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金鳳
相關研究數據顯示,實行早期康復護理模式能夠保證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療效,促進腦卒中患者各項機體功能能夠更好的康復。為此,本研究選取本院2018 年4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60 例腦卒中患者,分成兩組分別對其實施常規化護理與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分析兩種護理方式下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4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60 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采用的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30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齡最大75 歲,最小60 歲,平均年齡(66.47±9.24)歲。觀察組患者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齡最大74 歲,最小62 歲,平均年齡(66.34±9.1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所有入選本研究的患者均為本院接受康復治療的腦卒中患者;經過腦部CT 診斷后,確診為腦卒中的患者;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符合本實驗標準要求;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初次發病造成肢體障礙的患者;無排斥性的患者[1]。
1.2.2 排除標準 合并認知功能障礙,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各項機體功能不全,患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蛛網膜下腔出血、神經功能損傷嚴重的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配合度低的患者[2]。
1.3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開展護理工作前,均接受常規的救治措施,如顱內減壓,促進患者血液循環,營養補充,維持體內水電解質平衡等工作。對照組行常規化護理,在護理過程當中做好患者的入院指導、健康評分,用藥管理,飲食指導等工作,并且向患者告知實施治療以及護理工作期間相關注意事項,讓患者盡早做好心理準備。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以早期康復護理:①從疾病對患者產生的影響出發,在患者長期患病期間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和負擔,降低患者治療積極性的同時,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為此,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當中,要從患者的角度出發。換位思考,體會患者的感受,從而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從根本上消除患者在實施治療期間產生的負面情緒。此外,還可以借助音樂、娛樂游戲以及輕松的話題,來增加患者的日常樂趣,避免負面情緒的產生[3]。②為患者營造舒適愉悅的治療環境,加強患者的病房管理,定期的做好消毒通風工作。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加強巡檢,及時發現異常,并聯系主治醫生實時處理。引導患者家屬,在家屬的協助下幫助患者進行翻身,避免產生壓瘡。③指導患者進行早期運動訓練,從中醫護理的角度出發,借助按摩推拿的方式,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指導患者進行關節活動,3 次/d。落實早期康復的理念,促進患者更好地康復[4]。④在實施護理期間,基于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特點,自理能力受限,不能參與到正常的生活當中。針對此種現象,在家屬的協助下,患者要自行的進行自我康復訓練,能夠自主參與到日常生活當中,上下樓梯、洗臉刷牙日常工作[5]。⑤做好患者的飲食干預,保證患者食物的營養健康,適當的在食物當中加入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注重食物的吸收消化,防止患者出現便秘。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比較兩組患者實施護理后的FMA 評分、MoCA評分、生活質量評分 ①FMA 評分主要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分,總分為100 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肢體運動能力越強。②MOCA 評分是用來檢測中度認知障礙的工具,從不同的認知領域對患者進行評估,主要包含注意力和集中力,視空間,執行功能,語言能力,記憶力,計算,抽象思維以及定向力??偡譃?0 分,≥26 分為正常[6]。③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以健康調查簡表(SF-36)為評分標準,總分為100 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4.2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 患者的護理效果從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進行分析對比,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了顯著的改善,患者能夠自理;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效果顯著,但日常生活還需家屬的協助;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并未發生任何變化,生活自理能力差[7]。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3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護理滿意度從實施護理干預后患者家屬以及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效果進行打分,護理滿意度總分為100 分,滿意:80~100 分;較滿意:60~79 分;不滿意<60 分??倽M意度=(滿意+較滿意)/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FMA 評分、MoCA 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FMA 評分、MoCA 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FMA 評分、MoCA 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對比(n,%)
2.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n,%)
腦卒中在臨床中的發病率較高,是老年患者多發的一種心腦血管疾病,危及患者身體健康的同時,還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對于腦卒中,從目前的醫學角度出發,此種疾病還未獲得根治性的治療方式,在采用藥物控制的同時,需要配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才能夠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穩定患者的病情,促進患者能夠更好的康復。
在本次研究中,基于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特點,為患者制定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具體護理過程中,首先,通過對患者實施的心理干預措施,穩定患者心態的同時,減輕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心態對患者產生的影響[8]。在早期康復護理措施的實施下,能夠綜合患者實施康復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的幾率,做好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助于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愉悅的治療環境,讓患者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整個治療過程。指導患者家屬做好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促進患者能夠自行的參與到日常生活訓練當中,從而逐漸的提升肢體功能,促進周身血液循環,為患者縮減臨床康復時間。此外,在護理期間,通過加強患者的飲食管理,根據患者具體營養所需,為患者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能夠進一步改善患者的康復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FMA評分、MoCA 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患者實行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有利于患者后期更好的康復,護理價值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