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屠宰場建設不規范國內很多規模小、專業資質低的屠宰場,都不具備相應完善的檢疫硬件條件和實體空間,所使用的檢疫設備工具已顯陳舊,也無法在第一時間檢測出攜帶病菌或不符合相關標準的生豬肉,不規范的工作條件可能使得生豬受到病菌侵染,繼而導致肉產品安全難以保障。
1.2 檢疫力量薄弱雖然國內很多院校都增設了獸醫專業,然而學生寥寥無幾,相關行業領域的專業人才明顯匱乏。尤其是在基層畜牧業,檢疫人員的理論經驗和技能都存在明顯的不足,加之硬件條件不齊全,無法保障檢測的精準性,明顯阻礙檢疫工作的穩定進行。不僅如此,一些檢疫人員沒有充分學習和掌握相關的法律內容,也沒有根據專業標準落實檢疫制度,使得檢疫過程出現諸多問題。
1.3 私屠濫宰現象仍然存在在一些鄉鎮區域和豬場,會出現拒絕接受檢疫,以及隨意屠宰和銷售豬肉的現象,使得很多不具備檢疫證明的肉產品上市,對檢疫工作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妨礙了肉產品市場的高效管理,也會對肉產品的穩定流通造成妨礙。
1.4 檢疫工作不嚴謹傳統的檢疫活動通常借助感官等非常機械性的方式,憑借經驗做檢疫,在畜產品上市量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可能給病菌的衍生和擴散帶來可乘之機,傳統的檢疫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檢疫工作的要求。還有一些屠宰場在不按照《生豬屠宰檢疫規程》工作,采取屠宰與檢疫同時進行,檢疫方式也較為粗化,不能體現精細化、標準化。
1.5 體制機制不健全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承擔著動物及其產品的檢驗檢疫職能,作為檢疫執法主體部門,機構性質應該是行政管理,而在實際工作上檢疫執法主體機構屬于事業單位性質,很難對屠宰場和加工、銷售未經定點屠宰檢驗的白條肉和注水肉進行有效監督和管理。另外,縣以及鄉鎮衛生監督管理制度不完善,運行模式有漏洞,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
2.1 建立完善的生豬屠宰檢疫制度檢疫是確保生豬肉質優良的前提條件,與民眾飲食安全和畜牧業的穩定發展有緊密關聯。所以有關單位就應當切實了解生豬檢疫的現實意義,結合相關法律內容和客觀條件,制定具有高度指導意義的檢疫制度,并把檢疫中各崗位的職能范圍做出清晰劃分,以此確保生豬檢疫能夠持續高質量、高成效開展。
2.2 明確生豬屠宰檢疫流程相關動物衛生監督部門要明確生豬屠宰檢疫流程,嚴格按照《生豬屠宰檢疫規程》規范檢疫人員的操作,動物衛生監督部門每天要對屠宰場、運輸工具等進行消毒處理,動物衛生監督部門要建立專門的監督部門,不定期對各個動物屠宰場進行檢查,發現違規現象要嚴格處理。動物衛生監督部門要引進先進的檢疫設備,要規范簽證,對檢驗不合格的動物及產品進行無害化處理,確保畜牧產品的質量。要對各屠宰加工企業的防疫設施進行審核,對沒有進行動物防疫處理、沒有無害化處理設備的企業進行相應的處理和調整。
2.3 完善屠宰場檢疫設施想要從根本上強化生豬檢疫質量、成效和能力,就必須增設相關硬件條件。近期以來,生豬疫病類型不斷增多,癥狀也越來越復雜,若是不能盡快優化升級檢疫設施,很難適應當前日益復雜的疫情。因此,必須更新升級生豬檢疫體系,增設具有關聯性的硬件條件,升級精簡檢疫技法,防止出現僅憑主觀臆斷判定病況的現象。借助高效率檢測設備來確定生豬有否存在病菌感染現象,確定其藥物殘留比例,促進生豬檢疫工作的精準性、合理性。
2.4 加強基層檢疫隊伍的建設相關監管單位應當進一步完善檢疫團隊,開展生豬檢疫宣傳活動,促進居民共同參入到生豬檢疫監管活動中,促使顧客在遇到不具備檢疫證明的肉產品后,可以向相關部門舉報,以此確保市場肉產品優質。生豬屠宰檢疫涉及到食品衛生、工商管理、動物衛生監督等多個單位,這些單位應當進一步完善人員結構,逐步強化人員的職業素養,從根本上提升團隊人員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生豬檢疫工作質量和成效會直接關系到肉產品的質量和安全,需要由相關單位制定合理的生豬屠宰檢疫制度,進一步條理化屠宰檢疫步驟,強化主體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進一步精簡主體人員,全面處理好生豬檢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此保證豬肉產品屬于優質肉、放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