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玉門市第一幼兒園 田會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幼兒園各類活動中,體育活動對幼兒健康成長的價值不言而喻。在日常活動中,教師們都身體力行地利用或挖掘現有資源積極開展戶外體育活動,致力于幼兒健康成長的美好愿望,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總有一些問題困擾著我們,常常使自己的教育行徑與幼兒的現有水平、能力需求、興趣愛好等存在一定的偏差。
《綱要》中明確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體育活動。”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活動還停留在幼兒隨意、無目地玩,老師單純完成戶外體育活動時間要求的層面上——教師沒有深入研讀和領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綱要》的精神,更談不上將其內化為具體有效的教育教學行為;且在體育活動中缺乏對活動目標的深入思考,心中無目標,活動質量自然大打折扣。
體育活動材料的選擇直接影響著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水平,科學合理地選取、運用材料可以更好地激發幼兒的興趣,積極推進活動進程,提升活動質量。在體育活動中,沙包、皮球輪番上陣,跳繩、飛盤司空見慣,材料單一重復,對幼兒來說缺乏足夠的吸引力,自然很難達到培養孩子興趣的目的。
場地布置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著體育活動的效果。在體育活動中,有些教師往往忽略場地的提前設計,而在活動現場臨時設計、匆匆布局,這樣很容易造成現場擁堵、游戲銜接脫節、游戲安全難保障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
在體育活動中,教師的指導必須進退有序,才能更好地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人。一些教師打著“放手讓孩子自由玩”“沒有安全就沒有快樂的游戲”等旗號,或在活動中謹小慎微,對幼兒的活動橫加干涉;或放任自由、粗放無序,對活動的開展缺乏有效指導。
體育活動既要保證活動時間充足、形式多樣、內容有趣,同時還要注重運動量的把控,沒有科學合理的運動負荷和心理負荷的活動設計,幼兒的身心發展就難以實現效益最大化。我們發現在一些體育活動中,幼兒或消極等待時間過長、運動量過小達不到鍛煉的目的;或活動距離、活動要求設計不合理,超出了幼兒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這樣就很難達到應有的運動量,幼兒的體能也得不到充分鍛煉。
通過在日常體育活動中的探索、實踐、反思,我認為無論是活動情景的創設、材料的選擇還是活動進程的調控,無不考驗著教師的教育智慧,只有正視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有的放矢、精準施策。
幼兒園體育活動對發展幼兒走、跑、跳、鉆、爬等基本動作以及運動協調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在幼兒園體育活動中,教師要以《綱要》精神為指導,以體育目標和育兒關鍵經驗為藍本,重視體育活動對幼兒健康成長的價值,積極構建體育活動的框架體系,把學年、學期的活動目標逐層分解到月、周、節的活動當中,利用集體游戲、分散游戲等形式逐步實施,注意走、跑、跳等基本動作發展之間的層次性,從而做到有效銜接。在明目標、有方向的基礎上精心組織活動,讓體育活動的目標性和實效性實現有機統一。
許多體育活動必須借助游戲材料才能開展,教師對材料價值的挖掘和利用是教育智慧的集中體現。在體育活動中,教師要依據體育活動目標進一步挖掘活動器械的功能性和可變性,選擇適當的、有層次的材料進行活動;利用現有材料進行合理的組合、改造,實現一物多玩,例如沙包和彈彈圈組合可以玩拋接游戲,也可以在頭頂、跨跳等多種玩法之間隨意切換。
另外,教師也可以充分挖掘季節、周邊環境等自然資源的價值,讓一些毫不起眼的材料在體育活動中變廢為寶,使其成為體育活動器械庫的有益補充。例如,在體育活動“小小解放軍”中,教師將玉米的價值在體育活動中發揮得淋漓盡致——玉米芯子當手榴彈,玉米桿當索橋、槍,玉米皮當沼澤,材料易得且一物多玩,孩子們在體育活動中樂此不疲,為如何開發體育材料的價值提供了積極的借鑒意義。
在幼兒園體育活動中,教師必須通過行之有效的指導策略,積極踐行自身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角色。在體育活動中,教師既要關注幼兒活動的安全性,確保其在規則允許的安全范圍內活動,又要充分利用教育教學經驗,切實加強幼兒活動中的有效指導。例如,小班幼兒樂于模仿,教師就應積極創設并引導其在輕松有趣的模仿情境中鍛煉身體;中大班幼兒對于體育活動的追求已不再局限于簡單的模仿,教師便可以適當利用分組比賽、自主游戲等方式,滿足幼兒體育活動的興趣。
對于幼兒自發的探索和嘗試,教師要及時積極地鼓勵。對個別能力較弱的孩子及時施以援手,努力做到靈活指導不越位、科學指導巧退位,把活動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孩子,力求做到動靜交替、收放自如。
幼兒園體育活動一般包括熱身、基本活動、放松三個環節,優秀的設計不但要較好地處理各環節之間的銜接,還應充分考慮活動情景的設計、游戲環節的遞進、運動量的掌控等諸多因素。在設計活動時,形式要生動活潑、富有啟發性和趣味性,細致考慮幼兒體能與娛樂性之間的關系,盡量使其體能與娛樂性相平衡。
通過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不斷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最終實現增強幼兒體質的目的。例如,在“小兵日記”活動中,教師以兒歌《小小解放軍》律動的形式很好地完成了熱身活動;在基本活動中以制造炸彈(紙球)、對抗投擲、炸毀移動碉堡、回收武器等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層層遞進——整個活動以游戲為載體,以投擲的動作發展練習貫穿始終,展示出拋物線狀的運動曲線,活動的強度和密度適宜,既有利于培養幼兒體育活動的興趣,同時充分滿足了幼兒基本動作發展的要求。
幼兒園體育活動可以是單人運動、雙人運動,也可以是小組或集體運動;場地的設計必須和活動組織形式、場景的設置、基本動作的練習等同步考慮;在考慮動作練習、個體差異等各方面實際的基礎上,在場地設計中盡量考慮由易到難的梯度,既要滿足全體幼兒安全游戲的需要,避免幼兒過于擁堵或脫離視線,又要兼顧面向全體與關注個體,讓活動場地更有效地為活動服務。
例如,在體育活動“蝌蚪變成小青蛙”中,教師巧妙地設計了池塘、草叢等活動情景,然后帶領幼兒在“池塘”中變蝌蚪游,在“荷葉”間學青蛙跳,在草叢中向上縱跳“捉害蟲”,利用“荷葉”的數量和擺放距離對運動總量、活動進程進行調整……孩子們盡情享受體育游戲的無窮樂趣,驗證了科學有趣的場地可以為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