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摘要:本文從地鐵運營實際出發,闡述了地鐵成本指標的主要影響因素,如何通過分析主要指標反映成本的水平,并提出控制管控的經驗和措施。
關鍵詞:地鐵;成本指標;分析
地鐵以其運行快速準時、能源低碳環保、運輸效率高等特點,逐漸成為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的主要力量,在地鐵行業快速發展、線路不斷擴張的同時,需要充分關注高昂的運營維護成本。通過建立和分析運營成本指標,能夠從一個側面反映地鐵運營水平情況,有針對性的提出改善建議,剖析運營虧損的形成原因,探尋效益提高的方法,從而促進企業進一步發展。
一、成本指標相關因素
地鐵運營成本構成復雜、維修專業繁多,每類成本的發生影響因素不盡相同,按照行業經驗,一般運營成本涉及如下驅動因素:
(一)線路規模因素:現階段不同城市的地鐵發展規模水平存在較大差異,成熟地鐵城市具有發展起步早、開通線路多、運營時間久、運行里程長等特點,與其他新興城市差異較大,故成本指標的選取應充分考慮線路規模的影響,特別是線路數量及線路長度的因素影響。受線路規模因素影響的指標主要有:每公里配員、每站動照用電、每公里設備設施維修費、每站保潔成本等。
(二)行車效率因素:與傳統制造行業產品可直觀計量、單位成本可精確計算不同,地鐵作為交通運輸行業,其主要產品為提供的運輸服務,行車效率作為產品計量的主要因素對單位成本具有很大影響,為使成本指標更具客觀性,行車效率因素應給予充分考慮。受行車效率因素影響的指標主要有:車公里成本、車公里牽引用電、車公里維修成本等。
(三)資產數量因素:地鐵運營是規模龐大的資產密集型行業,資產種類繁多、型號各異,涉及土建、線路、車輛、車站設備、供電電器、通信、信號、自動售檢票等多種設備,資產數量很大程度上影響運營成本,特別是維修成本的發生金額。受資產數量因素影響的指標主要有:司機配備率、單列車維修費等。
(四)客流水平因素:地鐵的產品服務對象為乘坐旅客,客流數量的高低雖不能直接影響運營成本,但可間接反映地鐵運行的效益水平,故成本指標中此類因素也應給予考慮。受客流水平因素影響的指標主要有:人次成本、人次牽引用電等。
二、成本指標分析
按照地鐵運營特點,運營總成本主要由人工成本、能耗成本、維修成本及其他成本等構成。
(一)總成本指標
總成本指標為地鐵運營頂層成本指標,反映運營單位整體運營水平,此類指標一般涉及指標與行車效率、客流水平因素有關,主要包括車公里成本、人次成本等指標。按照《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運營數據報告(2018)》中各城市指標情況,不同城市線路規模如表1:
從行業整體情況可以看出,已形成線網規模的成熟地鐵城市,平均車公里成本、平均人次成本指標均處于行業較低水平,而線網規模較小,未形成網絡的地鐵城市,上述兩項成本指標均較高。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線網規模擴大,稀釋了分攤到每條線路的企業職能管理成本;第二,線路運營逐漸成熟,企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間接降低公司成本。
(二)人工成本類指標
人工成本指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所發生的各項成本,包括人員工資、獎金、津貼和各項補貼、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是地鐵運營成本最大開支項目,其受線路規模、行車效率、資產數量等因素綜合影響,主要包括每公里配員、司機配備率、車公里人工成本等指標。
一般來說,人工成本類指標與地鐵服務情況有很大關系。以車站間距為例,雖然密集的車站布局可以為乘客提供更方便的乘車體驗,但相應的線路中車站數量多,以站點配備的人員數量會明顯增加,很大程度影響每公里配員指標水平。另外發車間隔時間短,雖可以提高乘客出行效率,但需配備司機及檢修人員數量也會增多,成本指標水平也會受影響,所以地鐵車站的選取、發車間隔的制定,應對城市客流水平、服務質量要求、成本控制預期做綜合考慮。
(三)能耗成本類指標
