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
作為一種小兒外科和疝外科常見的疾病,小兒疝氣主要包括腹股溝疝以及臍疝。其中腹股溝疝主要是由于鞘狀突未關閉,而臍疝的產生則是因為臍環未及時縮小閉合[1]。小兒疝氣的主要臨床特征為腹股溝區或者是臍孔會時有時無的出現包塊,且在患兒哭鬧時變大,在平臥或用手按壓后消失。對于低體重兒以及早產兒,由于其出生時生長發育還不完全,因此小兒疝氣的患病幾率更高,并且通常發生在兩側。據有關報道顯示,小兒疝氣的發生率為1%~4%,小兒疝氣以男孩居多[2]。對于小兒疝氣的治療多采用手術治療方式。傳統平行腹股溝韌帶斜向切口縫合手術雖然能夠較為有效治療小兒疝氣,但卻會對患兒造成較大的損傷,而且手術后患兒的恢復時間較長,會一定程度的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3]。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醫療技術的進步,小切口微創手術對于小兒疝氣的治療相較于傳統手術治療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已逐步應用于小兒疝氣的治療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本文通過對本院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29 例小兒疝氣患兒行小切口微創手術治療,從而對其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58 例小兒疝氣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29 例。對照組中男18 例,女11 例;年齡0.5~5.0 歲,平均年齡(2.84±0.86)歲;雙側疝3 例,單側疝11 例,斜疝7 例,直疝8 例。實驗組中男17 例,女12 例;年齡0.4~5.0 歲,平均年齡(2.79±0.96)歲;雙側疝4 例,單側疝12 例,斜疝6 例,直疝7 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兒診斷結果符合小兒疝氣診斷標準;②患兒家屬知曉此次實驗并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兒伴有嚴重臟器功能不全;②患兒伴有血液系統疾病或者免疫缺陷;③患兒有腹部手術史。
1.2 方法 實驗組患兒行小切口微創手術進行治療,首先使用氯胺酮對患兒進行靜脈麻醉,取仰臥位,于患兒腹股溝韌帶上側作一切口,切口長度0.8~1.0 cm,對皮下組織進行分離,避免出血,直至精索顯露,對疝囊位置進行探查,將疝囊分離至頂部,于疝囊壁作一小切口,進行鈍性分離。之后對疝囊高位使用一號線進行結扎,止血后對精索、睪丸復位,徹底止血后對皮下和皮膚進行逐層縫合,將無菌敷貼覆蓋在傷口上。對照組患兒行傳統手術治療,于平行腹股溝韌帶位置進行斜向切口縫合,切口的長度為3~4 cm,之后操作方法與實驗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兒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4]:痊愈:患兒疝氣病癥完全消失;有效:患兒疝氣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患兒疝氣癥狀改善不明顯或病情加重。治療總有效率=(痊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 實驗組患兒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 實驗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兒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

表1 兩組患兒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表2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n,%)
對于小兒疝氣,臨床中認為其發生的主要內在原因是患兒腹股溝處的鞘狀突未隨著機體的發育而完全關閉,從而使得腹腔內卵巢、網膜等內容物進入鞘狀突,不完全或者滯停,使得和腹膜腔連通;而引發小兒疝氣的外在因素則主要是長期咳嗽、劇烈哭鬧等導致的腹內壓增加,從而使得腹腔內臟通過疝環進入疝囊,而疝環的彈性回縮會對疝內容物的腹腔返回造成阻礙,從而引起嵌頓[5]。對于小兒疝氣,一般情況下沒有明顯的不適感,但病情的加重會使患兒于陰囊或陰唇部位出現明顯的包塊,影響患兒的日常生活。
在臨床上,對于小兒疝氣一般采取外科手術治療。以往采用疝囊高位結扎術對于小兒疝氣雖然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但該方法由于會使腹直肌外緣的切口較長,從而對機體產生較大傷害,手術后患兒的恢復情況較為緩慢,且并發癥較多,所以局限性較大。而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小切口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能夠有效地縮短切口,減少對患兒造成的損傷。由于患兒的腹股溝管較短,采用小切口微創手術對患兒進行疝囊頸分離以及高位結扎時切口較小,從而避免了內剝離對患兒機體造成的損傷,使患兒手術后的并發癥減少[6,7]。臨床發現,小切口微創手術僅存留0.8~1.0 cm切口,能夠通過患兒的毛發自行遮擋,提高其美觀性,而且手術時間較傳統手術更短,住院時間也得到了明顯的縮短,從而減少了住院成本,提高了治療的安全性,得到了廣大患兒家屬的青睞。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兒手術時間(51.74±4.06)min 及住院時間(6.22±1.02)d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71.67±5.48)min、(9.34±1.14)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96.5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8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的結果與趙繼學等[8]的研究成果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對小兒疝氣患兒行小切口微創手術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患兒的治療效果,且能縮短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使手術的安全性大幅度提高,具有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