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實驗小學 于小露
新課改要求小學科學的教學以生本為理念展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在教學中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從而促進師生之間感情的交流。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教師對學生有全面的認識和了解,能夠幫助教師為學生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通過生本理念進行教學,教師能夠幫助學生通過學習增強自身的能力,并且對科學有更完善的認知。
相較于音樂等科目來說,科學比較枯燥乏味,不容易讓學生們在學習中產生濃厚的興趣。因而,如果教師希望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讓學生對科學這個科目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應當在科學的課堂上,給學生更多的機會進行實踐操作。現(xiàn)在的學生們普遍缺乏動手的機會,科學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這種機會,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驗到進行科學探究的樂趣。通過實踐操作,平時對科學知識了解比較少的同學們能夠對科學的知識有更加深入地理解。在學生們進行動手操作的時候,教師不要全程干預,只需要在學生們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適當?shù)剡M行指導和幫助就可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從而對學生們進行知識的自主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在學生進行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培養(yǎng),引導學生體驗自己解決問題之后的愉悅,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自主探究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例如,在講解小學科學課本中《種子發(fā)芽》時,教師應當根據(jù)本節(jié)課所教授的內容對學生們進行逐步引導。讓學生們自己帶小花盆和種子,并且用問題導入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首先可以問學生們種子發(fā)芽的條件,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通過討論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的溝通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教師最后要根據(jù)學生討論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引導,讓學生對種子發(fā)芽的步驟進行深刻的認知。最后,教師進行實踐課程,讓學生自己種下種子,并堅持照料。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于科學課會非常感興趣,對于科學知識也能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對多媒體進行充分利用,讓多媒體發(fā)揮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對所有的新事物都充滿好奇的年紀,因此,新鮮的元素能夠有很大的吸引力。多媒體技術作為新興的技術,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起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學習興趣的作用。通過使用多媒體,小學科學教師能夠在課堂上讓小學生觀看科學實驗是如何操作的。小學生活潑好動,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危險性比較高,因此,選取有趣的實驗在課堂上讓學生觀看能夠起到吸引他們注意力的作用,使他們對小學科學課程更加感興趣。
例如,在進行《關緊水龍頭》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對多媒體技術進行充分利用。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播放兩則小視頻,一個是節(jié)約用水的視頻,另一個是對水資源進行浪費的視頻,之后,可以讓學生展開思考。可以問學生,哪一個視頻的做法是正確的,為什么這個是正確的?通過提問的方式能夠對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行鍛煉,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充分思考。之后,教師們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水資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處,以及通過視頻數(shù)據(jù)讓學生知道我們地球上的水資源是多么短缺,平時浪費水資源的行為會帶來多么嚴重的后果,從而讓他們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有更直觀的感受。
在生本理念的要求下,如果想讓學生們對學習知識有充分的熱情,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科學的學習情境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通過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學生們能夠進入到特定的學習情境當中,有足夠的積極性進行科學探索,從而更加有學習的動力。在進行學習情境的探索時,教師應當適當選擇方法,使選擇的方法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符合,對于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行引導,讓學生有足夠的興趣探索科學。
例如,學習《植物的種子》時,教師可以利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的方式喚醒學生對于學習科學的激情。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選擇容易生長的種子,種在大小合適的花盆當中,定時澆水與施肥,觀察植物每天的變化。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掌握種子發(fā)芽的奧秘。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觀看影像掌握種子發(fā)芽的全過程,感受到科學的魅力。
總之,生本理念要求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要一切為了學生,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對以往枯燥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讓學生能夠掌握科學科目的真正規(guī)律,從而在能力上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