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
隨著醫學技術的改進,臨床診治各疾病均需參照客觀實驗檢測結果,所以標本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會直接影響疾病診斷和治療,甚至干擾疾病預后。一般來說,不合格的標本多因收集標本方法、流程錯誤而導致[1]。尤其是女性患者,因其生理結構特殊,陰道與肛門、尿道口相鄰,加之病理、生理因素,采集尿液標本時陰道分泌物可能會污染標本。目前,已有報告顯示[2],陰道分泌物會直接影響到尿常規檢驗結果。但因陰道分泌物會直接影響到尿常規的檢驗結果暫未形成定論,仍然有不少學者致力于相關研討,現選取68 例需接受尿常規檢驗的患者,論述女性陰道分泌物對尿常規檢驗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2 月~2020 年1 月本院68 例接受尿常規檢驗的患者,按其尿液標本采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 例。對照組:疾病類型:3 例流產,5 例異位妊娠,4 例卵巢囊腫,5 例盆腔炎,11 例功能性子宮出血,6 例子宮肌瘤;體重44~71 kg,平均體重(55.6±5.6)kg;年齡20~59 歲,平均年齡(35.9±8.1)歲。觀察組:疾病類型:4 例流產,6 例異位妊娠,3 例卵巢囊腫,6 例盆腔炎,10 例功能性子宮出血,5 例子宮肌瘤;體重43~70 kg,平均體重(55.9±6.2)kg;年齡20~58 歲,平均年齡(35.6±8.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尿液采集方式,告知患者采集中段尿液10 ml 則可。觀察組患者在在責任護士指導下采集,用0.02%呋喃西林清洗會陰位置,完成擦拭后,把棉球放置其陰道口,讓患者自行排尿,取中段尿液置入無菌容器。將標本做離心處理,設置離心機轉速為1500 r/min,設定離心時間為5 min,完成離心處理后,留取0.2 ml 尿沉渣進行監測,用20 μl 標本制備為玻片,顯微鏡檢查標本玻片。檢測兩組患者尿液標本中的蛋白質、白細胞及上皮細胞。兩組患者的尿常規檢測均由醫院2 名專業且工作經驗豐富的醫生負責,若對結果存在爭議則商討確定。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尿液標本中蛋白質、白細胞、上皮細胞檢出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蛋白質檢出率0、白細胞檢出率0、上皮細胞檢出率2.94%均低于對照組的11.76%、20.59%、17.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尿液標本中蛋白質、白細胞、上皮細胞檢出率比較[n(%)]
臨床疾病診治過程中,檢驗結果發揮了較強的指導作用。隨著醫學技術的改進和發展,實驗室檢查項目也得到較多關注,其為診治疾病主要且關鍵的輔助工具之一,如在診斷腎結石、糖尿病、慢性腎炎、膽道阻塞、泌尿系感染等疾病中,尿常規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3,4]。目前來看,尿常規不僅在診斷疾病中有較大作用,且在用藥安全性方面也發揮著監控效果,如觀察慶大霉素類、磺胺等藥物的毒副作用等,此外,臨床還用尿常規檢驗進行輔助診斷職業病,如分析鉛、汞等重金屬中毒狀況,評估健康狀況等[5,6],其臨床意義重大。但在實施尿常規檢測中所采集標本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檢測準確率,雖采集尿液標本非常容易,且檢驗儀器操作簡單,但實施檢驗中會發生臨床癥狀與檢驗結果兩不符的狀況,表明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較多。如采集樣本中若因人為原因,污染到尿液標本,或采集不當等[7,8],直接影響到檢測結果,出現誤診,延誤治療時機,嚴重威脅到患者身心健康。
