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使重大動物疫病得到有效的防控以及消滅當前,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動物防疫監督執法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并不具備監督執法標準,只有制定完善的監督執法標準,才能使相關執法機構以及執法人員嚴格按照規范要求來行使自身的執法權[1]。
1.2 使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得以有效開展通過標準化監管過程,保證畜牧生產各個環節都能夠嚴格按照標準規范開展。
1.3 使畜牧業實現良性發展在標準化的動物防疫監督體系下,規模化企業以及個體養殖戶能夠有效規避各種人為風險,進而促進畜牧業實現有序發展[2]。
2.1 機構設置標準化通過對動物防疫體制機制加快改革,逐步明確區縣、鄉鎮以及村級等各級之間的關系,進而建立一個垂直的管理體系,有效規避地方保護所存在的風險,使動物防疫監督范圍實現全覆蓋,進而有效提高動物防疫監督的行政執法效率[3]。
2.2 人員編制配置標準化很多省基本上都存在人員編制過少的問題,并且基層動物防疫機構所承擔的工作已經由原來單一的動物防疫監督,發展為監管畜牧業生產有關的工作,工作內容繁雜,任務繁重,責任巨大。尤其是非洲豬瘟疫情以后,基層動物防疫人員嚴重缺乏的弊病完全暴露出來,很多地方人員編制極少,但工作量極大,導致無法實施繁重的疫情防控任務,對重大動物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非常不利,很難真正做到重大動物疫情處置“早、快、嚴、小”的要求。
2.3 監督機制的標準化要定期對動物疫情進行監測以及分析,使基層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工作實現常態化,加強制度化、檔案化建設,對基層動物疫病防疫監督工作相關考評機制進行不斷完善。
2.4 防疫監督制度標準化基層動物防疫監督標準化建設過程中,需要實現制度的標準化、統一化以及規范化,明確各級別基層動物防疫監督工作職責,權責分明。現階段很多鄉鎮動物防疫機構既負責部分縣級各機構的職能,又在負責村級防疫工作,既是“裁判”還要客串“運動員”,造成分身無術,疲于奔命。如何使基層動物防疫機構能夠嚴格按照相關職責、制度來開展監督以及執法工作,保證各自責任得到有效落實,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2.5 專業技術標準化相關主管部門需要定期為基層動物防疫監督人員開展在職培訓,組織繼續教育,使其掌握先進的動物防疫檢疫技術標準化規范,明確國家相關強制性條文、動物防疫檢疫技術的標準化規范,尤其是新增、更改、廢除的條款和與時俱進的技術規范,及時讓基層動物防疫監督工作人員了解并熟悉,使動物防疫監督工作具備更專業、更高的水平[4]。
2.6 設施裝備標準化主管部門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基層防疫機構提供先進的檢驗監測儀器、電子監控設備、專業執法工具等,實現設備標準化、現代化,從而提高基層動物防疫監督工作的效率、專業水平。
3.1 做好規劃制定工作相關主管部門要根據當地動物防疫監督工作實際開展情況,因地制宜設立短期以及長期目標。以獸醫管理體制改革指導思想作為行動指南,嚴格按照《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以及《畜牧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畜牧業發展趨勢及其現實需求,提高執法人員準入,加強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完善的動物防疫監督工作制度,進而逐漸完善基層動物防疫監督標準化體系。
3.2 加大推進力度首先,要盡快出臺機構設置標準化細則、管理機制標準化細則、防疫技術標準化細則以及基礎設施標準化細則等,使基層動物防疫監督體系建設工作獲得參考,在執行過程中獲得依據[5]。其次,不斷提高基層動物防疫監督隊伍的意識以及能力,通過培訓幫助基層工作者掌握防疫監督標準化相關知識,樹立標準化的監督執法理念,從而具備更高的工作能力。
總之,只有大力推進規劃制定工作,才能實現基層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建設的標準化,進而促進我國畜牧業實現有序、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