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觀察子宮局部壓迫縫合術與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治療前置胎盤產后出血效果。方法:70例前置胎盤產后出血患者分為對比組和觀察組。結果:觀察組止血效果優于對比組(P<0.05)。觀察組術后2h、12h和24h出血量均低干對比組(P<0.05)。結論: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于子宮局部壓迫縫合術進行止血,效果優于單獨呆用子宮局部壓迫縫合術。
【關鍵詞】 前置胎盤;產后出血;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
【中圖分類號】R71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 (2020) 21-00602
前置胎盤患者,一般行剖宮產手術結束妊娠。分娩過程中,容易出現胎盤剝離困難,子宮血竇不能及時閉合,引發產后出血。對于常規按摩以及使用藥物治療止血無效患者,需及時采取手術治療。子宮局部壓迫縫合術與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都是臨床常用止血方法。本課題對兩種手術方法進行對比分析,觀察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70例前置胎盤產后出血患者均為2019年4月 2020年3月人院診治。分為對比組和觀察組。觀察組,年齡20 36歲,均值(26. 36±1.56)歲。對比組,年齡21 37歲,均值(27. 11±2.01)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
1.2方法兩組患者均予以按摩子宮及使用官縮劑進行止血。
1.2.1對比組對比組實施子宮局部壓迫縫合術止血。將患者膀胱向下推,在子宮切口左側下部距離3cm位置,使用可吸收線進行縫合。縫合完成后,觀察30分鐘后關閉腹腔。術后進行抗感染治療,并繼續使用宮縮藥物。
1.2.2觀察組觀察組聯合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止血。子宮局部壓迫縫合術手術完成后,將子宮向上提,將一側暴露。另一側闊韌帶打開后,在子宮切口下2cm處定位子宮動脈上行支。使用可吸收線將其結扎。再將另一側動脈上行支結扎。
1.3觀察指標
1.3.1評估兩組止血效果。顯效為治療后,患者陰道H{血情況明顯控制,;有效為治療后,患者陰道出血明顯減少;無效為治療后出血情況未得到控制,仍有出血現象。
1.3.2對比兩組患者H{血量。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2.O軟件分析數據。以(x±s)表示計數數據,以t值檢驗;以n(%)表示計數數據,檢驗值為卡方。P<0. 05時,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止血效果對比觀察組止血效果優于對比組(P<0.05)。見表1。
2.2兩組出血量比較出血量對比,觀察組術后2h、12h和24h指標均低于對比組(P 3 討論 前置胎盤一般采取剖官產手術結束妊娠。由于前置胎盤患者子宮下段血管豐富,肌壁層較薄,血竇長時間不閉合,會引發大量出血[1]。 子宮壓迫縫合術是治療產后出血的有效手段。該手術方式,通過保持子宮頸處于水平形態,減少子宮官頸處動脈流通,來控制子宮出血情況[2]。手術可有效降低產后出血量,且可防止子宮切除,盡量保證子宮完整性。而臨床研究顯示,子宮壓迫縫合術后,部分患者卅血情況仍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通過對患者子宮動脈上行支進行結扎,減少子宮部位血流供應,使血流加速凝固,形成血栓,可有效減少子宮出血量。兩者聯合使用,可有效減少子宮部位出血,保證患者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 崔鳳英,子宮局部壓迫縫合術聯合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治療前置胎盤產后出血的臨床價值[J].醫療裝備,2018,31 (10);81-82. [2] 劉運真,子宮局部壓迫縫合術和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對前置胎盤產后出血的治療效果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8,9(21);42-43.作者簡介;趙陽陽(1984. 10-)女,漢,本科,籍貫:山東禹城,職稱: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