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思雋
(廣西民族大學 廣西 南寧 530000)
泰拳是一門傳統的格斗技藝,是一項以力量與敏捷著稱的運動,攻擊力猛銳,素有立技最強格斗技之稱。而昂拳,是廣西壯拳的一種,是廣西狼兵當初橫行天下的訓練拳術,是壯族人民在戰場上留下的優秀文化成果。昂拳和泰拳風格相似,還有諸多方面的聯系,但是兩者在今天的傳播效果卻相差甚遠,探討昂拳如何生存和保護是壯拳專家迫在眉睫的工作。本文采用文獻分析法,分析過往學者對于昂拳與泰拳的歷史淵源研究、泰拳在我國商業化操作模式的研究,從而提出泰拳中值得昂拳學習的幾條成功經驗。
昂拳和泰拳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處,甚至有學者認為泰拳是中國古壯拳的分支,和泰拳同出一脈,同屬古高棉拳系。主要有下面幾方面的原因:
從地域上看,廣西毗鄰東南亞,一千多年來兩地有文化交流不是奇怪的事。壯族是中國第二大民族,人口眾多,為擺脫廣西當時窮山惡水和戰亂連連的環境,另覓家園,很大機會會前往東南亞開辟新天地;同樣的,據印度學者米爾卡丹妮所說,古代緬甸一部分的克倫人受到撣族壓迫穿越上緬甸遷徙到云南廣西等地,即便在今天他們能夠與鄰近族群有明確的區分,卻處處顯示出與中國西南的部族嚴格的親屬關系,山區之地,需要學武防身防野獸,古壯拳的種子很可能在東南亞的朋友身上埋下了。
另外,壯話與泰語有很多相似之處,泰拳有許多動作招式與名稱和壯拳一致,例如“山羊頂角”(sao coc nanz)“毒蛇吐舌”(nhu yit layz)。從語言學上說,壯話與泰語同屬于東南亞語系,泰語與壯語的語法以及大量底層詞匯是高度接近的,日常的交流可以互通。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昂拳和泰拳中,同一個動作,在昂拳和泰拳中只是叫法不同,但發音相似。
再者,技擊風格上,兩者亦有很多相似之處。據昂拳傳承人唐曲先生所言,昂拳酷似古泰拳,除了上面說的一些招式叫法相似以外,打法上也很相似,尤其擅長膝和肘的運用,拳法以直、擺、勾為主;腿法為正蹬為主,側踹和低鞭腿為輔,和泰拳的區別是昂拳由于是常在山區使用,沒有高鞭腿,以保持身體平衡,而泰拳后來發展到擂臺搏擊上就出現了高鞭腿。另外,昂拳和泰拳都有一套拳舞,也稱拜師舞,既是熱身,也是向對手示威,在網絡上或者泰拳的擂臺比賽上我們經??梢钥吹饺瑁瑑烧叩娜柘嗨贫群芨摺?/p>
雖說昂拳和泰拳同源同宗,但是兩者到今天的發展狀況卻大不相同。在規模上,全國現在共有各類泰拳館1000家左右,學習者以大學生和青年男性為主,并且會有各類規模的泰拳比賽定期在體育館或者學校舉辦;而昂拳,如今正統的只有廣東的唐曲老師傅傳承的昂拳,但練習者也甚少,更多的練習者是看網上視頻自己模仿,而拜師學藝者,因為工作原因,生存壓力或者路程問題,都沒有很好地堅持下去。從發展趨勢上,泰拳比賽深受贊助商的支持,比賽的獎勵豐厚,觀眾入場人次多,吸引著很多愛好者轉型職業化,而職業選手退下來后很多都自己開拳館培養下一批職業選手,人才儲備充足;昂拳是壯拳的一種,但壯拳本身沒有什么大規模的比賽,昂拳參賽很多都只能是參與武術套路賽,缺少花哨動作的昂拳在比賽中很難脫穎而出,而且這些套路比賽旁邊的觀眾往往都只是自己一方的運動員和教練以及其他隊伍的運動員和教練,就算送票都幾乎沒有觀眾進場,目前古壯拳協會和政府正在積極準備少數民族武術擂臺搏擊,希望能夠通過屏幕把昂拳這些傳統文化展示給觀眾。正因為兩者“同傘不同柄”的遭遇,昂拳可以學習泰拳的一些運營方式和傳播方法,來傳承壯族優秀文化遺產,打造廣西自身的武術品牌形象。
