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諸暨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荷花小學 姚永飛
小學階段,學生處于成長發展中,對于事物的認知會不斷發生變化。深度學習能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探究,更好地實現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占據學習的主動權,所以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數學教學中,調動學生興趣,可以創新課堂、構建教學情境。如將生活情境帶入課堂,借此做出鋪墊,引導學生參與其中的互動與學習,找到學習的意義所在。例如,在小學數學中有內容是教學生認識“東西南北”的方向,此時不妨將課堂設在操場,讓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嘗試繪制成圖后再認方向等。在課堂小結階段,教師也可以給同學們設計一些延伸性的問題,如“同學們,對于這節課的教學,你們有沒有收獲呢?”“假設如果你們在野外迷路了,那么你們該怎么辦呢?”這種有效的問題進行引導,也是提升學生高階思維的主要手段之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適應小學階段學生好奇心強、學習熱情度高的實際情況,吸引學生進入課堂學習中,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由亦步亦趨變為主動出擊,且可以組織學生學習。此外,教師可以教授《東西南北》的兒歌,通過歌曲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自己原有的空間認知與“東南西北”有效結合起來。
拓展型課堂的創設,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從而完成學習任務。例如,為學生講解“梯形面積”知識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互動,啟發學生參與其中進行獨立的思考與探索。教師可以在學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和推導過程后,再指導學生學習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此過程中,可以合理運用拓展型課堂。如,舉例題求梯形面積,教師提出問題:“通過割補、剪拼等方法可以轉化成哪些已學過的圖形?”從而得出同一個公式。這節課的重點是將新知轉化成已學知識。但課后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思考:“利用已經學過圖形,我們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那通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再推理出前面已知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嗎?”這樣的拓展類問題,有利于學生將知識聯系理解,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地形面積的練習題,訓練高階思維。通過題型訓練,再次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因此,創設發展性課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組織中,通過層層遞進的教學,為學生進行分層,結合不同層次學生進行設問,引導學生參與其中,進行思考。教師需要明確發展性課堂,并不能強求一致,要相互討論,多元表達,最終推動日常教學的全面構建。
在課堂教學中,實現“高階思維”構建,需要教師逐漸引動,多樣化地講解。學生的思維,是在逐漸培養中達成的,在課堂教學中,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間”,使學生始終在探索中,需要“點一點腳尖”才能達成教學思路,完善知識點。對學生逐漸引導,實現多樣的條件探索,才能最終實現教學的展開。如“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這一概念的達成,教師可以先拿一個正方形,將其進行對折,再裁剪開就能得到兩個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有四個直角,內角和必然是360°。現在分開為兩個相等的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這樣,就能得到“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此時教師不妨再進一步引導,如果不是直角三角形呢?這時學生的意見開始出現分歧。以鈍角三角形為例,會出現“鈍角三角形內角和大于180°”,也有認為是小于180°的,這樣的討論,使學生陷入了思考。那么,教師可以再進一步引導,比如用量角器親自量一量。當然,由于學生對量角器熟練程度運用不同,測量出的結果往往會有不同。看來討論還要繼續,問題還未解決。此時第三個方案出來了,將三個角撕下來,可以拼成一個平角,即三個角的和為180°。也可以指導學生沿著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的“高”,分別對折,發現折后會成為兩個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可以由長方形一半推理得出180°,兩個不同的直角三角形的內角總和為360°,減去底上的兩個直角180°,按照這樣的思路,最終也能推斷出180°。經過這樣的分析,可以發現一系列的教學中,對知識的分析、對事物的認知,是層層遞進的,經過一系列的遞進,使學生明確解題思路,引導學生思維發展。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展開深度學習,需要從日常教學展開優化,逐層遞進,引導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建構相對成熟的思維,引導學生通過表面知識,觀察到內在的邏輯思路,全面促成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