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畫書的未來可能會更“個性”,圖畫書的創作可能更需要熱情,
圖畫書帶給孩子的更多收獲可能在書外,這是圖畫書創作者九兒對“圖畫書可能性”這個話題的分享。
在今年的優秀童書排行榜的原創榜單中位居首位的,是九兒的最新作品《布萊克先生和他的狗》。
“在生活中,有很多像布萊克先生一樣的人,包括我自己。在某一段時間,生活變得晦暗起來,茫茫然患得患失。這時候,我們期待一些改變。也許需要一個契機:一個人,一本書,一個小小的舉動……”
一本無字書,無言地講述著一只充滿活力的小狗帶著它的主人走出灰暗壓抑的城市,走出內心孤獨的故事。
這是九兒第一次接受我們雜志的采訪,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她。
九兒是誰?——
走上圖畫書創作之旅,整個過程充滿可能性
從小喜歡畫畫、捏泥人的九兒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了雕塑藝術專業后,開始了一份城市環境雕塑設計的工作。但可能是由于大部分的設計并不需要有太多創意和自我發揮的空間,九兒特別不喜歡這份工作。用她的話說,就是每次都要先哭一場,才能開始干活。
2010年的一天,生活在長春的九兒,突然想來北京生活。于是,沒有任何規劃,也沒想好來北京具體做什么,她就舉家搬到了北京。給兒子找好了就讀的中學,九兒開始在北京生活。
平時除了照顧上學的兒子,日子很閑,于是很閑的九兒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生活過的東北農村,自己的媽媽搬到大城市居住后也一直特別懷念農村的生活。“我媽屬兔,我兒子也屬兔,我想我就畫兔子吧!”于是九兒就用最方便畫畫的水彩畫了一些兔子干農活的畫,挖土豆、拔蘿卜、收玉米……畫了很多很多只兔子。那時候,九兒還不知道什么叫圖畫書。
2012年,在北京的一次書展上,九兒第一次看到了圖畫書,她記得自己當時簡直要驚呼:“怎么能有這么好看的書呢!”于是九兒又去書店買了不少圖畫書反復研究,以自己是一個愛聽故事、會講故事的東北人的自信,再加上出版社有經驗的編輯們的幫助,《妹妹的大南瓜》很快出版。現在,這本書已經成為中國原創圖畫書中的一部經典作品。
之后,九兒和兒童幻想小說領域及圖畫書領域的“男神”彭懿合作了兩本圖畫書:《妖怪山》《不要和青蛙跳繩》,又和兒童文學領域的另外一位“男神”格日勒其木格·黑鶴合作了《鄂溫克的駝鹿》《十二只小狗》。其中,《不要和青蛙跳繩》中的插畫被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中國區提名為年度榮譽作品,九兒也成為第一位入選國際兒童讀物聯盟榮譽書單的中國女畫家;《鄂溫克的駝鹿》則斬獲第十四屆“文津圖書獎”,并且也在今年入選了年度IBBY榮譽榜單。
九兒還有不少自己獨立創作的作品,比如《玉蘭奶奶的草帽》《住在樹上的貓》《紐扣士兵》《旅程》等,以及這本最新創作的《布萊克先生和他的狗》。每本圖畫書各具特色,都有打動人心之處。
圖畫書,可能是這樣
對于“圖畫書的可能性”這個話題,九兒是怎么想的呢?她提出的3個“可能”,恰好分別是她對圖畫書未來抱有的希望,對自己創作的總結和對親子共讀的理解。
圖畫書的“個性”可能會越來越強
九兒對圖畫書可能性的第一個回答也是她的希望,她希望圖畫書在未來能有更多充滿個性化的作品,突破套路,創作者也不斷突破自我,在題材、形式上都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九兒說的“個性”,還包括她希望圖畫書能有更多的廣度,不僅在年齡上是“0~99”,也能去關心這個世界各個層面、各個角落的人們的需求。
當九兒還在猶豫畫不畫《鄂溫克的駝鹿》這本圖畫書之前,有朋友曾勸她放棄,覺得這本書地域性太濃,可能會不被大多數孩子接受。結果九兒說聽了朋友的話,卻堅定了她參與創作的想法。因為她覺得恰恰要把這種本來只屬于少數人的故事講出來,讓更多的中國孩子知道,中國還有這樣一個民族,他們這樣生活著,他們依靠自然,但他們更愛自然,也回饋著自然,他們就是用這樣平衡的方式和大自然和諧相處著。
她創作的《布萊克先生和他的狗》,是在和那些內心孤獨或者正陷在抑郁情緒里的人的對話,是對他們的一種深度理解和治愈;而她認為自己創作的《玉蘭奶奶的草帽》非常適合老年人閱讀,老人們或許可以從中獲取能量和讓自己幸福的方法。“我經常想,那些生活在兒童村的孩子,那些農村里的留守兒童,有什么類型的圖畫書適合給他們看,能治愈他們?”九兒拋出的這個問題,也許也是她未來創作中又一個“可能性”吧。
九兒希望閱讀推廣人和圖畫書評委們也更多去關注這個時代的孩子最需要什么,那些弱勢人群需要什么,然后去推廣這樣的書,通過評選敦促這樣的書能有更多的創作和出版。
熱愛,可能是創作出優秀圖畫書的動力
有一次,九兒坐飛機,她一坐穩,就拿出隨身帶的一個白紙訂成的小本子,埋頭研究起一本正在創作的圖畫書的每一頁構圖以及全書的架構,故事和畫面構思都在她的腦海中,所以在別人看來,她就是在來回翻一個空白的小本子,而且極度投入,還念念有詞……坐在她旁邊的乘客一直看得提心吊膽,實在忍不住了,開口詢問,九兒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多詭異。
確實,熟悉九兒的人都知道,她就是這樣一個對圖畫書特別熱愛、特別投入的人。很多年輕的圖畫書創作者都說,和九兒姐聊天,她都是以聊圖畫書開始,以聊圖畫書結束。九兒總結說:“如果沒有對圖畫書的熱愛和激情,我的身體和精力根本無法支撐我完成這么高強度的創作任務。”就拿畫《鄂溫克的駝鹿》來說,不算前面和作者的磨合、實地采風、畫小樣等,就從正式開始畫到完成全部畫稿,九兒整整畫了6個月,每天從早上9點畫到晚上12點,沒有休息過一天,眼鏡從400度一下子變成了600度。我們經常以為對于圖畫書創作者而言,靈感最重要,其實,持續的熱愛和激情才讓他們創作出了那么多的優秀圖畫書。
孩子獲得更多的,可能在圖畫書之外
自稱讀書少的九兒說,她小時候最難忘的一本書是孫幼軍爺爺寫的《沒有風的扇子》,她覺得這個故事雖然是個童話,但其實講的是一種人生哲學,就是在啟發孩子思考“我是誰”這個問題,而這種思考一直被九兒帶入成年,她一直忘不了這本書。所以,九兒認為圖畫書的另一種可能性,就是應該和她當年看的這篇童話一樣,孩子獲得的不僅是聽了一個故事和看了一些好看的圖畫,還有很多東西將在他的人生中慢慢發酵,不知道哪天會影響到他。九兒說,這也正是圖畫書的魅力所在,如果每個人在書中看到的都一樣,每個年齡段的孩子看到的都一樣,那圖畫書也就失去它的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