昂拳要擴大影響力,進入公眾視野,首先要學習的是泰拳商業化的操作模式。一方面,是指它的比賽商業化,另一方面是指傳承昂拳的機構、武館需要走商業化路線。首先,昂拳要籌辦商業化的比賽。泰拳的比賽,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官方組織,民間組織的甚少,有了政府的主持和幫助賽事自然容易辦很多。所謂商業化的比賽,前提就是要買賣門票和得到贊助商的支持,以2006年的一場泰拳爭霸賽為例,單門票收益就達到一百萬以上,各大泰拳俱樂部、拳館隊伍因為獎金、名譽的吸引,積極參賽,正因為多競爭對手,所以比賽才顯得激烈,選手在擂臺上也就更加賣力和拼命,于是就可以吸引觀眾。昂拳的風格和技擊和泰拳相似,現在得到壯族自治區政府的支持,完全有條件可以舉辦比賽,而不用去參加套路比賽,既埋沒風格,又缺少觀眾,很多門票都是白送都沒人要,自然削弱參賽者的斗心。我們可以先組建各市各區的參賽隊伍,然后以市或區的名義參加比賽,為優勝運動員獎勵獎金和獎杯,鼓勵拳手們的努力,并且激勵落榜者的好勝心,保持他們參賽的熱情。同時,在比賽的同時我們需要電視臺或者新媒體幫助宣傳,2009年的中泰拳王爭霸賽正因為觀眾入場人次多,比賽激烈,并且戴著中國對泰國的帽子,所以在各大衛視的收視率均超過了該衛視黃金時段的電視劇。昂拳的比賽同樣可以借助廣西本地的電視臺或者各大自媒體進行宣傳,例如把精彩片段造成短視頻發上自媒體,對優勝者進行采訪,通過這些手段隔著屏幕向大眾宣傳昂拳,吸引年輕人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吸引廣告商的投資,借勢把賽事造大。接著,政府或者協會等可以鼓勵私人籌建隊伍,組成俱樂部或者教學點等,培養上臺打的職業化選手,既可以參加昂拳自身的比賽,也可以參加其他搏擊的賽事,擴大知名度;
第二,昂拳的各武館或教學機構都應該走商業化道路。我們常說,教武術應該用商業的手段做公益。因為教武術很大的一個使命是傳承優秀文化,培養下一代繼承人,但是目前中國傳統武術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很多武館都是面臨著虧本或接近倒閉的情況,因為武館為了招收生源,常用的一個方法就是把學費不斷降低,有的甚至免費,這樣做師傅沒法維持生活,只能把教拳當成兼職,去找其他工作幫補,那么又怎么能搞好武館呢。所以武館也要用一些商業的手段,師傅們如果選擇教武,就應該全職,除了教學外還應該多花心思在宣傳、找機會讓學員得到表演機會,如今武館的收入基本上都是靠收青少年學員的學費,如果一味進行打折、免費,那么昂拳在家長的心里就變得不值錢,而不是覺得這門課程有多劃算,相反,我們應該提高教學質量,嚴格課堂紀律和武館規矩,不隨便打折降價,讓來學的人知道功夫不是商品,除此以外,還應該多帶學員參加活動,讓學員感受到壯拳圈子的氛圍,得到參與感,多帶學員參加比賽,可以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和激發他們的上進心。
要有一次次成功的比賽,規則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如今,中國很多傳統武術雖然都想走回實戰的道路,但是由于遲遲不能有一套完善可供執行的擂臺規則,所以每次的所謂擂臺賽都不能令觀眾和運動員滿意。例如詠春比賽,很多人想把詠春搬上擂臺,但是由于擂臺上需要戴拳套,所以詠春的很多掌法、標指都無法使用。而且,主辦方不敢承擔不想有選手傷亡的責任以及選手們都只是業余愛好者,所以很多保護選手的規則,例如,不如攻擊后腦、下陰、脖子、太陽穴等等,不允許使用肘、膝,造成擂臺上的詠春最終成了拳擊。