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祥偉 張紅
(普洱學院體育學院 云南 普洱 665000)
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輔相成,針對于旅游產業,居民生活觀念的改變也對旅游產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種新型旅游產業經濟也層出不窮。體育旅游作為旅游產業經濟中的重點研究內容,其自身發展不僅可創新旅游產業發展水平,也可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相應的,體育旅游產業的開發也會對我國社會環境產生相關影響,因此,相關人員應當加強對旅游產業的研究,優化體育旅游活動模式,保證體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近幾年,體育旅游產業發展迅猛,在線旅游平臺抓住時代機遇紛紛進軍體育旅游行業,例如馬蜂窩、途牛旅游網等將體育與旅游相結合,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務。例如,馬蜂窩旅游平臺,其通過對體育內容的研究,并從產品特性、營銷策略著實進行了深入分析,將登山、潛水等體育項目與旅游相結合,為用戶提供相關性信息,并在其中穿插了豐富多彩的營銷活動。以此為例,可對體育旅游產業經濟進行深入分析,體育旅游兼具文化推廣、旅游及營銷等三方面功能,具有參與性、觀光性、民族性及技能性等特點。一方面,體育旅游可實現體育文化與旅游文化的相互促進,兩者互為載體,可有效推動旅游產業經濟現代化的發展。另一方面,游客可在體育旅游中體驗到不一樣的感覺,也可為旅游創新提供新思路。在此基礎上,可形成一條體育旅游產業鏈,建立體育、旅游及體育用品營銷三方的友好合作。
體育旅游產業經濟的發展可為旅游創新提供新的思路,同時,也可拉動我國經濟的發展,促進我國經濟區域的平衡發展。一方面,可以體育為載體發展我國旅游產業,其中,可以體育內容為介質宣傳旅游區域,在此過程中,可建立體育旅游小鎮,即針對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區域,結合其客觀條件融入體育文化教育,如可建立足球小鎮、籃球村等。通過建立體育村鎮,既可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也可拉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旅游產業作為體育文化宣傳渠道,可在熱門旅游城市宣傳社會普及度較低的體育運動,如擊劍、高爾夫等,同時也可在旅游城市舉辦門檻較低的體育賽事,推動全民運動的發展,例如自行車、馬拉松等,據統計,美國參與馬拉松的人數高達5400人,因此,我國可加強對這方面的研究,深化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意義。
部分體育體驗項目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用戶安全的保證極為重要,在發展體育旅游產業經濟時,用戶人身安全一旦受到威脅,則會影響體育旅游的發展。例如,在參與性體育旅游中,其用戶參與體育運動,如滑雪、沖浪、滑翔傘等,其需要用戶具備一定的運動技能,但用戶的運動技能具有隱蔽性,在體育旅游企業為其提供相關服務時,無法判定用戶運動技能水平。此外,體育裝備的質量也會影響用戶安全。因此,在參與性體育旅游中,如果不做好用戶安全管理工作,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前景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用戶積極性決定了體育旅游的發展情景,但在發展體育產業經濟時,用戶積極性的持久度難以保證,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體育產業經濟風險。同時,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網絡信息可信度降低,用戶對于通過線上進行傳播的信息認可度不高,增大了體育旅游的宣傳難度。體育旅游缺乏宣傳渠道,導致用戶無法了解真實的體育旅游,其積極性也會相應降低。
自然環境的不穩定性不僅會影響旅游體驗,也會相應的影響用戶人身安全。例如天氣與氣候的多變性、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等因素都會對體育旅游經濟的發展產生影響。此外,在部分高海拔地區,因個體適應能力不一樣,自然環境對用戶的影響也存在差異性。
我國體育旅游起步較晚,在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完善之處,一方面,體育與旅游的有機結合缺乏專業性研究,目前市場上有許多的體育旅游產業缺乏標準化建設,用戶體驗及用戶安全缺乏保障。另一方面,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經濟的法制管理缺乏針對性研究,阻礙了體育旅游產業的有序發展。
分析體育旅游產業經濟發展現狀可知,體育旅游形式相對單一,其基本形式為以體育為載體促進旅游產業的發展,以體育運動的刺激性激發游客的興趣。這形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導致用戶對體育旅游產生了認知偏差。在發展體育旅游的同時,相關人員應當對消費者進行針對性的研究,體育旅游應當是一個相對大眾性的活動,而非針對某一類群體。體育旅游創新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足了體育旅游經濟的發展。
