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紅
(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 海南 三亞 572000)
民族文化要有選擇性的發展,充分遵循時代性與民族性原則,在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按照實際發展需求吸取外來文化中的精華部分,豐富民族文化內涵。由于民族文化比較多樣化,加上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是旅游業的重要文化、資源支持。與此同時,隨著人們旅游需求的改變,開發民族特色體育項目,感悟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成為推動旅游業升級與改革的關鍵,一方面可以豐富旅游內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水平的提升。為此,下面圍繞少數民族體育旅游資源開發與運營模式的構建展開分析。
少數民族有非常多的特色體育運動,例如蒙古族的摔跤與騎馬、傣族、苗族、白族的劃龍舟等。這些民族體育項目作為旅游資源,可以吸引游客的關注,豐富少數民族地區旅游資源。通過日常生活中的日積月累,少數民族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特色節日,例如傣族的潑水節和苗族花山節等,透過這些傳統節日,不僅傳承了少數民族文化,還為旅游業提供更多可利用的資源。所以,開發少數民族地區的體育旅游資源期間,務必要在傳統文化與體育項目的基礎上開發新資源,創建屬于少數民族地區的體育運營模式,同時達到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推動旅游業發展的目標。
開發少數民族體育旅游資源,需要先了解當地體育資源總量以及類型,隨后制定開發運營方案與流程,最大程度的體現出體育資源的價值,滿足當地旅游市場需求。各個景區開發民族體育旅游資源時,需要針對各個體育項目進行全方面分析,結合市場化開發條件,以保證游客人身安全為前提選擇多樣化的項目組成民族體育旅游活動。再將篩選出來的民族體育資源進行整合,明確體育項目所具有的商品化價值,列出商品化條件,綜合考慮當地旅游市場的供求情況、資源配置現狀,明確景區民族體育旅游產業化發展方向。為了保證發展方向制定的科學性,必須要與市場環境、資源配置結合,提高體育旅游資源在旅游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
除此之外,深入剖析民族體育旅游開發、運營現狀,制定可能達到的最終發展目標,細分為短期、中期、長期三個階段性目標,針對各個階段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推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以期能夠最大程度的開發少數民族體育旅游資源,并且擴大民族體育文化的影響力,實現制定的最終目標,提高景區在民族體育旅游方面的經濟效益。
已經掌握當地少數民族體育資源總量、民族體育項目的商品化價值、商品化條件之后,初步制定了開發運營的最終目標,并且在這一目標的引導下制定推動民族體育產業化的有效建議,逐步推動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發展。少數民族所擁有的體育旅游資源,在開發、構建運營模式時,必須要有完善的措施作為保障,尤其是資源開發環節,要有對應的產業政策扶持,并且建立正確的民族體育旅游發展方向,完善資源開發體系,將當地所有少數民族體育資源嚴格篩選。進入到后期運營環節之后,相關人員要認識到民族體育項目優化、市場定位、市場開發與運營的重要性,同時加大宣傳力度,使民族體育旅游能夠在旅游行業市場中占據有利位置,獲得市場與廣大游客的認可。達到初步目標之后再深入落實民族體育商品化,從而達到民族體育產業化的標準。
民族體育資源是各大旅游景區得以持續運營的重要因素,立足于資源開發、項目創建、項目運行以及旅游市場定位等角度,必須要經過科學設計之后才能夠投入運行。以苗族為例,該民族有非常豐富的體育運動資源,據資料顯示苗族現有的體育項目超過30種。在開發、選擇民族體育項目時,需要結合景區整體需求,保證體育項目的安全性,設置能夠吸引游客參與、簡單且觀賞性高的民族體育項目,一方面可以以優美的表現這種形式呈現給游客,另一方面則可以讓游客在有限的時間內積極參與,切身體會民族體育文化的魅力。例如某景區在開發少數民族體育資源時,前期目標是為前來參觀的游客提供觀賞性高的表演,由此選擇了跳竹竿這一項目,在演員表演的過程中,游客也可以親自參與體驗。
另外,已經明確的民族體育項目,需要為表演形式賦予民族特色,換而言之即通過民族體育運動項目向游客展示民族文化。一些民族體育活動與日常生活關系非常密切,彼此之間有共通的體育項目,可以將其作為民族代表性的體育資源引入到景區中,以此展示民族文化與民族風情,同時也可以提高景區在民族風情旅游領域的競爭力。比如某景區選擇了跳竹竿、上刀梯這兩個極具苗族特色的表演,展示演出時一方面可以為游客提供震撼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也在表演中將苗族人民的生活習俗、勇往無前的精神展示出來。