對于女性患者來說,因其身體生理結構較為復雜和生理解剖特征差異,其肛門、尿道、陰道三者位置相鄰,所以陰道分泌物會加大尿液污染可能性。如白帶,是由女性子宮內膜腺體分泌液、宮頸管、陰道黏膜滲出物混合而成的一種物質,形成與女性身體中的雌激素作用存在關系。人體健康狀況下,白帶的量與質會隨著月經周期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女性月經干凈后,白帶形狀為糊狀,顏色為白色,且量少。而在月經中期階段,卵巢則處于排卵期,宮頸腺體會大量分泌,白帶微黏、透明,增多,形狀為蛋清樣。排卵2~3 d 后,白帶量少,黏稠,混濁。月經前后盆腔會出現充血狀況,陰道黏膜滲出物多,進而白帶增多。臨床可將白帶分為病理性白帶和生理性白帶。病理性白帶指女性生殖道出現炎癥時,如癌變、急性宮頸炎、陰道炎等,白帶形狀發生變化,且白帶量明顯增多,進而將其稱病理性白帶;生理性白帶指正常情況下白帶為蛋清樣或白色糊狀,黏稠,量少,無腥臭味[9,10]。因骨盆底肌肉功能,陰道口處于閉合狀態,前后壁緊貼。白帶中的水分可讓女性陰道始終處于濕潤狀態,濕潤環境可降低陰道前后壁摩擦性,對陰道壁有一定保護作用。同時,陰道濕潤狀態可讓女性陰道富有彈性和潤滑,可提高性生活質量。但無論是病理性白帶還是生理性白帶,在尿常規檢驗標本采集時若陰道分泌物污染到尿液標本,均會不同程度的污染到尿液標本[11,12],導致尿常規檢驗結果出現誤差。
一般情況下,尿常規檢測結果不會受污染物的干擾,但部分污染物也會干擾到尿常規檢驗結果,導致誤診[13]。若血液污染到尿液樣本,可能會導致尿常規檢驗結果出現紅細胞狀況,會影響疾病判斷與分析,潛血狀況下人體血液中紅細胞血量數目為515 個/ml,血紅蛋白濃度為150620 μg/ml[14],尿常規檢驗結果為陽性。若陰道分泌物污染到尿液標本,標本內出現堿性尿,在緩沖、高比重尿液下同樣會造成尿蛋白假陽性。而尿液污染后革蘭陰性桿菌與硝酸鹽發生作用后生成亞硝酸鹽,其結果為陽性。所以,女性在接受尿常規檢驗時需嚴格規范采集尿液標本,確保標本合理。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責任護士的指導和協助下采集尿液標本,采集前清潔會陰部位,結果顯示,觀察組蛋白質檢出率0、白細胞檢出率0、上皮細胞檢出率2.94%均低于對照組的11.76%、20.59%、17.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顯示,采集尿液標本時抑制陰道分泌物流出,取中段尿液,確保采集樣本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可進一步確保檢驗結果準確性。所以女性在接受尿常規檢驗前為降低檢驗誤診率,確保取樣合格,首選需嚴格落實無菌操作,抑制陰道分泌物,避免白帶、血液等混入到標本中,避免干擾到檢驗結果。
為確保尿常規檢驗結果準確性,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①重視采集準備中對患者的宣教工作和宣教質量:在進行標本采集前明確向患者交代采集標本前的飲食、用藥等,告知其控制進食和飲水量,勿喝濃茶、咖啡、糖水等,可停止非必須服用的藥物,并做好記錄。醫護人員需清楚書寫檢驗單,核對化驗單號、標本容器、患者姓名等,采集標本時女性患者需避開月經期,注意清潔尿道口,采集中段尿液,保持標本采集容器的清潔、干燥等;②注重采集保存中的時效性:采集晨尿標本,需確保采集尿液為清晨第一次尿液,標本采集后需在2 h 內(冬季)或1 h 內(夏季)完成檢驗[15],確保尿液中病理細胞、管型細胞、血細胞、上皮細胞等有形成分的結構和形態完整。尿液采集量需達到10~30 ml。若采集后2 h 內無法進行檢測,可將標本放置在2~8℃環境下保存,并在6 h 內進行檢測,反之則需重新采集標本。在測驗過程中,若需使用防腐劑,則需控制甲醛濃度為5~10 ml/L,避免甲醛過量會生成沉淀物;③標本檢測中注意維護及時性和操作規范性:檢測過程中需嚴格按照儀器和試劑說明書進行保養、操作等,定期清洗試紙條槽板,保持其干燥和清潔,定時做好室內質控。每日不定時做質控檢查。同時,需分開輪流使用高低質兩種質控物,并不定期檢測尿試紙和尿液分析儀,確保儀器設備性能良好。試紙條需定期更換,比較前后批次試紙條的質量。
綜上所述,陰道分泌物會影響尿常規檢驗結果,提升檢測假陽性率,為此在實施尿常規檢驗前需指導患者采集尿液標本,確保檢驗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