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咽喉部下方,氣管腹側,暗紅色,橢圓形的一對腺體,一般兩個腺體是連著的,豬屠宰以后甲狀腺大部分都帶在氣管上,有的帶在槽頭肉上。因為甲狀腺經煮沸也不容易破壞,誤食入后會發(fā)生中毒,甲狀腺中毒潛伏期短的1h左右,長的可達10d左右,一般多數(shù)集中在 12~24 h內發(fā)作,主要臨診癥狀為頭昏、頭痛、惡心、嘔吐,發(fā)熱多汗,腹瀉、無力,嚴重的煩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其中以頭昏、頭痛最為多見,而且病程長,一般 2 ~ 3 周左右才能恢復。
位于豬左右腎臟的內側稍前方,窄而長,紅褐色,俗稱小腰子,橫斷面呈三角形。誤食用未摘除腎上腺的腎臟,或誤認為碎肝臟而食用以后引起中毒。潛伏期很短,食入后 15 ~20 min即可發(fā)生中毒現(xiàn)象,其主要臨診癥狀為頭暈、惡心、嘔吐、腹瀉,嚴重的瞳孔散大、面色蒼白、心率加快、四肢麻木。
甲狀腺和腎上腺中毒發(fā)病的機理,主要與腺體內所含激素的藥理作用有關,臨診癥狀表明,既有機能亢進的表現(xiàn),又有中毒的癥狀。
淋巴結是動物機體特異性免疫的重要組織,還可以叫機體外周免疫器官,是發(fā)生免疫反應,消滅病原微生物及異物的主要場所。豬體內的淋巴結大約有 190 個,深淺不一,淺淋巴結有頜下淋巴結、頸前背側淋巴結、腹股溝淺淋巴結、髂內髂下淋巴結、淋巴結等,以及內臟的支氣管淋巴結、肝門淋巴結、腎門淋巴結、胃門淋巴結、腸系膜淋巴結等等。由于不同病因造成相應部位的淋巴結形成不同的病理變化:腫大、充血、出血、淤血、化膿、壞死、結節(jié)等各種炎癥。例如,豬感染咽喉炭疽和腸炭疽時,在早期頜下淋巴結腫大,呈紫紅色,周圍有黃色膠樣滲出液,后期淋巴結處于恢復階段;滲出的液體減少或已經吸收看不見,淋巴結變硬而脆,有彈性感,切面干燥呈現(xiàn)出豬咽喉炭疽典型的磚紅色,灰白色凹凸不平的壞死灶,有時有包囊形成,還伴有化膿,多數(shù)有膿性壞死,所以很容易誤認為膿包而修割掉。豬感染腸炭疽時有時整個腸系膜淋巴結或個別腸系膜淋巴結變成多孔的碎顆粒狀,就是呈干酪樣變,完全喪失正常的結構。腸系膜淋巴結的出血性、壞死性損害,是慢性局部型豬腸炭疽病的特征性病變。
因為炭疽病是人畜共患的傳染病,而豬對炭疽桿菌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所以豬一般感染炭疽桿菌時局部的感染,而且不表現(xiàn)明顯的臨診癥狀。因此在屠宰檢疫過程中剖檢頜下淋巴 結和腸系膜淋巴結非常重要。所以人食入未摘除的病變淋巴結以后同樣會發(fā)病。
因此,為了讓消費者能夠吃上“安全肉”,在屠宰檢疫過程中官方獸醫(yī)必須做到摘除“三腺”以后方可上市,保證肉食品的衛(wèi)生和安全。同時監(jiān)督,并做好摘除“三腺”的無害化處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