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幼兒園 金玉琴
目前,幼兒園課程需要家長的參與,但家長更多的只是在被動參與,對于課程如何設計、具體內容如何安排并沒有準備和思考。
家長資源是幼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參與的現狀直接影響幼兒的發展,所以在家園共建幼兒園課程中如何充分合理地使用這些家長資源,讓家長有效參與課程共建就顯得格外重要。
本文以“制作蜂蜜柚子茶”的活動為例,從“建立資源檔案庫、家長參與課程實踐、制作微課程”幾個方面來分析和探討。
活動背景:幼兒園內有幾棵胡柚樹,秋天到了,金黃色的胡柚果實掛滿枝頭,很是誘人,成為園內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因為大家誰也沒有吃過胡柚,這個果實到底可不可以吃呢?經過孩子們的討論,引發了大家了解柚子大家族——認識各種各樣柚子的課程。接著,孩子們對“柚子還可以怎么吃”產生了興趣,生成了“制作蜂蜜柚子茶”活動。
由于活動的制作程序專業,教師無法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一對多”的任務,于是,我們讓有專長的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課程共建中。家長的參與能給予幼兒更細致、更有針對性的引導,有效促進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在每位家長了解幼兒園課程的一段時間后,我們會通過問卷調查和面談等方法掌握家長的相關信息(包括職業、特長、志愿服務的意向和時間),按照五大領域以及服務的時間進行分類匯總,最后整理建立成資源檔案庫。在開展各類活動的時候,根據教育活動的需要決定參與家長的人數和人選,從資源庫中選擇適合的家長義工加入活動。如,本次活動我們從資源庫中選出幾位擅長廚藝的家長,結合他們自身優勢、服務時間以及具體活動課程進行優化分工、各盡所能,突出資源優勢,為教育活動提供支持。
家長來自各行各業、各有所長,既有職業優勢、又有專長優勢,在某個方面的知識比教師更專業、更豐富,他們在課程設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幾位義工家長:妍妍媽媽、源源媽媽、琪琪婆婆、澤澤媽媽在參與設計活動時,從專業角度提出建議——各種柚子中蜜柚是最適合制作柚子茶的食材,因為口感比較好。然后和教師一起從操作常規、安全衛生、經驗獲得、快樂體驗等方面確定形成了幾大板塊的課程內容,再從指導策略、角色定位、活動分工、預操作等方面進行細化研析。
⒈指導策略商討
本次活動除了物質準備還需要哪些經驗準備?活動的目標是什么?圍繞目標怎樣進行活動設計?哪些環節是教師來組織實施的?哪些環節是幼兒可以獨立完成的?哪些環節是需要家長協助支持的?家長的支持方法有哪些?下面具體來回答以上的問題。
物質準備:冰糖、鹽、蜂蜜、柚子、砧板、小刀、碗、勺子、電磁爐、廚師服;經驗準備:家長引導幼兒網上、書本上查找怎樣制蜂蜜柚子茶,了解柚子茶的好處以及食用方法。
目標的商討:跟進家長理念,綜合認知、能力和社會情感目標,重點定位認知和能力。
具體活動目標:⑴了解蜂蜜柚子茶的制作流程并嘗試制作;⑵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與動手能力;⑶能與同伴合作制作蜂蜜柚子茶,體驗烹飪的樂趣。
活動設計的商討:“以興趣導入—引導觀察—經驗梳理—親身體驗—品嘗分享—獲得經驗”為思路展開。具體按照幼兒、教師、家長角色來定位商討。
教師:雖然家長的制作經驗豐富,但畢竟不是幼兒園教師,在實際操作中缺乏相應的方法和策略,教師作為串聯活動的主持人,對活動進行收放調控,起到總結提升、梳理遷移知識經驗的作用。因此,活動導入、回顧制作過程、梳理知識點、經驗獲得等環節需要教師的介入。
家長:讓家長以專長助教的方式支持參與實踐。比如,切柚子絲和煮柚子時需要家長的協助;在示范操作、小組操作指導、熬制等環節需要家長的介入(在這些環節中,可以使用觀察提示、語言引導、動作示范等指導方法)。
