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溫宇
摘要:稅收籌劃與盈余管理是遵循企業發展實際,依靠財務管理模式實現降本增效目標的重要舉措。本文從概念辨析入手,分析了稅收籌劃與盈余管理變化的影響,圍繞操縱非應稅項目損益、建立科學稅收籌劃原則、選取科學盈余管理舉措三個層面,探討了基于稅收籌劃合理選取盈余管理方式的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稅收籌劃;盈余管理;成本效益
稅收制度與政策的改革實現了對企業所得稅的統一管理,由此引發的稅率大幅變動為企業經營發展帶來了一定影響。為避免稅率提升加大企業經營壓力,財務管理部門應切實結合企業經營發展實際進行稅收合理籌劃,選取恰當的盈余管理方式實現有效避稅,以此節約企業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實力。
一、相關概念辨析
(一)稅收籌劃
稅收籌劃是指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圍繞企業財務管理目標針對其經營、投資、理財等涉稅項目與活動進行預先籌劃安排,最大限度獲取節稅的經濟利益的一項舉措。稅收籌劃的前提是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與稅收政策要求,確保發生在企業經營生產、投資理財等活動開始前,以此減輕企業稅收負擔、實現稅后利潤最大化。
(二)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管理人員基于企業利益最大化目標,主觀選擇會計政策、構造真實交易事項,利用特定手段修飾財務報告盈余水平的一種中性管理行為,包含應計盈余管理與真實盈余管理兩種管理手段。企業針對應計盈余管理與真實盈余管理模式下的成本收益情況進行綜合權衡,進而選取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手段達成稅收籌劃目標,改善企業經營現狀、實現價值最大化[1]。
二、稅收籌劃與盈余管理變化產生的影響分析
(一)盈余管理行為不當將增加稅收成本
稅收籌劃與盈余管理間具有相互作用關系,通常企業在實施盈余管理的過程中涉及到一定的成本消耗,例如所得稅成本與法律風險性成本等,而盈余管理方式的選擇與決策制定需要建立在成本與效益權衡的基礎上,只有在采用盈余管理手段獲得的效益高于成本支出時,才可以證實盈余管理的可行性。所得稅成本是盈余管理成本的組成要素之一,當企業基于高利潤目標開展盈余管理時,其支出的所得稅成本也相應增加,由此與稅收籌劃目標相背離;而基于降低所得稅成本視角進行盈余管理時,將導致財務報告成本上漲,與盈余管理目標相背離。
(二)盈余管理方向錯誤將抑制盈余增加
通常企業會以本期經營生產、盈利情況為參照,有目的地選取非經常性損益、會計政策等手段調節收入、費用的確認日期,以此保障企業本期利潤的平穩增長。例如當企業預測到本期利潤將高于預期利潤、且差距較大時,將采用延遲收入確認、提早費用確認的手段,實現減少本期盈余的目標;然而當企業預測到本期利潤低于預期利潤、且數值偏差較大時,則采用提早收入確認、延遲費用確認的手段,致力于增加本期盈余,在此階段倘若采用稅收籌劃手段將嚴重影響到盈余管理目標的實現,對于盈余增加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對正、負向盈余管理的影響
通常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將依據環境變化對成本造成的影響進行企業自身盈余分布狀況的調整,采用正向、負向盈余管理手段強化成本行為動力。稅收籌劃、盈余管理的共有動機均為避稅,企業所得稅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稅種,企業通過調節自身經營過程中的收入、利潤指標進行盈余管理,由此將導致所得稅成本增加,這也構成了所得稅成本與盈余管理間的矛盾性。同時,由于會計核算行為帶有較強的主觀性,現行會計準則中尚且缺乏完備的盈余管理規范,管理者避稅方式的選取也決定了企業的利益獲得情況,進而對企業利益造成影響[2]。
三、基于稅收籌劃實現盈余管理方式合理選擇的具體策略
(一)操縱非應稅項目損益