相比較于傳統武術,泰拳的搏擊規則和流程比較完善,因為是商業化操作,所以擂臺上搏擊最后都是為了讓觀眾滿意、讓觀眾覺得刺激、讓觀眾舍得買票進場,所以泰拳鼓勵使用重拳、肘、膝、高腿,并且需要擊打部位準確且明顯才可以得分,對手倒地還可以加分,這樣子就能夠避免雙方在臺上過多的抱纏,并且鼓勵運動員在臺上多主動進攻,而不是兩個人互相對峙都不敢先動。同時,對運動員的保障也是需要的,例如一方被擊倒后另一方不得再繼續攻擊,需由裁判分開二人,避免臺上的運動員因為殺紅了眼而出現不愉快的結局。
昂拳乃至壯拳的比賽也需要向泰拳學習設立一套完整完善的比賽規則,無論是套路比賽抑或是搏擊比賽。首先,套路比賽不應只看重精氣神這方面,雖然說儀容儀表、整體形象也很重要,但往往很多傳統武術就是太注重外表,以至于運動員們花過多的時間在挑選服裝、化妝上。我們還應該把評分的點放在動作的力點、馬步的扎實、動作的流暢這些技術上。而在搏擊賽上,我們鼓勵打出昂拳的特色,例如重拳、低腿、肘法、膝法,鼓勵連續有效的進攻,為了觀賞性,可以鼓勵高腿的運用。同時,因為不是每一個運動員都是職業選手,所以我們需要對運動員進行保護,例如出現頭暈、倒地、支撐不住的情況時可以隨時叫停,后腦、下陰、荊骨等脆弱部位不能攻擊或者一些咬人、抓人的非常手段不能運用,在評分上,對于精彩及連續擊打有效的動作可以加分,提高觀賞性。
要讓昂拳走入人心,甚至走得更遠,需要為昂拳打造品牌形象。首先,提煉昂拳的精華,使其呈現一個簡單、簡潔的形象。泰拳以其內容形態簡潔的形象被國人所接受,很多人想到泰拳就是想到它的重拳、重腿、肘擊,一些簡單明了的動作,所以從心理上就覺得會很容易上手,而中國功夫因為長期以來給人派系繁多、招式復雜的印象,甚至隨著現代套路的興起還給人一定要學會打空翻、跌撲等高難度動作才能學會的印象,所以大家都覺得要學很難。昂拳首先要讓人把這種印象除掉,提取簡單直接的動作,并且將其標準化,接著把這些動作從校園開始,從自媒體平臺開始,慢慢讓人們認識,讓人們覺得簡單上手且實用。
另外,每一種功夫都需要有一個形象人物。例如,說起詠春,你會想到葉問;說起洪拳,你會想起黃飛鴻;說起太極,有楊露禪;說起泰拳,有播求……這些宗師一方面可以出現在熒幕上,另一方面可以為該門武術當形象代言人。那么,昂拳由于傳人甚少,很難馬上推舉出一名宗師級別的人物,但是,我們可以從年輕人入手。我們看現在很多的泰拳館、跆拳道館,除了一些明星人物,還會讓自己館內的小朋友擔任廣告封面,昂拳同樣可以學習。近幾年,昂拳已經在百色地區進入了校園,我們完全可以在學校里搞一個昂拳代言人比賽,挑選既得好又長得好的小朋友作為代言人,并且將其和昂拳一起推廣。另外,昂拳比賽的冠軍得獎者,都可以為下一次的比賽或活動做代言,并通過視頻平臺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
昂拳和泰拳,雖是同根生,卻一個枝繁葉茂,一個后繼乏人。泰拳的成功必然有其成功的道理和必然性,昂拳大可放開胸懷,取其精華。作為壯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昂拳體現著壯族同胞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通過薪火相傳把這壯族精神一代代繼承下去。昂拳雖是傳統文化,但在這新時代亦需要變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边@可能是兩三代人需要的努力,也可能需要更久,但是,只要愿意付出,功夫定必不負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