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學附屬幼兒園 張 昕
如今,幼兒缺少在戶外、特別是野外活動的經歷。針對這樣的現象,我們實施野趣活動,試圖增加幼兒與自然親近的機會,讓幼兒走出校園,享受自然。
本文從“周邊資源的梳理、野趣活動的制定、野趣活動的指導、野趣活動的效果”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與總結,歸納出幼兒園進行野趣活動的全過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利用周圍一切的教育資源。于是,我們對幼兒園周圍所有可以利用的戶外資源進行了梳理。
我園依靠大學校園,在梳理戶外可用資源的時候,將其分成了兩類進行整理:一類是校園內可用環境,另一類是校園外可用環境。我們采用參考地圖、實地考察等方法,繪制了周邊可利用的戶外資源庫。
雖然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多多少少都會利用到這些戶外資源,但是通過幼兒園戶外資源庫的建立,使得我們對這些資源有了更加具體的了解,同時也梳理了為幼兒使用的資源。
我們在一邊對幼兒園戶外自然資源進行梳理的時候,也一邊針對如何利用這些自然資源開展戶外活動進行了思考。
由于我園是健康特色園,對體育活動一直潛心進行研究,因此,我們翻出多年的研究資料,從中尋找與野趣、與戶外相關的活動進行分類整理。
同時,反思這些活動是否還適合在繼續進行——把適合的保留,不適合的進行調整。例如,之前有節活動是讓幼兒學習游泳,因為我園之前是有游泳池的,但是現在由于園所功能室、活動室等房間不斷增加,游泳池改成了戲水區,所以游泳活動就進行了調整。
幼兒的興趣是我們制定教育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在制定野趣活動的時候,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組織各班幼兒進行討論。
比如,教師會問幼兒:“孩子們,你們喜歡去什么地方玩?”“你們的父母平時會帶你們去什么樣的戶外玩?”“玩一些什么游戲或者你們想在這些地方玩什么游戲……”除此之外,我們還請幼兒與他們的父母一起記錄所進行的戶外活動,將這些信息進行匯總,最后選取適合集體進行的戶外活動。
通過對周邊資源的梳理,我們了解了有哪些可以利用的戶外場地,接下來我們對不同場地的特點進行了分析,從而針對不同場地的特點來安排活動。例如,在公園,我們可以進行一些“尋找、認識昆蟲、植物”的游戲;在竹林里,可以進行一些競賽類的活動等等。
幼兒時期是身體急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里每個年齡階段的幼兒都有著自己特有的年齡特征。我們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目標對野趣活動按年齡階段進行了劃分。
這里以遠足活動為例,根據《指南》的要求,我們分別選擇了適合小、中、大班幼兒步行距離的地點來設計活動,滿足了不同年齡段幼兒發展的需求。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電子設備對于幼兒來說不是一件新鮮的事物了,幾乎每天都能接觸到。至于與運動相關的APP,幼兒也了解了不少,我們要利用這些“現代化的工具”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孩子們愛上活動、愿意活動。
例如,在中班活動“定向越野賽”中就采用了“咕咚”APP,讓幼兒分成兩組走不同的路徑到達同一個終點,最后比較各隊所用時間、所走步數及路程,從而增加活動趣味性的同時,讓幼兒更樂于參加。
既然在戶外進行野趣活動,肯定與園所平時的室內活動有所區別。因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進行活動指導。
保障幼兒的生命安全是幼兒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考慮到外出是容易出現危險的活動,而良好的規則習慣則是幼兒安全的保障,所以在野趣活動之前必須明確外出活動的規則,這包括幼兒需遵守的規則以及教師需遵守的規則。具體而言:
幼兒需遵守的規則包括物質方面和經驗方面的規則:在物質方面,幼兒需穿著適合外出的衣服和鞋子,并準備好水等日常必需品;在經驗方面,幼兒要知曉相關交通安全知識、戶外自我保護的方法等等。
教師需遵守的規則包括外出規則:必須明確在外出活動的各個環節以及各個教師的職責和站位,還要具備一定的戶外活動組織方法、應急情況處理措施等等。
由于在戶外活動的范圍大,班級教師的人數相對較少,所以我們積極發動家長資源,鼓勵家長參與其中。家長可以幫助教師做好活動準備,在行進過程中照顧幼兒,以及跟幼兒一起參加活動等等。
例如,在大班野趣活動“公園尋寶”中,教師事先聯系家長讓其在公園特定區域內藏好寶藏。接著,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家長作為“智囊團”的角色參與進來,從而推動幼兒游戲的進展。在活動結束后,家長也與幼兒、教師一起清理活動場地,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
家長通過參加活動了解了園所的教育理念、活動安排,同時也強有力地保障了活動的順利開展,更重要的是通過參與活動,家長們體會到了野趣活動的重要性,紛紛表示要帶領幼兒走出家門、親近自然。
在進行戶外活動之前,教師要細致觀察班級幼兒,了解本班幼兒的運動能力和實際存在的問題,以便對要實施的活動進行相應調整。
例如,在進行中班野趣活動“遇見二月蘭”之前,我們制定的目標是花20分鐘左右步行1.5公里,但班級教師在執行時可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時間的增減。與此同時,由于幼兒的發展存在個體差異,運動能力也不例外,所以教師在指導活動時要注意因人施教。
通過野趣活動的開展,我園幼兒的身體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通過統計,我園近三年傳染病的發病率不管是從發病種類、發病時間還是發病人數都在逐年遞減,遞減最明顯的是2018年在全園實施了野趣課程之后。
在幼兒體質測評的數據上也能看出幼兒體質的提高。這里以2017級中班幼兒為例,體質測評的優秀率從2017年的12.05%上升為2018年的20.83%;合格率也從原先的97.76%上升到98.22%。
與同區其他幼兒園進行體質測評數據對比的時候,我園幼兒的數據明顯優于其他幼兒園。這里以同一地區同一等級的S園為例,2018級大班幼兒的體質測評合格率,我園為98.22%,高于S園的94.12%。
除此之外,我們也驚喜地發現幼兒身上的變化——變得更加開朗、面對困難變得更加勇敢等等,這些都是野趣活動所帶來的。
所以,走出去,跑起來吧!讓孩子們在自然中鍛煉、在自然中享受、在自然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