據數據統計,截至2015年,體育產業基本實現增加值4000億元,并且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3萬億元,其發展前景極為可觀,以此為前提,體育與旅游的融合可有效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此外,國務院相關文件中提及全國體育產值在2025年預計實現5萬億元的產值。由此可看出,無論是從社會環境,還是從政策環境,體育旅游的發展前景皆是非常可觀的。同時,體育旅游經社會實踐也證明了其實踐價值。例如,在世界杯期間,途牛旅游網提出的“暢游俄羅斯,相約世界杯”活動概念,用戶可通過旅游平臺預定世界杯門票,并可為用戶提供相關體驗服務。結合現狀分析可知,當前社會環境為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捷,社會相關企業可加強對這方面的研究,從而可有效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宣傳的有效性是體育旅游產業經濟發展的重點研究內容,其中宣傳平臺的建設對宣傳效果影響極大。但在此過程中,體育旅游產業宣傳平臺缺乏專業性,平臺信息的可信度也難以保證。同時,宣傳平臺與交易平臺的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戶對宣傳平臺的認可度。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宣傳平臺創建門檻降低,相應的影響了宣傳平臺的運行環境,因此,在發展體育旅游產業經濟時應當加強對體育旅游宣傳平臺的研究。
據國家旅游局數據統計,我國體育旅游總人數在2020年將達到10億人次,可見體育旅游市場規模正在日漸擴大。在此過程中,用戶安全保障是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因素。用戶在選擇體育旅游時,影響其選擇的首要因素便是旅游安全。因此,相關人員應當客觀分析體育風險,讓用戶了解體育旅游的具體內容。例如,在攀巖、探險等刺激性體育旅游中,體育旅游企業應當做好風險分析工作,并做好風險管理工作。但在其中,需要掌握風險管理的度,避免過于強制性的管理影響用戶旅游體驗。對此,可加強對安全設施的管理。
VR游戲體驗在社會中極受青年群體的喜愛,其可在百分百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參與刺激類游戲。例如,在發展體育旅游產業經濟時,可充分發揮現代科技的力量,讓用戶通過VR技術感受體育運動過程,與此同時,也可通過VR技術考察用戶體育技能,并將其作為引導用戶理智參與體育的依據。VR技術仍處于發展過程中,相關人員應當加強對現代科技的研究,在發展理念上保持與時俱進。同時,也可對VR技術進行深入研究,發展體育旅游特色項目。對此,可加強對穿傳感技術的研究,優化VR技術中的傳感設備,如立體眼鏡、數據手套等,促進VR技術在體育旅游產業中應用發展的同時,也可推動體育旅游產業的現代化發展。
傳統文化的傳承應當是每個中國人們的責任,針對于體育旅游產業,其在發展過程中,應當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研究。例如,可以“體育+旅游+文化”的運營模式宣傳民俗文化,可在傳統文化氣息較為濃厚的區域,帶領用戶體驗傳統文化的同時,組織相關體育體育活動,如百米跑、足球比賽等,在此過程中,也可向游客介紹當地建筑,或者傳統手工藝。在發展過程中,部分企業將體育旅游的發展重心放在體育內容創新上,忽視了旅游的主體地位,因此,相關人員可加強體育與旅游的融合,并做好文化傳承工作,豐富體育旅游經濟內涵。
經濟環境的分析對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此,相關人員應當做好經濟市場分析工作,以此為依據規劃體育旅游發展方向。分析體育經濟可知,國際體育賽事狀況對體育經濟發展影響極大。因此,在進行體育旅游規劃時,可實時跟進國際體育賽事進展,以國際體育賽事為核心,創建一條體育旅游產業鏈,其中可為用戶提供觀賽入口、周邊旅游服務等,此外,體育明星也成為體育賽事的重點關注內容,對此,可為體育愛好者開通追星窗口,宣傳體育文化的同時,也可豐富體育旅游內容。
在體育旅游中,需要為用戶配備體育領隊,但分析體育旅游產業管理現狀可知,其在人員配置上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應當優化體育旅游管理人員的配置,提升體育領隊的專業素質,并加強體育旅游過程管理。對此,可建立與體育人員的友好合作關系,邀請其加入體育旅游經濟發展隊伍。例如,可讓專業水平較高的知名體育教練錄制相關視頻,向用戶講解體育運動技巧。此外,還需加強對醫療隊伍的建設,避免突發事故得不到及時處理造成不可逆損失。
網絡時代的發展為產業宣傳提供了極大的便捷,同時,也弱化了宣傳方的官方性,并降低了網絡信息的可信度,同時,網絡技術的發展導致視頻、圖片等信息與真實情況具有一定出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用戶體驗。因此,相關人員應當進一步完善宣傳平臺,例如,相關人員應當確保宣傳信息的真實性,并設立專業的體驗部門為用戶提供相關參考。通過完善宣傳平臺,可優化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環境。同時,也可加強對宣傳平臺的法制管理,對宣傳虛假信息的人員給予相應的懲處。
體育與旅游的融合可有效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也可促進體育文化與旅游文化的相互完善。在此過程中,應當客觀分析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并結合體育經濟市場環境,做好體育旅游規劃,同時,可從宣傳平臺、管理人員配置、法制管理等方面出發,加強對體育旅游經濟發展過程的研究,優化我國體育旅游產業運行環境。其中,相關人員可結合文化傳承進行體育旅游產業的創新,推動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