鑒于企業在采用正向盈余管理手段時需要協調稅收成本與收益間的矛盾性,實質上體現為稅收籌劃與盈余管理的矛盾,其解決的途徑是尋求一種既能夠增加會計盈余、也能夠規避所得稅成本增加的手段。在此可以采用非應稅項目損益方法進行二者關系的權衡,非應稅項目損益主要指的是對會計產生影響、對應納稅所得額不產生影響的業務活動,依靠會計與稅收的差異進行盈余管理,當企業盈余管理與非應稅項目損益之間為正向關系時,則證明企業可以通過操縱非應稅項目損益降低其所得稅成本支出。但需要注意的是,應針對非應稅項目損益進行合理操縱,避免會計-稅收差異過高增加法律風險。在此基礎上,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需強化與稅務機關的溝通,合理把握稅收事項中涵蓋的彈性空間,防范因稅收籌劃不當增加企業風險,并加強對現行稅收政策的解讀,在稅務機關的指導下進行稅收籌劃與盈余管理,幫助企業實現合理合法避稅。
(二)建立科學稅收籌劃原則
在此可以借鑒由美國稅務專家Myror S.Scholes與Mark A.Wolfson提出的有效稅收籌劃理論,在稅收成本的基礎上將非稅成本納入稅收籌劃的考量范疇中,當企業依靠稅收籌劃獲得的收益高于非稅成本時,則證明稅收籌劃具備較強的可行性。同時,稅收籌劃目標不僅僅包含稅負最小化,同樣也應囊括最合理納稅這一目標,在實行稅收籌劃的同時應兼顧其他風險,以此厘清其與盈余管理間的關聯性,提高稅收籌劃方案的實施成效。在此基礎上,要求企業管理者樹立明確的稅收籌劃風險意識,綜合考量諸如稅收政策變化、匯率變化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的影響,基于稅收法規政策進行稅收籌劃的合理安排與運用,結合企業實際制定多種稅收籌劃方案,并圍繞法律、稅收、會計、財務等層面加強對稅收籌劃人員的培訓,提升稅收籌劃人員的綜合素質與職業能力,進一步提高稅收籌劃工作質量、削弱其風險性因素,以此維護企業自身利益、增加其稅后收益。
(三)選取科學盈余管理舉措
1.采用應計盈余管理手段
在兩稅合并政策全面實施的背景下,企業圍繞稅率降低進行盈余管理方式的選擇,可采用應計盈余管理手段,借助會計政策、資產減值等手段操縱盈余管理,例如折舊政策變更、合并報表范圍變更等,將企業應稅利潤后延,以此降低所得稅成本支出、爭取時間價值[3]。通過采用應計盈余管理手段,有助于改善避稅收益固定問題,降低稅收政策對企業運營造成的影響,節約管理成本,從而更好地保障企業利益。
2.合理權衡成本效益
新稅法的實施對于企業所得稅與實際利潤造成了一定影響,對此企業應當結合自身生產經營實際進行盈余管理方式的選擇,在稅率上升的情況下側重于選取稅收籌劃策略,綜合運用稅收過渡優惠政策降低企業稅率變化幅值,依托成本效益權衡手段幫助企業增加收益,降低成本支出。總體來看,降低稅率企業采用盈余管理手段可以獲取到更大的收益,而上升稅率的企業通過采用稅收籌劃手段也可以獲取明顯收益,還應結合企業運營管理實際情況進行成本效益的合理權衡,以此提高稅收籌劃、盈余管理手段應用的合理性,促使稅收政策效益得到全面發揮,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戰略管理目標。
四、結論
稅收籌劃與盈余管理均屬于企業實行財務戰略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路徑。盈余管理行為與方向選擇失誤將增加稅收成本、抑制盈余增長,而稅收籌劃不當也將增加企業所得稅成本、降低會計盈余。對此還應采取非應稅項目損益方式調節二者間的沖突,基于有效稅收籌劃理論提高稅收利益,配合應計盈余管理、成本效益權衡手段增加企業收益,從而更好地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目標。財
參考文獻:
[1]張牧揚,劉燁,李殊琦.“營改增”與企業避稅盈余管理[J].財會月刊,2018,844 (24):66-75.
[2]黃亞軍,王燚寒.探討兩稅合并、稅收籌劃與盈余管理方式的選擇[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 (2):37-38.
[3]譚青,諸悅,鮑樹琛.高管變更年度企業存在盈余管理或稅收籌劃行為嗎?——基于會稅差異的視角[J].財會通訊,2017 (27):118-12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