能耗成本指為生產經營所耗用的各項能源成本,主要包括牽引用電、動力照明用電,是運營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能耗類成本指標相對固定,普遍占總成本的10%-20%,主要包括車公里牽引用電、人次牽引用電、每站動力照明用電等指標。
牽引用電量與列車行駛里程呈正相關關系,雖然線路間列車型號、隧道坡度、載客重量不同,單位牽引用電也有所差異,但基本保持在1.5-2度/車公里區間內。按照《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運營數據報告(2018)》的統計數據,各城市單位牽引用電分布情況如表2:
動力照明用電一般為車站為提供照明、電梯、空調等服務消耗的電能,由于各車站規模、空調工作功率、地上地下站照明需求等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各城市動照用電差異較大,區間分布較廣。
(四)維修成本類指標
維修成本指生產經營過程中為維護各項設備設施,使其正常運轉所發生的各項成本,包括修理用物料消耗、委外維保費、科研技改費等,維修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維修技術的先進水平。維修成本根據維修專業、對象不同,分別與線路規模、資產數量等因素相關,主要包括車公里維修成本、單列車維修費、每公里設備設施維修費、每站設備維修費等指標。
維修成本類指標與地鐵運營設備的生命周期相關,階段性特征明顯。第一階段,新開通線路設備處于質保期階段,發生故障頻率低,維修類指標普遍偏低;第二階段,隨著設備出質保至大修階段,設備磨損加重故障率升高,此時維修指標高于質保期階段,且出現逐年上升的態勢;第三階段,大修過后設備狀態回歸平穩,在一個時期內故障發生保持較低水平,維修費指標明顯降低;后續隨著運營年限增加,設備狀況和指標情況重復第二、三階段水平,未來保持循環往復發展,直至線路更新、設備換代。
(五)其他成本類指標
其他成本指運營過程中發生的安全、服務、辦公等。其他成本內含項目較多,在指標中一般作為整體予以考慮,指標一般受站點數量因素影響,主要包括每站保潔成本、每站保安成本、每站安檢成本等指標。
其他成本類指標與車站安全、服務息息相關,例如對于安檢人員的配備數量、保安人員覆蓋密度、保潔工作標準等與城市的安全等級要求、服務質量要求有緊密聯系,高等級的服務要求必然需要配備的人員數量、人員質量處在較高水平,單位成本指標也會相應增加。
三、成本指標控制措施
注重人工成本控制。地鐵運營行業人工成本占全部運營成本的一半以上,其指標的高低直接影響運營整體成本指標的水平,其中人員數量是人工成本控制的重要因素,在實際管理中應注意合理優化用工模式,對于技術簡單、操作單一的工種可以考慮加以外包,以專業團隊優勢降低成本水平;對于關鍵技術、操作復雜的工種,應著力培養企業技術隊伍,提高單工維修水平,減少人員冗余。
加強能耗成本控制。通過控制能耗用量管理實現能耗指標控制,企業內部應開展能耗技術改革,在新線設計階段主推低能耗高效率設備應用,即有線路開展節能設備改造,全方位提高能源利用率;根據車站情況合理配置站點照明亮度及開關時間,保證服務品質前提下降低電能消耗。
推動維修成本控制。隨著運營年限增加,地鐵設備故障率也會顯著增長,需要通過技術更新和設備改造手段,提高設備的運行穩定性;推行標準成本管理,將預防性維修過程分解至末級單元,合理估計維修消耗材料成本;集中多條線路材料需求數量優勢,合理降低采購價格,控制采購成本。
開拓其他領域成本控制。按照車站客流量水平,均衡配置站點保安、保潔、安檢人員數量,強化服務人員綜合素質,提高效率減少閑置人員;綜合運用營改增后交通運輸業稅務政策,科學測算進、銷項稅金差額,合理確定一般征收模式與簡易征收模式的使用,在遵守國家稅務法規前提下努力降低企業成本。財
參考文獻:
[1]崔學忠,賈文崢.城市軌道交通成本可承受能力分析[S].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發展報告,2018.
[2]王倩,習晶晶,溫慧敏,線凱.基于大數據的地鐵站點客流量與服務范圍研究——以北京為例[C].2018年中國城市交通規劃年會論文集,2018.
[3]蓋正民,張偉,楊永耀.軌道交通能源管理數據挖掘[C].第十二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大會論文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