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冰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醫學影像學科也迅猛發展,現代化、數字化醫學影像設備,如彩超、CT、MRI、PET-CT等逐步進入中小型醫院。影像檢查結果不僅與設備本身的性能息息相關,還與技術人員的操作和對設備構造、功能的了解,以及設備的正常運轉、圖像質量有著極大關系。因此,如何培養高素質現代醫學影像技術人才,實現影像設備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成為醫學影像教育界研究的新課題[1]。作為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專科院校,如何有效利用現代化、信息化教學技術,讓學生熟練掌握設備的原理結構,并能舉一反三,自行分析推理,以適應影像設備不斷發展的需求,確保在面對新機器時,快速掌握機器的工作原理,熟悉機器結構,且能熟練操作。因此,學生在校內對醫學影像設備的學習就顯得至關重要。結合醫學影像設備學學科特點,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利用信息化技術和手段,找到一種適合的教學方式,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易于學生接受,是當前教學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信息化教學手段層出不窮,通過對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學習、研究和實踐,在醫學影像設備學教學中不斷實踐和應用。
微課作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重要載體,在課前預習、課中營造教學氛圍、課后復習鞏固各個環節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微課的制作以教學視頻為基礎,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進行教學設計,將枯燥的知識情景化、動態化,直觀地展示給學生[2]。微課制作采用現代化技術,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簡短而明確地完成一個知識點的講解,生動形象且系統化,有助于提高學生興趣與教學質量。微課的特別之處在于“微”,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微課具有以下特點和優勢:(1)授課時間短。根據心理學大腦認知理論,將微課的時長控制在幾分鐘內,便于學生進行碎片化學習,提高學習效率。(2)內容精練,主題突出。每節微課圍繞一個知識點或者一個重點、難點展開,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利用線上線下混合模式,將微課融入課前、課中、課后等不同環節,既能保證學生的興趣和新鮮度,又能保證教學質量。(3)容量小。一節微課只有幾十兆,方便網絡傳輸,學生可下載保存至各種移動終端設備,實現移動學習。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優于傳統教學模式,微課的應用不僅使教學內容更吸引學生注意力,而且使學生的學習更加便捷。
醫學影像設備學是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必修課程,對學生熟練掌握醫學影像技術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研究臨床常用的各種醫學影像設備的結構、原理、使用及維護保養。課程內容涉及醫用X射線設備、磁共振成像設備、超聲診斷設備及核醫學設備等大型醫療設備的工作原理、基本結構、操作、維護及其在醫學領域的應用等,是一門實踐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具有綜合性強、涉及面廣、內容更新快等特點[2]。該課程不僅需要物理、數學、電子學、計算機以及網絡技術等基礎學科知識作為鋪墊,而且需要研究影像設備的內部構造,直觀性較差。
(1)由于學生對物理、電子學等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因此,教師在醫學影像設備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講授基礎理論知識。
(2)學習抽象的概念或者比較復雜的電路圖時,由于學生很難實際接觸這類設備的電路,只能通過電路圖分析和想象,因此常常難以理解。
(3)醫學影像設備通常比較昂貴,我校供教學使用的醫療設備相對齊全,但是由于無法觀察設備內容構造,學生只能結合書中的描述和圖片想象機器內部結構,這也加大了教學難度。
(4)由于影像設備體積較大,數量較少,無法隨時在教室演示,且實驗教學中存在多人用一臺機器的情況,導致一部分不感興趣的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學習興趣[3]。
(5)學生重視程度不夠。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認為不了解機器的原理和構造,也可以完成設備的操作,覺得設備結構、原理及故障判斷等知識與就業沒有直接關系,從主觀上做好了放棄的準備。
綜合以上原因,醫學影像設備學任課教師急需解決的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將抽象、復雜、枯燥的知識形象、直觀地展示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理論課前,制作基礎知識相關微課,要求學生根據微課內容進行課前預習。設計課前學習任務單,將需要預習的微課發送給學生,并設置相關問題,讓學生查閱資料,記錄自己感到疑惑的知識點。課上,根據學生預習情況進行總結,引入課堂內容,包括學習難點、當前研究熱點等,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對重難點進行講解,引導學生課堂討論。課后,針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知識拓展和延伸,發布微課,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創造性。同樣,在實驗教學中,由于醫學影像設備學的實驗多為驗證性實驗和示教實驗,因此引入相關實驗的微課,使實驗內容更加形象、直觀,課上師生共同討論、綜合分析,能夠加深學生對實驗的理解,達到實驗教學目的。
醫學影像設備學是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授課過程中應貼合實際,適當引入具體案例和行業最新進展,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材的編寫往往滯后于臨床,因此,教學活動應緊扣學科前沿,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探究精神。
微課的應用效果關鍵在于視頻的制作,視頻制作包括以下步驟:(1)依照教學大綱,提煉教學重點、難點,精心選題,知識點的呈現應脈絡清晰、亮點突出、趣味性強。(2)利用手機、攝像機錄制視頻,將時長控制在 5~10分鐘,插入相關圖片、動畫、臨床操作等,經后期剪輯、配樂,美化視頻。(3)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相關思考題,以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4)將視頻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方便學生在線學習或者下載至移動終端學習。
傳統的醫學影像設備學考核方式為期末閉卷考試,不能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評價,我們利用網絡技術對課程考核方法進行適當調整,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例如,將微課引入教學后,每個微課都會設計即時測驗,將學生即時測驗成績納入總成績;對學生在各個環節的表現打分,包括觀看時長、觀看時間、觀看效果、在線討論等。此外,對于實驗課程亦可增加實驗設計、實驗討論等考核環節。
學生借助智慧職教平臺和云課堂手機端觀看微課視頻,教師也可進行過程性評價,為微課在理論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醫學影像設備學是一門實踐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綜合性強、涉及面廣,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都存在較大難度,因此要求任課教師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學習現代化技術,并將其應用于教學,使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提高教學效果,達到預期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