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超 王磊 唐勇
(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士官學院 山東 濰坊 261061)
在軍民融合發展背景下,“定向培養士官”逐漸成為培養高素質、專業化、智能型士官的重要手段,越來越多定向培養士官由高校走出,進入部隊,參與部隊建設、改革與發展,為“構建世界一流軍隊”而奮斗、而努力。但隨著定向培養士官實際發展情況開看,“軍味不足”、“融入不夠”、“崗位勝任力不強”等問題仍普遍存在。對此,需要通過定向培養士官入伍訓練來解決、來補足、來強化。
定向培養士官由高校校門走進軍營之后,不僅身份發生改變,其思想、意識、理念等也應隨之發生變化。如由一名勤勉好學、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大學生成為一名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勇于承擔甘于奉獻、嚴以律己誠以待人、信仰堅定意志堅強的軍人。對此,在定向培養士官入伍訓練過程中,需從思想教育入手,幫助剛出大學校門的學生堅定立場、提升意識、穩定心神。
在此過程中,一要對定向培養士官生活環境轉變后的身心變化具有全面了解。通常情況下,定向培養士官進入軍營之后,面對嚴于大學生活的軍隊生活時,易出現恐慌、畏懼、憂慮、矛盾、煩躁等負面情緒,不利于定向培養士官的融入與發展。對此,在入伍訓練階段,我們可通過交流、談心等方式,摸清定向培養士官思想底數、脾氣秉性、價值追求、環境認識、心理糾結等。從而能夠有針對性開展定向培養士官思想教育活動,幫助定向培養士官消除負面情緒,解開心理疙瘩,理順工作情緒;二要幫助定向培養士官堅定立場,鍛造道德品質。“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中國共產黨”是每個軍人多應必備的品質。但就當前定向培養士官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定向培養士官從軍立場并不牢固,對“當兵為了誰”這一問題的思考并入深入。這就需要在定向培養士官入伍訓練中,幫助定向培養士官種下忠誠的火種。如引導定向培養士官深入學習與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紅色文化;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學習等。從而使定向培養士官做到思想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立場堅定、理念堅定、信仰堅定、意識堅定;價值統一、行為統一、方向統一。
“軍味不足”、“融入不夠”、“崗位勝任力不強”是當前定向培養士官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影響定向培養士官培養作用有效發揮的關鍵因素。對此,在定向培養士官入伍訓練過程中,我們需要立足定向培養士官問題,進行素質短板、能力短板的有效補充,從而讓定向培養士官準確定位,以最快速度、最短時間、最佳方式融入到隊伍中,發揮自身在軍隊崗位中的工作職能。
在此過程中,一要,消除定向培養士官“學生味”具備“軍人味”,向人們展示一個軍人應有的氣質與品格。如加強定向培養士官內勤內務管理,在基本生活上具備軍人樣子,發揮干部、優秀士兵榜樣作用,讓定向培養士官在言傳身教中昂揚斗志、砥礪前行;二要,加強基本技能培訓,通過站姿、拉練、打靶、越野、登梯等常規訓練,磨煉定向培養士官意志,進行定向培養士官“兵味”、“血性味”的蓄養。與此同時,在基本素質與能力培訓過程中,讓定向培養士官在實踐體驗中,感知軍人使命、軍人職責、軍人立場,并將其深深印刻在靈魂深處,融于血脈之中。例如,依托綜合演練、單項比拼、野營拉練等,開展“入伍訓練榜上榜”、“周日訓練之星”、“班班我最強”等競選活動,培養定向培養士官“練為戰,練為贏”、“爭創優秀隊伍,爭當優秀士兵”、“掉皮,掉肉,不掉隊!流血,流汗,不流淚!”、“揚我軍威,鑄我軍魂”等精神與品格;三要,立足定向培養士官特色,開展個性化訓練,幫助定向培養士官樹立“建設信息化部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科技大練兵,一切為了贏!”思維理念,充分挖掘定向培養士官價值,使其立足現代化戰場實際需求,進行自我訓練與管理,掌握新知識,練就真本領。
定向培養士官培養的目標在于:通過“人價值的最大化發揮”,讓軍隊得到專業化、科學化發展。因此,我們在進行定向培養士官入伍訓練時,為實現入伍訓練質量層次的有效提升,應立足定向培養士官發展規劃,給予定向培養士官明確指導與引導,讓其能夠在訓練中、管理中、學習中、發展中,找準方向、明確目標、做好準備。在此過程中,一要引導定向培養士官進行自我角色精準定位,使其能夠清晰了的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在工作中應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在工作中想要什么”、“自己應干怎樣做才能達成目標,實現理想”……并在此基礎上,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長短期發展目標制定,從而讓每一步都踏的準、踩的實,讓每一步都比前一步跨的更遠;二要指導定向培養士官明確發展路徑。使其能夠根據自身發展目標,結合軍隊晉升機制,在職培訓、專業培訓中,進行自我發展與強化。與此同時,在定向培養士官入伍訓練中善于利用教育宣傳,促進定向培養士官個人發展目標與部隊發展目標的相協調、相統一,從而讓定向培養士官更好服務軍隊建設,實現在發展定向培養士官的同時,帶動部隊整體發展;三要為定向培養士官自我價值展示與體現提供平臺。鼓勵定向培養士官積極參與到入伍訓練各項活動設計、組織、管理與實踐中,讓其在軍事訓練中作先鋒、做尖兵;在文化活動中作表率、做骨干;在專業學習活動中做榜樣,做強者。
