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容
(四川省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四川 自貢)
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5 月我科乳腺癌化療患者共安置植入式靜脈輸液港280 例,發生導管堵塞5 例。因為輸液港醫療成本較高,患者期望值很也高,一旦發生堵管,可能影響患者化療進程,導致患者及家屬的不滿,極易引發醫患矛盾。
以觀察單位時間內的重力滴速判斷導管是否堵塞,液體經中心靜脈導管的重力滴速一般應達80 gtt/min 以上,若液體滴速明顯減慢、液體不滴、推注有阻力或抽不出回血,可判斷為導管堵塞(經X 線證實導管斷裂或破裂者除外)[1]。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系統中導管發生堵塞不暢通會導致輸液受阻或速度減慢,引起導管堵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長期輸入藥物濃度高,藥物所含蛋白質等成分在開口處易形成纖維蛋白沉積物堆積,從而阻塞導管;②患者經常在輸液港處抽血或輸血,封管不正規以及殘留血液凝固成血塊阻塞導管;③化療用藥種類多,藥物間相互作用產生結晶,聚集在導管處形成堵塞;④其他方面原因也可能由于無菌把控不嚴格,外露部位受到感染、導管夾閉等使輸液不暢[2]。
采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輸入時應采取預防堵管的護理措施:(1)合理安排輸液順序,先輸注刺激性大、濃度高的液體,再輸注常規液體,每次輸液前抽回血并進行脈沖式沖管(10 mL 的0.9%氯化鈉注射液),確保導管徹底沖洗干凈[3];(2)采血先封管,棄去前3~5 mL 血液,再抽所需血量,之后進行生理鹽水20 mL 充分沖管,肝素鹽水(生理鹽水100 mL+ 肝素1.6 mL,100 U/mL)封管;(3)對長時間輸入腸胃外營養液患者每隔4 h 進行正壓脈沖式沖管1 次以防止藥物發生沉積堵塞導管;(4)化療藥物2 種及以上患者每次換藥輸入時先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防止藥物形成結晶[4];(5)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帶管期間避免植入側手臂提取重物及劇烈運動,封管操作要注意細節,全面小心,降低導管堵塞的發生。
對于乳腺癌患者如果發現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出現堵塞,應當立即報告主管醫生,在血管外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通管處理:(1)用物準備:尿激酶1 支(10 萬U),三通開關1 個,20 mL 注射器1 個,10 mL 注射器1 個,1 mL 注射器1 個,生理鹽水100 mL。(2)通管步驟:蝶翼針尾端連接三通管直臂,三通管側臂連接配好的尿激酶(用1 mL 注射器抽取10 萬U尿激酶以0.9%生理鹽水5 mL 稀釋的溶液)。三通管另一端直臂連接20 mL 空注射器。先將導管與直臂相通,回抽注射器的活塞。迅速關閉直臂,使連接輸液港直臂和側壁尿激酶相通。輸液港夾子打開,尿激酶會由于導管內的負壓而被吸入少量,觀察1 mL 注射器上尿激酶溶液吸入的刻度,拔出三通上的注射器,用無菌治療巾把無損傷針和三通開關包裹起來,固定在患者身上,在護理記錄上書寫通管開始的時間、方法、尿激酶吸入量等,密切觀察并嚴格交接班。等待2 h 左右,重復上一個步驟。等待期間,20 mL 空注射器和含有尿激酶的5 mL 注射器每2 h 更換1 次,尿激酶稀釋液12 h 更換1 次。如果輸液港未通暢則持續通管2~3 d。患者導管發生堵塞也可能是長時間高濃度藥物輸入,在開口處形成纖維蛋白沉積物或藥物相互作用在導管內形成結晶,封管操作不當也可導致導管堵塞。出現藥物形成堵塞時,對患者可注入2 mL 的500 U/mL 尿激酶溶液,與藥液充分混合;導管中阻力過大時堅決不能強行注入,對阻力過大的患者要使尿激酶溶液在輸液港中保留20~30 min,抽出溶解掉的血凝塊,導管通暢后,采用20 mL 生理鹽水對導管和注射座進行徹底沖洗[5]。
我科乳腺癌化療患者5 例發生導管堵塞均通管成功,圓滿完成預期化療,減少了護患糾紛的發生。
乳腺癌患者預后好、復發率低,但所需化療次數多、血管損傷大,加上患肢不能輸液,植入式輸液港能夠對治療過程帶來很大方便,是化療治療的最佳搭檔。因此,為了避免增加患者的負擔,醫護人員和患者雙方應共同努力做好輸液港的維護工作,讓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療,擁有更好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