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工商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60)
截至2020年05月14日14:30,全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4464例,現有確診病例186例,境外輸入1692例;海外現有確診病例4350472例。本次新冠肺炎不僅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產生了極大的威脅,還對至全球的政治、經濟、生活、教育等諸多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全國各地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倡全民居家防疫,教育部要求所有學校推遲開學,在疫情沒有得到控制前號召“停課不停學”,師生可以在家中通過電腦或移動終端在互聯網平臺上開展線上教學。全國掀起網絡教學新模式,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搬到線上開展,成為防疫期間主要教學形式。一直以來,傳統體育教學基本是以場地器材為依托,大量技術與實踐訓練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現場糾錯指導、學生反復練習的過程,相比其他學科有其特殊性。在網絡課程面前,體育教師搖身變成為了“網絡主播”,屏幕后面無法完整清楚的觀察到每一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練習狀況,在缺少監管和指導的情況下學生可能會建立錯誤的技術動作概念和習慣,也可能學生不會自覺地反復練習,影響體育技術的學習,達不到鍛煉的效果。因此,在這一特殊時期,體育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大學生的思想與行為習慣,安排適合在家中進行的體育項目內容,還要加強多種監管方式,加強互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教師的示范動作要求更高,教師要學習新技術展現直觀細致的技術動作,著重培養大學生居家自學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等素養,學生通過線上體育課的學習,達到鍛煉效果,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強病毒抵抗能力。使學生深刻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作用與意義,逐步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體育線上授課的形式是前所未有,可借鑒的經驗也鳳毛麟角,只能在摸索中前進,在學生的反饋中完善體育課的授課方式、方法。為此對上參與線上大學體育課的學生進行調查,收回有效問卷5692份,分析學生線上體育課的學習情況進行客觀分析。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山西工商學院大一、大二年級以及大三大四重修大學體育課程的學生。調查總人數為5692人,具體比例為:男生占比27.74%,女生占比72.26%;大一學生占比53.96%,大二學生占比45.64%,大三大四重修學生占比0.4%。
調查結果顯示,14.53%的學生認為居家鍛煉沒有負擔,72.19%的學生可以接受,認為線上體育課學習更加方便。體育傳統教學是在相應的運動場地上進行教學工作,以教師講解、學生模仿為主,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有序進行練習,教師監督、指導。在線教育可以有效改變這一現狀,將單調、枯燥的講解和示范以生動、有聲有色的視頻、圖片的形式展現,也比較新穎,課后還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進行視屏回放學習。
但仍有13.28%的學生是有負擔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1)家里居住面積較小,不利于做動作;(2)家里孩子較多同時在家上網課相互影響;(3)家住偏遠地區沒有網絡;(4)家里通信設備缺少,只能使用手機進行上課,同時上幾節課電量沒法保障等原因制約著學生的上課。但綜合來看,都是停留在客觀條件上,學生本身是希望通過線上教學進行居家鍛煉。
調查結果顯示,24.35%的家長是非常認可線上體育課對學生體質的改善,63.02%的家長是認可體育課的作用。家長一致認為體育課可以讓孩子們被迫動起來,能克服孩子們在家的惰性,不至于每天就是躺著玩游戲、上網、睡覺,家長讓孩子運動,孩子也不聽,體育課幫助他們解決了這個難題;11.8%和1.46%的家長也存在否定意見:
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1)家長對體育課的認識不到位,認為孩子在家勞動就是鍛煉身體,沒有必要再上體育課;(2)家里條件有限,認為只上專業課就可以;(3)孩子身體很健康不需要刻意的鍛煉。
線上教學,教師需要提前錄制上課視頻、搜集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術圖片,在備課過程中通過視頻播放可以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形成前所未有的自我聽課形式,因此可以不斷提高教師的執教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查結果顯示,74.53%的學生認為體育課程線上教學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指導他們進行科學有效的學習、鍛煉并有一定的監督作用;22.91%和2.56%的學生認為線上進行體育教學所產生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或者沒有效果,因為有些運動項目受場地、器材的影響,經調查研究發現更多的是因為學生自身的惰性心理產生的。
以前授課靠經驗教學與技術動作示范為主,理論講解較少,致使學生對所學運動項目的理論知識沒有足夠的認識。通過線上教學使學生學習到了大量專業的理論知識,如體育項目的發展史、體育項目的裁判法、體育項目的技術與戰術等,提升了學生對體育文化的認識。調查結果顯示,51.99%的學生學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43.24%的學生學到一些,3.64%的學生認為學到很少,只有1.14%的學生沒有學到,這些孩子本身對體育知識不感興趣,認為不是自己的專業,上體育課鍛煉身體就行,沒有必要去學習體育理論知識。
通過三方面課程設置優化,培養學生自覺鍛煉行為的養成,調查結果顯示,有24.26%的學生無法確定自己的鍛煉行為是否養成,有67.34%的學生通過線上體育課初步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線上體育課首先滿足學生長期居家不運動的自主需要,形成學生鍛煉的內部動機,進行俱樂部選課制,使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體育項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通過理論學習使學生了解體育運動的價值,形成內、外因相結合,指導學生形成長遠鍛煉的習慣,達到終身體育的意識;最后根據學生現實情況設定可以完成的運動項目,滿足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的榮譽感,通過一周三次的線上打卡素質練習,使學生的榮譽感不斷得到滿足,進而使學生產生體育鍛煉的內部動機,養成學生自覺鍛煉的習慣。
(1)師學之間真實的互動、交流匱乏。
線上體育教學中,其實面對的都就是電子設備,真實的互動、交流匱乏;師生之間真實感情無法流露,學生最直觀的感受是教師的聲音與視頻,師生無法進行真實的交流與互動,但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交流會很多,教師的一個鼓勵,一聲加油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學習動力,因此,線上體育教學中存在師學之間真實的互動、交流匱乏的事實。
(2)項目特點有差異。
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我們深刻的發現,并不是每一個項目都適合線上教學,也并不是每一個項目都能利用線上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對場地和器材要求較高的項目,線上教學就存在很大的困難,有些技術不容易實施。但是操類、武術類等學生在跟視頻學習過程中,就能很直觀的掌握技術動作,課下還可以通過觀看回放鞏固技術動作。
(3)學生自主學習難以把控。
線上教學面對面的監督減弱,學生是否會自主學習是新的問題,線上教學使學生學習環境變的更加靈活,沒有教師的實時監控,學生自主學習難以把控,這是新的挑戰。
(4)教學效果反饋不及時。
教學效果反饋不及時,體育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情況,及時反饋至關重要。學生在學習新的技能時如果反饋不及時,很容易學習到錯誤的技術動作。體育教學區別于其他學科最大的特點在于需要現場身體活動。學生通過線上教學可以學習到更為規范的技術動作,但是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辦法實時觀察到所有學生,不能及時的反饋所有學生技術動作的學習情況。雖然通過連麥互動可以反饋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但是體育教學過程中不能及時反饋學生練習情況是影響體育教學效果的最大問題。
線上體育教學模式是新冠肺炎疫情下“停學不停課”最有效的辦法,并不能取代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線上體育教學是傳統體育教學的補充,兩者之間可以科學的融合,開展線上體育教學對廣大體育教師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幫助學生在體育運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這成為學校體育教育的指導思想之一。大學體育教師要在傳統教育模式基礎上不斷完善與創新,以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為目標,充分發揮體育自身的特殊功能,在疫情期間切實提升學生線上學習效果。以樹立學生終生體育為目標,提升學生體質,提高抵抗力,保持學生身心愉快,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以積極必勝的心態戰勝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