日常管理是保障日常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及時發展與處理定向培養士官問題的主要路徑。在信息大環境下,思想理念尚未完全定型的定向培養士官,易受多元文化思潮沖擊,形成錯誤認識,出現思想偏移,染上不良風氣,養成不良習慣。這就需要,在定向培養士官入伍訓練階段,給予定向培養士官嚴格管理,通過日常管理,固信仰、正風氣、定意志、改習慣,為定向培養士官標出紅色底線。在此過程中,我們可采用“硬性管理+軟性管理”的方法落實入伍訓練日常管理措施。
硬性管理又被稱之為“剛性管理”,主要是指: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通過制度、規范、條例、要求等明文規定,進行人力資源思想與行為約束、指導、規范。是促進管理規范化、標準化發展的重要手段。就定向培養士官入伍培訓而言,硬性管理措施如下:
其一,“嚴于始”。即定向培養士官從校園走進軍營之初,其生活、學習、工作邁入新起點,第一步走向哪?怎么走?決定了未來成就。如果第一步走錯,將會越走越偏,及時發現問題,也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時間。對此,應抓住定向培養士官進行入伍訓練機會,在定向培養士官進入軍營初始階段給予嚴格管控。例如,為定向培養士官衣、食、住、行等建立明確規矩,抓牢第一次嚴打,包括“第一次疊被、第一次點名、第一次跑操、第一次站姿、第一次訓練”等。讓定向培養士官從“第一次”開始,嚴守部隊紀律、部隊規章、部隊秩序,將嚴以律己貫徹軍旅生涯的始末;
其二,“嚴于重”。即部隊的特殊性決定了一些法度的重要性、嚴肅性、必要性、權威性。針對這些鐵打的紀律,鋼鑄的規章,應給予重點關注,讓定向培養士官在入伍訓練階段就能夠牢記、死守、嚴控。避免在后續工作中因個人失誤、錯誤對自身與集體帶來不利影響。
軟性管理又被稱之為“柔性管理”,主要是指: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善于通過尊重人、關懷人、培養人、發展人、教育人、理解人、提升人等,將組織目標轉變為個人目標,將組織意志轉變為個人意志,從而讓管理根據人性化,為組織管理對象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發展、自我提升提供平臺,實現組織凝聚力、向心力的有效提升。通常情況下,在組織管理過程中,軟性管理是硬性管理的補充手段,能夠與硬性管理配合,讓組織整體管理更具科學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就定向培養士官而言,軟性管理措施如下:
其一,給予定向培養士官思想關懷。例如,在入伍訓練過程中,加強對定向培養士官的思想、情感關注,能夠聽過觀察、交流等方式,及時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從而為定向培養士官思想引導提供信息依據,讓思想引導工作能夠根據定向培養士官思想情況、情感狀態,有針對性制定規劃,落實日常管理舉措,提升思想根基鑄造質量與效率;
其二,給予定向培養士官生活關懷。例如,在入伍訓練過程中,能夠及時了解定向培養士官生活需求,掌握定向培養士官生活問題,給予其一定的物質幫助與激勵,消除定向培養士官后顧之憂,讓其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崗位工作中去。與此同時,尊重定向培養士官個性差異,了解其學習所需、生活所需、工作所需、發展所求,從而為定向培養士官發展規劃制定提供充足信息依據,提升發展目標確定的科學性,發展規劃編制的合理性、可行性;
其三,給予定向培養士官價值引導。例如,在入伍訓練過程中,領導干部應深入群體,參與到定向培養士官入伍訓練活動中去,通過以身作則發揮領導作用、榜樣作用。讓定向培養士官在感知、感受、體驗中,向著標桿前行。并在不斷奮斗與拼搏中,促進戰友關系養成。與此同時,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始終堅持公正、公平原則,做到賞罰分明、獎懲有度,為定向培養士官營造正義、正氣、和諧、團結、友善的集體環境,發揮環境教育引導作用,促進定向培養士官正確價值觀養成;
其四,給予定向培養士官情感激勵。例如,在入伍訓練過程中,故障制度、法律法規、標準要求等的落實,不僅需要以具體條目形式展示,也需要通過教育宣傳。對此,在定向培養士官入伍訓練日常管理過程中,我們可將“教”與“管”有機結合,發揮文化活動、娛樂活動、宣傳活動、學習活動情感激勵與引導作用,讓定向培養士官能夠在活動參與、活動體驗中牢記軍紀軍規、法制法規,養成自覺意識,提升定向培養士官參訓、參管積極性、主動性;
其五,給予定向培養士官思維啟迪。例如,在入伍訓練過程中,為定向培養士官自主能力提升提供平臺,通過 “我倡議”、“我提議”、“我參與”、“我建議”等方式,提升培訓民主性、開放性、靈活性,調動定向培養士官創新思維,提升定向培養士官創造能力。
總而言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的強軍目標,對定向培養士官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定向培養士官質量,發揮定向培養士官專業能力成為定向培養士官入伍訓練關注與思考的重點。對此,我們需立足定向培養士官入伍實際情景,從思想、能力、管理等多層面入手,落實入伍訓練質量層次提升措施,發揮入伍訓練源頭完善、強化作用,讓定向培養士官軍旅生涯踏好第一步,打響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