最后,檳景區開發少數民族體育旅游資源時,可以將民族體育文化資源當作開發的要點,旅所有前來參觀的游客都可以了解我國豐富的民族文化,了解各個民族人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展示文化各異的風俗民情,還可以突出景區在行業中的獨特性,吸引更多游客,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第一,少數民族體育有關的旅游景點開發還不夠深入?,F有體育旅游景點中,與少數民族有關的項目占比不高,開發體育旅游資源時,其所具有的經濟價值與潛力并沒有得到重視,體育旅游資源規模與深入都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間,導致民族特色體育文化的精髓并為被開發;第二,民族文化內涵的傳播受限。少數民族地區往往有非常濃厚的民俗氣氛,非常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播。但是開發體育資源時,有時會疏忽民族文化,導致民族文化內涵的傳播受限。
開發少數民族體育旅游資源整體來說還不夠普及,發展不夠深入,因為給予的重視不夠,所以相關從事人員數量少,與體育旅游資源市場發展需求不符。少數民族體育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民族文化這一方面,開發體育旅游資源時的整合力度不足,致使資源開發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目前已經得到開發的少數民族體育資源更多是以集中的形式存在,各個類別之間的界限不夠明顯,民族意義、旅游資源的豐富性缺失。不同少數民族地區開發旅游資源時,資金投入力度有限,開發景區不夠深入,少數民族體育旅游運營模式存在缺失,這對于少數民族地區旅游行業的發展十分不利。
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類型比較多,但并不是所有項目都與體育旅游資源開發掛鉤。分析其原因是民族體育旅游景點所包含的各個元素的考慮不充分,旅游市場規劃沒有將其融入其中。少數民族地區組織體育競賽,往往級別比較高的競賽對場地有非常嚴苛的要求,由此才能夠體現出競賽的公平性與公正性。結合當前少數民族體育資源開發現狀,正規民族體育競賽與體育旅游若想充分結合存在一定的難度。
開發少數民族體育旅游項目,需要有投入大量帶有民族特色的體育設施,通過完善的景區民族體育設施為游客提供高水平的服務,打造少數民族體育旅游資源運營模式,推動地區旅游業發展。為此,部分景區組織少數民族特色的體育演出時,一些表演設備已經十分老舊,游客參與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安全隱患。同時因為體育設施不完善,也直接影響了演出完整性與游客體驗樂趣。為此,景區的負責人要定期排查民族體育設施,如果發現設施老舊的現象要及時予以更換,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也滿足了游客參與少數民族體育旅游項目的需求,在旅游的過程中感受地區少數民族文化,通過參與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積累更加豐富的經驗,從而有效傳播少數民族文化。
各個景區為了傳播當地少數民族文化,往往會創建帶有民族風味的村寨,開發當地少數民族體育旅游資源,豐富體育旅游項目內容。游客在參與這些少數民族體育項目時,可以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民族文化與習俗,這對于民族體育資源開發以及運營模式構建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為此,做好景區民族體育資源的整合工作非常重要,首先需要將地域優勢發揮出來,開發帶有民族體育旅游特色的衍生產品,使旅游產品結構形態更加多樣化,形成以民族體育文化為基石的民族旅游景區。另外,創建信息旅游系統,將景區內所組織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動信息公布在該平臺中,吸引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人關注民族文化。景區要想達到可持續運行的目的,需要盡可能的吸引外來資本,將現有民族體育資源整合,調整民族體育項目,將一些安全性差、累贅體育活動取消,將更多的資本投入到景區民族體育資源運營模式的打造中,實現現有民族體育資源的充分整合。
體育旅游的特殊性體現在游客不僅能夠欣賞當地的風景,還能夠親身參與到項目中,感悟民族體育獨有的魅力。少數民族地區開發體育旅游體院,需要注意兩點,其一是要為游客展現具有當地特色的少數民族體育活動,其二則是要保證體育項目的安全性與可靠性,讓游客在感受民族體育魅力的過程中,與民族氛圍融為一體。為了加強體育旅游資源與少數民族文化聯系,需要科學設置民族體育表演活動,加強民族體育的參與性,著重突出旅游模式的體驗性,以民族文化為內涵創建特色旅游景區。加強觀賞、參與的均衡性,使游客在參觀區游玩的過程中積累愉悅的心情,并且提高景區的競爭力。
宣傳民族文化的重點在于擴大宣傳范圍,采用科學的營銷方法構建民族體育運營模式。民族文化宣傳期間,當地的政府部門與旅游市場需要積極參與,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例如景區和旅游部門合作,做好少數民族文化宣傳工作,定期組織民族文化演出以及交流活動,除了國內的體育項目表演之外,也要參與國外演出,交流民族體育文化。另外,通過科學觀念與方法營銷民族體育文化,使民族體育文化項目有更為充足的平臺,讓更多的人了解與熟知,成為旅游業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
綜上所述,少數民族體育資源與旅游業結合是雙贏的舉措,民族體育資源的開發,能夠讓更多的人認識少數民族文化,達到宣傳地域特色的目的,對于旅游景區內容的完善以及行業的發展也有重要推動作用。今后相關部門人員需要加大對少數民族文化的關注,深入開發民族特色資源,為游客提供高質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