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養殖環境的維護整潔有序的養殖環境是防范豬流感出現和擴散的先決前提,除了防寒、保暖、通風和日常清潔工作,養殖人員還要依循流程定期對豬舍進行消毒殺菌,尤其在流感頻發時節,每日都要消毒1~2次。此外,對于日常養殖中排出的糞尿以及其他養殖廢物要及時按流程做好消毒清理工作,避免有毒、有害廢物的堆放和流出。
1.2 盡可能推行封閉式管理同養殖場沒有關系的人員和車輛一般禁止通行,場內的車輛和人員進出也要及時做好記錄,并嚴格進行消毒殺菌,如此可以規避一些人為因素給豬群帶來的不必要的驚擾,也可以有效防范外來病菌的入侵。
1.3 做好日常的飼養管理除了給生豬供應充足的營養物質,滿足其生長需求,還要多推進豬保健事宜,擬定完善科學的豬保健規劃,以強化豬體的免疫力。同時還要按時對豬群進行檢疫核查,全面掌握豬群免疫的最新狀態,制定兼具針對性和實效性的豬流感防疫策略,將流感問題控制在源頭。
防疫保障體系的完善與否直接關乎豬流感防疫成效,唯有設置一套兼具全面性和針對性的豬流感防疫保障體系,方能真正強化豬流感防疫質量,助推基層養豬業的良性發展。
2.1 應擴大對豬流感防疫工作的經費投入自經濟層面給廣大基層養殖人員最實用的幫扶,幫助基層防疫站購置更多先進防疫設備,建設防疫實驗室,強化防疫檢測水平。
2.2 沿用高效防疫技術,強化防治成效對于一些重大豬疫病應提前落實好防疫接種事宜,一般而言,仔豬在10周齡左右便要進行接種免疫。同時設置全面高效的免疫補償政策,提供充足的生豬強制免疫應激反應和死亡補償資金,以激發基層養殖戶貫徹好防疫檢測的積極性。
2.3 疫苗運輸管理優化豬流感疫苗的冷鏈運輸監管程序,保證疫苗品質,強化防疫成效,減少免疫失敗概率。
3.1 針對未患病豬的預防管理針對沒有染上流感的豬群,養殖人員需要有意識地強化諸項預防監管措施,同時在基于病毒抗應激、副作用少等防治原則上篩選適宜的藥物[1]。比如說,對于沒有患病并且進食規律的豬群,可以在平時吃的飼料中增添一定的抗生素,在飲用水中增添電解多維來強化預防效果;如果發現豬只表現出一些輕癥的咳嗽現象,可以在其飼料中增添適量的銀翹緩解其癥狀,接連服用15d左右即可發揮預防效力。
3.2 針對未患病豬的防治針對那些已經患病的病豬,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主要癥狀為食欲下降的病豬,可以在日常飼料中增添一定量的“強壯散”,若是病豬已經不再進食,可以注射“速解靈”。當病豬存在高燒問題時,可以每日定時注射氨基比林,亦或喂食稀釋后的阿莫西林溶劑,如果病情一再加重,則要注射鏈霉素,同時添加一定量的地塞米松,以此防范病豬混合感染現象的出現[2]。
各項防疫事宜的運轉離不開責任機制的保障,設置防疫人員工作責任機制,將基層防疫人員的職責和義務落實到實處。除了依循“以防范為重點,治療為輔助”的防疫原則,還需做到及時發現、迅速上報,方能提高基層疫病防控效率。在基層防疫實踐中,哪個養殖場出現了豬流感,病豬在哪里,病狀有哪些,死亡率是多少,蔓延趨勢如何,等等,每一個問題都需要基層防疫人員去調查、了解、總結。一旦發現某個養殖單位出現豬流感,第一步便要抓好隔離、診治、防控工作,以規避豬流感的大范圍蔓延,自源頭處清理好傳染源,才能有效減少整體發病幾率。總之,早發現方能早防治,早防治方能早控制,構建監測及時、覆蓋全面的防疫網是基層防疫人員的重要職責[3]。
綜上所述,豬流感防疫工作的必然性不言而喻,在豬群養殖中,各養殖人員和防疫人員一定要嚴格抓好各項防疫措施,在落實好各項預防措施的基礎上,采取各種綜合性的治療措施,以此實現對豬流感的有效防疫,為養豬業的長效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