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禽流感屬于一類動物傳染病,該病不僅傳播速度快,危害極大,而且死亡率極高,極大的影響著養雞業的健康發展。被患病雞污染的飼料、飲水以及運輸工具,均是重要的傳播載體,健康雞一旦接觸即可導致感染發病。在家禽中,雞的感染率發病率最高,同時鴨鵝也是易感對象,一旦發病,死亡率極高。此外,水禽以及遷徙的水鳥,也是重要的傳播者。
一般情況下,禽流感的潛伏期為3~5d,個別病雞會長達21d。發病初期,一些急性病例病雞往往會突然導致死亡。慢性病例會出現精神萎靡,食欲明顯下降,垂頭縮頸,雞冠及肉髯發紺、頭部出現水腫,眼臉異常腫脹。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病雞呼吸出現困難,時常發出“咯咯”聲,鼻腔分泌物明顯增多,頻頻搖頭,癥狀嚴重的導致窒息死亡。此外,個別病雞會出現神經性癥狀,如癱瘓、驚厥以及眼盲等等。如母雞患病,會出現腹瀉癥狀,并且產蛋量明顯下降。
通過對病死雞的尸體進行解剖可以發現,其腺胃出血,胸部肌肉充血,腹部脂肪出血,頭部、臉部、眼部以及頸部等位置出現明顯的腫脹現象,氣囊明顯增厚,并且伴有一些纖維素性滲出物。此外,觀察病死雞的肝臟、腎臟、脾臟以及肺部等器官,可以發現有一些小壞死灶,呈灰黃色;卵巢出血,輸卵管出血,腳鱗變紫[1]。
對于雞禽流感的診斷,結合該病的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癥狀以及剖檢變化即可做出初步的診斷。如果需要確診,則需要進行病毒分離鑒定以及血清學檢查。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禽流感和雞新城疫、霉形體病臨床癥狀存在相似之處,因此需要做好相應的鑒別診斷工作,避免出現誤診現象。
5.1 為了有效預防雞禽流感,養殖戶要密切留意雞群健康狀態,一旦暴發禽流感,應在第一時間內將以情況上報給相關管理部門,并嚴格按照管理部門規定展開隔離處置工作。如果暴發高致病性禽流感,由于其具備極高的致死率,再加上傳播速度非常快,因此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要求撲殺疫點3km范圍內的畜禽,要重點做好封鎖隔離工作,將傳播途徑有效切斷,避免造成大面積感染發病的現象,實現對禽流感的有效控制。
5.2 為了降低禽流感發病率,養殖戶要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原則,避免疫病的傳入。如果必須要引種,禁止從疫區引種,同時要及時的進行檢疫,確保引種雞健康方可引種。完成引種之后要隔離觀察1個月,在這期間要密切留意雞群健康狀態,確保無異常后方可合群飼養,以此來降低發病率。
5.3 要認真做好飼養管理工作,確保飼料營養均衡,在飼料中加入適量的維生素及中草藥,提高雞群的抵抗力,減低發病率。要確保雞舍光照通風正常,合理控制飼養密度,及時的清潔雞舍中的糞便,避免孳生大量的細菌,可以將糞便堆積在遠離雞舍處,發酵后可應用于農業種植中。要定時定期做好對雞舍的消毒工作,輪換使用多種消毒藥物,包括石灰乳、新潔爾滅等等。對雞舍、墻面、地面、槽具、進出入車輛以及人員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尤其是病禽所污染的圈舍、土壤,更要確保消毒不留死角,完成消毒后要閑置1個月,方可繼續養殖。不僅如此,養殖戶還要做好對糞便的消毒工作,采取焚燒法或者生物熱消毒法。對于水的消毒,可以使用漂白粉進行處理[2]。
5.4 為了降低雞禽流感的發病幾率,養殖戶要定期做好免疫接種工作,制定完善的免疫流程,科學合理的控制好免疫劑量,確保達到最佳的免疫效果。免疫疫苗主要以滅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為主,每間隔3個月的時間接種1次,每次0.3mL即可。同時針對完成免疫接種的雞群,要做好抗體檢測工作。針對抗體不達標的雞,要及時進行復免,確保免疫接種的全面有效性。
5.5 各個地區防疫部門要成立專門的防控隊伍,定時定期做好對管轄區域范圍內廣大雞養殖戶的宣傳工作,通過微信、廣播以及發放宣傳單頁等方式,切實提高雞養殖戶的疾病防控意識,真正從思想上重視起對于禽流感的預防工作,保障雞養殖業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禽流感的頻頻發生,對于家禽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影響。為了降低發病率,廣大養殖戶要樹立高度的預防意識,建立完善的預防機制,提升疾病防控水平,有效降低禽流感發病率,降低損失,保障家禽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