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道南小學 葉秋俐
2017年9月,部編版教材投入使用,這對于教師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教師應該重新熟悉教材,尋找合適的小學語文習作指導方法,提升學生習作能力。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應該基于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創設良好、開放、自由的表達環境,拓寬學生思路,讓學生有話可寫。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根據習作主題,創設教學情境,將相關內容以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欲望。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二十年后的家鄉》的習作教學時,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二十年前的民居、交通等狀況,隨后呈現二十年后的民居、交通等狀況,以創建特定的教學情景,并引導學生觀察和比對圖片,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據此為基礎,教師讓學生說一說,二十年以后,家鄉可能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哪些方面會發生變化,以幫助學生明確可以從景物、建筑、交通等方面進行描寫二十年后的家鄉。在此基礎上,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未來的科技片,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欲望,進而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文字來描述心中二十年后的家鄉。
小學生對世界的認知有限,邏輯思維能力不強,這是學生習作道路上最大的阻礙,在看到一篇習作題時,學生時常頭疼不已,無話可寫、邏輯混亂、內容不完整。為了幫助學生克服這一難題,教師可以引進思維導圖這一教學工具。思維導圖是一種能夠直觀展示發散性思維的可視化圖表,可簡單高效地實現思想的形象化轉換,以幫助人們更好地學習、思考、記憶。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思緒,條理清晰地表達有關的內容。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介紹一種景物”寫作教學過程中,學生在介紹一種事物時,往往不知從何下手,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應用思維導圖。比如,介紹鯨魚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大海中睡覺的鯨魚,讓學生在草稿紙中間寫下“鯨魚”,然后詢問學生:“畫面上有什么?鯨魚睡覺是什么樣的?”從畫面、原因兩個方面進行思考。學生回答道:“畫面上多頭鯨魚聚在一起,頭朝里,尾巴朝外,圍成一圈,靜靜地浮在海面上?!蓖瑫r,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鯨魚睡覺時,最讓他們難忘的地方有哪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說一說鯨魚數量多不多,讓學生意識到鯨魚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少,以培養學生與動物和諧共處、保護環境的良好品質。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詳細且有條理地介紹鯨魚,有利于學生情感的培養,寫作能力的提高。
語文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思考并應用漢語知識的過程,要想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就應該讓學生多閱讀,增加詞匯量,豐富寫作素材,模仿學習文章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小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有限,心中有想法卻不知如何表達、怎樣表達,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閱讀,積累寫作素材。例如,在講解到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推薦一本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自己喜歡看的書,并說一說喜歡的理由,頓時,學生們的話匣子一下打開,說出大量自己喜歡的書籍名稱:《十萬個為什么》《安徒生童話》等。此刻,語文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在考慮學生發展特點和需求的基礎上,向學生介紹一些有趣且具有情感道德的書籍,讓學生進行閱讀,了解書中的美德,促使學生能夠在豐富寫作素材的同時,受書籍中主人公潛移默化的影響而發展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海的女兒》《我的老師》等書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閱讀,開闊眼界,積累素材。
當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仍然沒有轉變教學理念,而是延續傳統的教學模式,照本宣科,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表達欲望較低,教師也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去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影響到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該創新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勇敢地用書面語言表達自我,記錄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作文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