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菁 黎寶紅 潘文英
當重癥肺炎患者在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內接受搶救時,倘若同時合并膿毒性休克,極有可能就此死亡。膿毒血癥和嚴重細菌感染為導致受試者死亡的主要因素,這一點重點體現在臨床表現不明顯以及經細菌培養結果為陰性的患者中。當前,學術界針對于重癥肺炎合并膿毒血癥早期休克的診斷極為重視,通過有效方法完成該項工作,能夠為患者及時制定出有效的治療方案,進而促進其疾病轉歸[1]。血培養檢驗法診斷膿毒癥的特異性較高,但這種方式所花費時間偏長。諸多文獻表明[2],PCT 為診斷細菌性感染以及感染性休克疾病的高特異性檢測指標。特此本文選擇2017 年1 月22 日~2020 年1 月23 日本院所收治的103 例重癥肺炎并休克患者為研究樣本,全面探究PCT測定對于重癥肺炎合并膿毒性休克早期診斷的價值,旨在為臨床的研究工作提供參考,現將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 年1 月22 日~2020 年1 月23 日本院收治的103 例重癥肺炎并休克患者為研究樣本,根據是否存在膿毒性休克分為非膿毒性休克組(53 例)以及膿毒性休克組(50 例)。非膿毒性休克組女23 例,男30 例;年齡71.37~90.06 歲,平均年齡(81.35±3.62)歲。膿毒性休克組女21 例,男29 例;年齡71.48~90.07 歲,平均年齡(82.07±3.5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經診斷,兩組患者均符合衛建委最新制定的關于重癥肺炎的臨床診斷標準。膿毒性休克診斷標準符合美國重癥醫學會診斷標準3.0 中關于該疾病的診斷條目。實驗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執行。相關精神符合《赫爾辛基宣言》。
1.2 方法 在受試者出現休克首日,采集其血液樣本。測定乳酸、CRP 以及PCT 水平。其中乳酸指標應用酶聯吸附法完成分析,正常范圍為0.50~1.60 mmol/L;CRP 利用免疫擴散法完成分析,正常范圍為<10 mg/L。PCT 具體檢驗方法為:抽取受試者靜脈血3 ml 開展血培養,在此同時依照膿毒癥休克診斷標準每日完成評估工作,實驗應用深圳微點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設備以及快速簡便血漿PCT 試劑完成檢驗,具體方法參照說明書完成操作。其在30 min 內即可展現出具體結果,正常范圍為<0.5 ng/ml。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的PCT 檢測結果。②對比不同血培養結果患者的PCT 檢測結果。③對比兩組患者的PCT、CRP 乳酸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PCT 檢測結果對比 膿毒性休克組和非膿毒性休克組患者的PCT 檢測結果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膿毒性休克組患者的PCT水平≥5.1 ng/ml,非膿毒性休克組患者的PCT 水平≤2.0 ng/ml。見表1。
2.2 不同血培養結果患者的PCT 檢測結果對比 血培養結果顯示陽性43 例,陰性60 例。不同血培養結果患者的PCT 檢測結果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培養陽性患者的PCT 水平≥5.1 ng/ml,血培養陰性患者的PCT 水平≤2.0 ng/ml。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PCT、CRP 乳酸水平對比 膿毒性休克組患者的PCT(14.06±2.33)ng/ml 顯著高于非膿毒性休克組的(1.26±0.48)ng/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CRP、乳酸水平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的PCT 檢測結果對比(n)

表2 不同血培養結果患者的PCT 檢測結果對比(n)
表3 兩組患者的PCT、CRP、乳酸水平對比()

表3 兩組患者的PCT、CRP、乳酸水平對比()
注:與非膿毒性休克組對比,aP<0.05
