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彥蓉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同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均發生了較大變化,這種情況下牙周病發生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成年人的牙周健康率較低,僅有14%,而且許多人存在不同牙周病,高達86%左右,比如牙齦增生、牙石、慢性炎癥等,這些牙周病引發的因素不同,但臨床中常使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當前主要采用牙齦切除術和牙冠延長術、牙齦瘤切除術等進行治療[1]。就傳統手術方法而言,手術刀是常用器械,使用該方法進行手術,不僅會導致創口較大,還會使術中出血量增加,不利于手術時間的控制,同時對患者的治療效果也有一定的影響。在科技創新的推動下,牙周手術中激光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2]。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接受牙周手術治療的患者進行分析,將患者分為兩組,使用不同手術方法并進行對比,以此探析在牙周手術中使用雙波長激光的臨床效果及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在本院接受牙周手術治療的7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疾病類型:牙齦瘤患者21 例、牙齦增生患者30 例、需接受牙冠延長術患者19 例。將患者按照1∶1 的比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 例。對照組中,男19 例,女16 例;年齡最大71 歲,最小11 歲,平均年齡(46.31±11.77)歲。觀察組中,男18 例,女17 例;年齡最大70 歲,最小11 歲,平均年齡(46.17±11.7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手術方法進行治療,治療前進行局部麻醉(局麻),手術切除,翻瓣,對牙槽骨進行修整,手術完成后縫合,塞治,術后1 周進行拆線。觀察組采用雙波長激光手術進行治療,操作如下:①使用半導體二極管激光切除牙齦瘤完成患者的治療,此時控制好功率、空氣和水,分別為2000 mW、70、50,之后使用功率2500 mW、空氣70、水50 的Er:YAG激光修整牙槽骨和根面;②如果患者為牙齦切除術和成形術患者,則使用1500 mW、空氣70、水50 的Er:YAG 激光進行牙齦切除,之后對牙齦進行修整,采用半導體二極管激光完成;③若患者為亞冠延長術患者,明確患者牙齦位置后,選擇2000 mW、空氣70、水50 的半導體二極管激光完成牙齦的切除和修整,標記距離光纖尖3 mm 處,不對該處進行翻瓣,選擇2500 mW、空氣70、水50 的Er:YAG 激光將骨組織去除。完成操作后均使用牙周輔料對創面進行處理,手術前不需要進行麻醉,且手術后無需拆線。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VAS 評分(總分10 分,分值與疼痛程度呈反比)、手術時間、滿意度評分(滿分100 分,分值與滿意度呈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術后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VAS 評分、手術時間、滿意度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術后VAS 評分、手術時間、滿意度評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低能量激光和低密度激光均屬于半導體二極管激光,該激光主要的放射方法就是脈沖或連續放射,其主要結構是Pn 或Pin,由帶隙半導體材料組成,在工作中其所組成的激光器通常為小型機器,在牙周手術中使用這種激光器,能夠在激光照射下將牙周組織切除或消融,不僅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還能夠有效的調節光生物,在微生物的生長過程中具有抑制和破壞作用。早在上個世紀80 年代末,就已經將雙波長激光(Er:YAG 激光)在牙體硬組織切割術中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Er:YAG 激光真正應用于臨床治療中是上個世紀90 年代末,經過美國相關部門批準后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的推廣[3]。在口腔醫學領域中由于Er:YAG 激光具有較多有點,所以得到了口腔醫學界的重視。在部分學者研究中發現,在進行牙周組織手術中,使用Er:YAG 激光其主要是通過脈沖能量、頻率、形態及冷卻等措施完成組織切割。就Er:YAG 激光的波長而言,較為特殊,長度為2940 mm,這種波長具有適中的穿透深度,同時羥基磷灰石對波長具有較高的吸收率,所以與其他激光去除牙石的能力相比,Er:YAG激光具有更好的能力,而且使用該激光,能夠減少根面受到的損傷。一般情況下,在治療中使用Er:YAG 激光患者感受不到強烈的疼痛感,且有一定的舒緩效果,因此,使用Er:YAG 激光介入治療無需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滿意度評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使用雙波長激光進行牙周手術的時間相對較短,而且患者一般感受不到強烈的疼痛感,舒緩度較高,這種情況下,患者產生焦慮感的幾率就會降低,大大提升了患者對手術的滿意度。
在傳統手術過程中,由于出血量較大,會對術野造成影響,從而導致手術時間延長,進而導致患者產生不良情緒。使用傳統手術切除牙齦瘤,臨床常采用牙齦瘤切除、牙槽骨搔刮術、翻瓣等方法,但以上方法均會造成手術時間延長的現象。在進行冠延長術的過程中,會受到手術器械的限制,導致進行齦緣切割時難以控制好切割精度,影響牙齦切除的美觀效果[4]。另外,使用傳統手術進行牙齦切除需要嚴格按照標準步驟完成,需要術前進行局部麻醉,進行手術部位切開、翻瓣和去骨,之后進行修正,待手術部位獲得生物學寬度后,進行縫合和上塞,將以上步驟完成后,需要消耗較長時間,這也是手術時間較長的原因,同時在去骨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到渦輪機,該機器會產生噪音和震動,這種情況會導致患者出現緊張情緒,不利于手術效果的提升[5]。使用半導體二極激光進行牙齦瘤手術,在手術過程中能夠產生熱效應,其主要是使用激光照射的方法,對手術部分(牙周膜、骨膜、結締組織、骨組織等)進行照射,直至以上部位變焦,使用該方法能夠起到良好的手術效果,且有利于減少牙齦瘤的復發,還能夠減少手術期間的出血量,能夠在不拔除患牙的情況下起到良好治療效果。在牙齦瘤手術中使用Er:YAG激光,能夠將細胞軟組織去除,且具有一定的深度。由于Er:YAG 激光的光纖頭直徑較小,僅有300 μm,這一特點會提高定位的準確度,不僅能夠提高手術后的美學效果,還能夠促進手術精度的提高,與此同時,手術時間也會大大減少[6]。另外,由于羥基磷灰石具有較高的Er:YAG 激光吸收率,能夠有效的提高能量的使用率,減少了熱量對牙髓的損傷。在使用Er:YAG激光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深層組織不會受到損傷,而且該方法不會產生振動,患者術中舒適度較高,治療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在牙周手術中使用雙波長激光,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效果,同時在使用過程中有利于切割軟組織效率的提高,并減少了手術時間,從而促進了患者術中舒適度和術后滿意度的提高,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