幼兒:在“洗果實、剝果皮、切果肉、入鍋攪拌、加蜂蜜”等環節中幼兒可以獨立完成。
⒉活動流程分工商討
材料準備、工具分工落實到具體的人員。
組織活動:將教師和家長分別分配到活動的環節中。
家長:介紹并示范蜂蜜柚子茶的制作過程、小組操作指導再熬制;根據自身優勢結合具體活動課程進行優化分工。如,妍妍媽媽親和力強、善于與人交流、熱衷于義工教師,于是我們請她做講解;琪琪婆婆的刀工活非常厲害,于是我們請她做削皮、切絲操作示范;源源媽媽和澤澤媽媽耐心細致,于是我們請她們負責熬制;在幼兒實踐操作時每組由一位家長進行指導。
教師:活動開始部分進行導入;回顧制作蜂蜜柚子茶的簡單過程,結合流程圖教師幫助幼兒梳理知識點獲得生活經驗。如,孩子們問“蜂蜜柚子茶是怎樣做出來的?”這時,教師讓幼兒了解制作蜂蜜柚子茶有洗、切、煮、熬四個步驟,并知道“為什么要用食鹽搓洗柚子皮?為什么要盡量去掉海綿層?”等知識。與此同時,提醒幼兒注意衛生(垃圾入簍、果肉入盤、帶上一次性手套操作)和安全(小心電磁爐、手不碰爐上的鍋)。此外,教師安排活動中每組走動的秩序、路線。
3.進行活動預操作,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指導方法和策略
家長是最了解幼兒的人,在實際生活中,對幼兒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家長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家長和教師共同進行活動的預操作后發現幼兒在活動中可能發生的問題,于是及時調整指導方法。如,家長提到“孩子們制作時也要像成人一樣,穿上廚師服,這樣才有職業體驗感”;“柚子皮切絲要用鹽腌制二十四小時才能去除苦味”,這個環節家長和孩子們要一起提前腌制一部分,待活動中備用;“放入冰糖、柚子皮、果肉,在水中熬三十分鐘”,三十分鐘對于幼兒來說沒有時間概念,于是就可以解釋成“我們小朋友看一部動畫片的時間”等等,這些源自幼兒的真實生活經驗使得孩子們對抽象的時間有了一個直觀形象的感知。
通過活動的參與,家長對于幼兒園課程有了新的認識,像這類課程內容教師無法在有效的時間內“一對多”地完成,而當家長義工參與到課程中來,能給予幼兒更細致、更有針對性的引導,讓幼兒在直接的感官體驗中大膽提問并獲得及時和真實的回應,有效促進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此外,家長在收集材料和鋪墊前期經驗上提供大力支持,比如,活動前可以引導幼兒在網上、書本上查找如何制作蜂蜜柚子茶;了解柚子茶的好處以及食用方法;了解用鹽擦洗果皮可以殺菌、去蠟等知識。有了前期準備,幼兒在活動時主動性大大提高,并在相互交流中積累了更多有關柚子茶的知識,實現了家園優勢互補及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在課程中,家長認識到幼兒獲得豐富的生活經驗(如了解制作步驟、熬制中不停地攪拌鍋底不會糊),體驗到合作、勞動和分享的快樂等等。家長作為幼兒園課程的共建者還應具有一定的指導方法和育兒水平,跟進教育理念,對于“該做什么、能做什么”要有清楚的認識——既不能按部就班因循守舊,又不能不聽安排、特立獨行。因此,我們要合理利用家長資源,讓家長清晰定位自身的角色,成為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好助手。
我們把家長參與的整個過程做成微課放于幼兒園的網站上,作為特色進行推廣,讓更多的家長觀看學習,激發家長主動參與的熱情;還定期通過QQ、微信平臺等方式與家長交流幼兒園課程進展、幼兒活動情況來獲取更多家長的支持,從而帶動廣大家長引領幼兒在豐富生動的活動中落實課程的學習。
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有著各自的優勢,雙方無法代替。只有開發利用好家長資源,發揮家長的作用,讓兩種教育力量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