武術校本課程,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精選適合中小學生的武術教學內容,并匯編成冊,成為學校的武術校本教材,積極構建校本課程,打造武術特色學校。同時,為了適應中小學武術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還需要在教學方法上做好優化,當前信息技術與教育領域的融合,帶來了更多的現代化教學方法,這其中包括微課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等,都可以成為主流的教學方法。教材的編制和教學方法的優化,為武術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以微課教學法的應用為例,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微課是以微視頻為基礎的教學資源,通過微視頻的錄制和制作,成為主要的教學工具,方便和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可以在課前制作圍繞武術運動的相關微視頻,并將制作好的微視頻通過社交軟件傳遞給學生,方便學生的選擇和使用,在自主選擇后實現自主學習,課堂上則成為師生互動的主要平臺與空間。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微課為核心的教學模式要得到高度重視,將成為未來各學科的主要教學手段。
從前文的調查中發現,中小學武術的開展,大多缺乏專業的、高質量的武術專業教師的支持。為解決這一問題,則需要從兩個方面出發:一方面,對校內的體育教師進行培訓,圍繞武術的相關內容,可以聘請專家和學者開展相關的講解,傳授專業的教學知識,用以來支撐中小學武術教學實踐;另一方面,學校要積極補充體育教師隊伍,聘請具備武術專業素養的優質體育教師,用以推動武術在中小學階段的推廣。高質量的專業師資隊伍的補充與構建,對武術在中小學階段的推廣具有積極、正向的意義。高質量的教師具備全新的教學理念,創新的教學方法等,為學生帶來別樣的武術學習體驗和感受。
中小學階段學生對體育的認知度有限,如何打好基礎顯得至關重要。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大部分學校對體育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關注度不足,為了進一步的展現出武術的核心,讓武術在中小學得以推廣,則需要營造利于武術推廣的校園文化氛圍。一方面,學校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宣傳平臺,圍繞武術做好宣傳的活動。如,學校的新媒體平臺,通過微信、微博等實現宣傳,定期的推送有關于武術運動進中小學的相關文章,讓學生對武術運動與學校教育的走向融合有初步的了解與認知。同時,傳統宣傳平臺的利用依舊顯得至關重要。校園宣傳欄、校園廣播、班級黑板報等等,都可以成為武術傳播的主要平臺,通過多平臺的共同努力,讓武術在中小學校園中“生根發芽”,展現出武術的獨有魅力;另一方面,打造武術校本課程和特色學校的建設。在武術校本課程建設層面,學校要加大投入力度,在專業教師培養和教學方法的優化上下功夫,也要不斷地做好場地和基礎器材設施的補充工作。不斷為武術在中小學的推廣提供支持,充分展現出武術的核心價值,為中小學體育教育的長遠發展提供支持。
綜上所述,可持續發展視角下,中小學武術的開展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表現在重視度、教材、教學方法以及師資力量等多層面的問題,要把握側重點,明確研究方向,最終目的是解決問題,為中小學武術的持續發展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