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優質高產品種的繁育體系優良品種一直是畜禽高效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遺傳改良、基因工程、數字育種等先進科技加快了培育新品種的步伐。高產優質的新品系廣泛應用到養殖生產,著實帶來了顯著的變化。優良種畜禽群不斷擴充和更迭,加之完善的繁育體系,充分保證了高質量的商品代的供應,使更多家庭農場共享了這種資源,及時引進優秀血液,強化了自繁自養的繁育模式。這是通過改變源頭達到調整畜禽結構,夯實相關配套技術、最大程度發揮品種優勢的目的。
1.2 科學精準的飼喂管理技術飼料工業發展實現了營養標準化,創新的生產工藝和規范的質量管理制度保障了營養配方的穩定[1]。而改善的營養水平和產品品質讓良種發揮出應有的潛能。另外,畜禽場配置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養殖設備革新了原有的飼喂方式,實現了精準營養的供給。配合不同類型的批次化生產模式讓階段飼喂有了技術支撐。因此,家庭農場作為高效生產單元,具備更新設備、引進技術、規范管理的理念和執行力。
2.1 生物安全基礎設施的優化升級疫病流行狀況和防控策略讓畜禽場生物安全由理論概念轉變成持久的行動。特別是非洲豬瘟的肆虐以來,整個畜牧行業一致認為豬場高級別的內外生物安全是唯一防控此種重大疫病的有效措施。構建生物安全體系成為全行業的基礎系統工程。疫情下的生物安全觀念有了徹底改變,而基于生物安全理念的畜禽場基礎設施和配套技術釋放出來,硬件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抵御非洲豬瘟以及其他烈性疫病有了物質基礎。全國一致的努力下,尤其是以家庭農場為代表的畜禽場成為焦點。抵御疫情表現出的智慧決策、獨特方法、便捷的生物安全操作,給安全生產帶來豐碩的效果。
2.2 生物安全管理機制創新與實踐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需要嚴格的制度,把控各環節生物安全重要節點,形成創新操作機制,讓生物安全運行更持久。大型集團公司構筑全產業鏈下的生物安全體系,降低了運營風險,實現了全程把控、預警、追溯功能[2]。家庭農場屬于外部產業鏈中的一環,做好自身生物安全管理,把好進出關卡,降低疫病感染風險,發展以生物安全為核心的養殖理念和操作辦法,提高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3.1 國家推動畜禽疫病凈化作為保障國家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戰略規劃內容[3],密切關系到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深刻影響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程度,直接影響到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進程。為此,國家制定了嚴格的法律法規,頒布了系列政策、出臺了許多指導意見,旨在打造國家層面畜禽疫病凈化的嶄新局面。
3.2 行業引領科技進步促使集約化養殖的迅速發展,畜禽規模養殖程度占比逐年升高,尤其是大型畜禽養殖集團的產業布局密度和力度加大,形成從飼料原料到畜禽養殖、產品加工、銷售運輸及相關服務等產業鏈運營模式。龐大的商業體有其巨大經濟利益,同時也隱含了較大的運營風險,這與其生物屬性特征密切關聯。重大疫病作為該結構體的高風險因子,規避和降低疫病風險是企業有力擺脫生死存亡的出路,國內外調查研究并證實開展畜禽疫病凈化是最低成本、最大效益的關鍵舉措。確實部分龍頭企業率先從種源上凈化危害程度大的疫病,給下游場帶來驚人的成績,比如畜禽死亡率明顯下降、生產效率和經濟利潤階段性增加,這種持久效應被更多的同行認可和學習借鑒。整個行業攜手共進,共同抵御疫病風險,將畜禽凈化成果進一步擴大。
3.3 市場競爭市場競爭優化和提升了養殖觀念、畜禽結構、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通過疫病凈化手段實現疫病防控目的同樣需要市場考量,以市場結果為導向開創無特定病的畜禽場和畜禽產品,滿足行業需求。而家庭農場出現是歷史的過渡和時代的產物。因此,這一形態兼具歷史和現代雙重特征。如傳統養殖有序向新時代邁進,維持和強化其潛在優勢,同時避免了迅速規模化引起的弊端,穩定和補充了目前養殖狀況。家庭農場有市場競爭賦能環節,實施主要疫病凈化是可行和必要的。一有國家政策扶持,開展起來合法合規;二有規模養殖場疫病凈化經驗和成果,施展時有參考方案和措施;三有疫病凈化市場潛力,實現后有豐厚的利潤報酬。家庭農場積極開展畜禽疫病凈化是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