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傳染性支氣管炎也稱為馬的傳染性咳嗽,是馬感染病毒后發生的一種烈性傳染病。馬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在世界范圍內流行,我國也在近些年的時候有過相關的報道,馬的傳染性支氣管炎給養殖企業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因此積極有效的防治馬的傳染性支氣管炎成為了基層工作者主要工作之一。
馬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病毒感染馬后引發的一種急性烈性傳染病,但是由于目前國內外對該傳染源的報道十分少見,所以對該病毒的分類以及病毒特性尚未有清楚的研究。該病毒在患病馬出現高熱現象期間的血液和肺臟中含量較高。該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低,但在-20℃的條件下可以存活23d,對2%的氫氧化鈉溶液具有高度敏感性。
自然感染條件下,馬是馬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的主要易感動物,在人工接種時,牛也可以感染該病毒,其他動物不發生感染。馬傳染性支氣管炎的主要傳染源是帶毒馬和發病馬,其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帶有大量的病毒,可以造成健康動物發生感染。此外患病馬接觸過的用具也可造成健康馬發病。該病毒可通過直接接觸、垂直傳播、間接接觸進行感染。該病毒的流行就有一定的季節性,在一年中的深秋更易發生感染[1]。
該病毒的潛伏期一般為1~3d,患病馬在臨床中主要引起馬發生支氣管肺炎癥狀為主要癥狀。病馬暫時性的高熱,可視黏膜潮紅充血,流鼻汁,鼻子出現卡他性炎癥,咽喉部發炎,出現咳嗽現象。隨后咳嗽癥狀減輕,經過2周左右,可預后良好。但是如果發生繼發感染,則可造成上呼吸道發生炎癥,使病程延長[2]。有的臨床病例也會出現胃腸炎癥狀,有些病例出現哮喘癥。
患病馬以支氣管出現卡他性炎癥為主要病理性變化,在對病馬支氣管進行病理學觀察時會發現黃色的玻璃樣粘液。馬患病初期黏膜干燥,隨著病情的惡化,會出現粘稠的膿性分泌物。其支氣管腫脹,淋巴細胞浸潤。如果此時繼發其他病原時會出現支氣管膿性肺炎,肺臟實變,嚴重時可出現敗血癥[3]。
通常來說,養殖者可以根據本場區的發病史,結合病馬出現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進行初步的診斷,若要進行確診,則可進行實驗室診斷(X射線檢查、補體結合實驗、中和實驗等等)。該病在臨床癥狀上與馬鼻肺炎、馬流行性感冒馬病毒性動脈炎具有相似癥狀,養殖者應注意進行鑒別診斷,進行區分。
對于馬傳染性支氣管炎的治療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例如止咳、化痰、消炎等等。嚴禁將冰冷的水和飼料喂馬,同時要保證馬廄內的溫度,切勿不可過低,要對馬廄勤通風,保證馬廄內的空氣新鮮。此外,養殖企業應該注意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工作,嚴格的進行防疫。加強馬的運動量,從而提高馬自身的抗病性,減少外界環境對馬的刺激,減少馬的應激反應。加強衛生管理,減少其他病原的存在幾率,防止發生混合感染,給疾病的治療增加困難。在患病馬出現臨床癥狀時,可以選取抗生素進行對癥治療,降低發生混合感染的幾率,從而減輕患病馬的病情,盡量縮短病程,防止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綜上所述,馬傳染性支氣管炎的預防控制工作主要在于飼養管理,注意保持飼養場地的清潔,降低病原的存在幾率,減少外界環境(溫度、聲音、運輸、細菌等等)對馬群造成的影響,同時需要加大馬的運動量。總而言之,發病時盡早治療都會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馬養殖過程要積極預防此病,降低此病的發生,促進養馬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