PCT 主要來自于定位在人體11 號染色體的CALC-1 基因之內。其和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屬同一種基因。PCT 為無激素活性降鈣素前肽物質,相對分子質量為13,共計116 個氨基酸所構成,其能夠被特殊化蛋白酶分成3 個部分,即:1 個帶有氨基末端57 個氨基酸多肽的氨基降鈣素;位于核心位置33 個氨基酸多肽非成熟降鈣素以及處于羧基末端的21 個氨基酸多肽降鈣素。一般情況之下PCT 主要經由人體的甲狀腺C細胞所生成,人體處于健康狀態時PCT 水平極小,其半衰期為22~29 h,與體外穩定性強。倘若發生燒傷、嚴重創傷、瘧疾、甲狀腺髓樣瘤以及進行手術早期,會導致PCT 水平上升,由此表明針對于膿毒血癥疾病,利用PCT 完成輔助性診斷和鑒別,有著靈敏性、特異性高的優勢。人體血漿內的PCT 濃度水平如果<0.5 ng/ml則為正常;0.5~2.0 ng/ml 則為輕度上升;若該項指標>0.3 ng/ml 則視為顯著上升。由此證明人體血漿內的PCT 濃度水平不但能夠有效判斷手術者是否存在細菌感染現象,也可判斷具體的感染程度[3]。感染組織的具體范疇以及嚴重程度直接決定了血漿內PCT 濃度值情況,兩者之間為正相關關系,本組實驗所得出的結果和該項理論相符合。本組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利用血漿PCT 用于測定重癥肺炎同時合并膿毒性休克有著良好的診斷價值,其在診斷早期膿毒性休克中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表2 結果顯示血培養結果陽性者PCT 顯著上升,而血培養陰性者和PCT 值并不存在相關性。該項實驗結果和國內相關文獻所得出的結論存在差異。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和重癥肺炎同時合并休克患者入院前已在其他醫院應用過廣譜抗生素治療有關,因而造成血培陽性率偏小的現象出現。相關文獻表明,膿毒性休克為導致ICU 住院患者的高致死性因素。雖然近幾年臨床針對該疾病的發生機制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不容忽視的是由于膿毒性休克所導致死亡率仍高達50%~60%,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和無法利用有效方式早期診斷膿毒癥休克有關。
在膿毒性休克疾病早期和非感染性炎癥反應較難區別,兩者均同時存在CRP 釋放量增多、炎性介質指數上升、心動過速、白細胞計數上升、體溫升高等情況。并且由于不能及時檢出感染微生物,就此延誤了受試者早期疾病診斷,進而影響其預后轉歸。在出現膿毒癥休克后,除了甲狀腺C 細胞能夠生成較少的PCT 以外,人體的肝臟受到白細胞介素-6(IL-6)以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不良因子的刺激也會生成PCT。在此狀況之下,內毒素以及某些細胞因子會推進機體周圍血單核細胞PCTmRNA 表達量。肺臟或者小腸內的神經內分泌細胞也會分泌出PCT。在此刻,膿毒性休克患者血漿以及血清中PCT 水平會明顯上升,且在發生膿毒性休克后細胞因子會促進骨質溶解、垂體-腎上腺軸進而被激活[4]。
PCT 指標上升為人體一類重要的防御機制,雖然說從生物活性角度來看,其并不如降鈣素,但PCT 能夠經過針對降鈣素受體加以識別、激活或者結合受體。少部分作用在破骨細胞系統中,就此全面抑制了破骨細胞活性度,減少骨吸收量。另外,PCT 還參于了膿毒性休克疾病發生中所表現出的炎性瀑布反應。細胞因子以及內毒素會導致PCT 過度釋放,而這些PCT 非常有可能起反作用,在白細胞上就此減少了細胞因子生成度證明PCT 于膿毒性休克發生以及發展中起到了一定保護作用[5]。
在本次試驗中能夠發現:應用相關方法測定PCT水平操作簡單,且證實膿毒性休克患者的PCT 水平明顯比非膿毒性休克患者更高,伴膿毒性休克患者血液中的乳酸以及CRP 并不存在特異性增高表現。本次實驗所得出的結論和相關報道所一致。通過有效方式全面檢測PCT 水平,可以對疾病的早期診斷提供強力支持。另外,此方案也能夠有效追蹤以及查看患者受到感染的水平與控制程度,其屬于一類早期診斷膿毒性休克的高可靠性指標[6,7]。
重癥肺炎患者所發生的各種休克癥狀臨床表現極為相近。但值得注意的是,受試者休克病因不同,其治療方法以及預后也各不相同。有很多患者由于臨床表現不明顯,加上血培養結果為陰性,因此很難判定其是否屬于膿毒性休克的情況。針對此類患者,檢測其PCT 水平有著較高的特異性和靈敏性,應用此法可以盡早診斷患者是否為膿毒性休克,進而全面指導臨床治療實現合理應用抗生素[8]。
有學者針對103 例疑似性膿毒癥的患者實施了相關研究[9],結果證實:就檢測膿毒癥精準度方面,與補體以及CRP 指標相比,PCT 精準性明顯更高,并且值得說明的是:PCT 針對于感染同時合并器官功能衰竭的診斷精確度比診斷單純感染更好。雖然從一定角度來講,CRP 在預測死亡率精準性方面良好,但以上指標所表現出來的優勢較PCT 弱[10]。
綜上所述,針對重癥肺炎合并膿毒性休克患者開展PCT 指標測定的靈敏度明顯比血培養更高,其對于該疾病患者早期診斷以及治療有著相當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中推廣以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