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城縣建昌小學 崔 晴
英語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語言運用能力具有深遠性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通過高階思維來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成長規律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對英語語言體系有全面的了解,并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減少傳統教學中的理論性說教,以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方式設計教學方案。
英語與漢語在使用習慣、使用情境以及語法特點等多個方面具有較大的差異性,而小學生由于年齡關系對于英語的閱讀理解層面較淺,尤其在知識記憶以及理解應用方面仍處于漢語學習習慣階段。而高階思維能力是幫助學生通過更加先進化、科學化的教學方式,對英語體系產生更加高層次的認知與理解,在高階思維能力的影響下,可以讓學生對于語境分析、語言綜合運用、語言信息反饋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度思考。很多時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發現學生常常用漢語的語言習慣進行英語陳述和表達,在閱讀階段也是逐個單詞進行翻譯,并沒有結合故事背景及語培內容進行思考。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引導作用,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高階思維能力,為學生的全面性綜合發展奠定基礎。
小學生缺乏嚴密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因此教學形式應符合學生年齡特點以及身邊的生活情境進行問題設置,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產生想象,并能有較為親近的感覺,促進學生理解具象化的事物。例如,有關“問路”的閱讀材料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班級設置成為一個小型城市,每一個學生的桌子上放上不同的標記牌,如電影院、醫院、博物館、商店等,此時需要全班同學參與“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猶如在城市里游玩一般進行詢問,杜絕了傳統課堂的枯燥感,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即便學生在交流表達過程中漏洞百出,也不要打消學生的積極性,而要讓學生自然地運用英語表達,然后教師通過閱讀材料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根據教師的問題在班級內尋找答案。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將抽象化的問題轉化為具象化的行為。
傳統教學形式中,教師會將閱讀材料中的重點詞語、句子,甚至短文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然而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教師應將問題情景設置在實物展示中,讓學生親身體驗,有利于將知識植入頭腦中。一般而言,人們對于外界事物的認知過程需要從外形、聲音、圖像以及自身反復熟悉后才能形成知識認知。例如,在“實物”相關閱讀材料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帶一樣食品,并放在不透明的包里,讓其他同學用手伸進包里進行觸摸并用英語回答:“What kind of food is in this package?”這種類似于游戲的方式可以更大程度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學生對于實物具有很強烈的具象思維記憶能力,在熱烈的教學氛圍內,學生會很容易記住大部分單詞,同時也能有效地進行運用。
小學生天生愛玩愛鬧,有強烈的表現欲望,因此教師要杜絕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刻板形式,可以將學生的閱讀材料轉化為課堂表演,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很多閱讀材料都是以童話故事或語言故事開展,具有強烈的人文性思想指導,很多小學生只能理解到其表面的含義,對于深層的高階性思想理解并不夠深刻。因此,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一小組要保證人員實力分配相當,讓學生在小組配合當中將閱讀材料中的故事轉化為舞臺表演。舞臺表演不應該局限于閱讀材料中的框架,教師鼓勵學生自行進行修改,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對故事進行延伸,教師則僅僅為學生構建一個簡單的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感知中自己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此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表演結束后,教師需對每一組表演進行總結,要以鼓勵和贊揚為主,同時也可以為學生的不足之處進行點評。
綜上所述,高階思維能力能夠讓學生將英語知識體系架構得更加完善,并通過實際運用與自身的思維方式相結合,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以及雙語對比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上文針對小學英語閱讀的教學情況進行了分析,讀者可根據自身的教育實踐意義及理解進行優化調整,從而達到對學生高級思維能力提高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