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快略陽烏雞產業的發展,2018年提出了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即“1個核心原種場+標準化良種繁育場”,通過采取“原種場+良種繁育場+養殖場戶”的方式,由原種場為全縣良種繁育場提供優質父母代種源,良種繁育場再為全縣養殖場戶提供高品質烏雞種苗,大幅度提高了烏雞的成活率和產品質量,確保養殖場戶能夠真正獲得養殖收益。截止2019年底,全縣共建設1個烏雞保種場、33個擴繁場,建成種雞網上平養雞舍18372m2,有4場建成種雞籠養雞舍14260籠位,存欄種雞7.53萬只,其中保種場種雞0.8萬只,共有孵化機63臺,單次最大孵化量55萬枚;建有育雛室7802m2,單次可最大育雛雛雞35.8萬羽。2019年全縣種蛋入孵數123萬枚,其中來源于保種場20.6萬枚,共出雛93.8萬羽,育雛成活92.7萬羽。
2.1 選育工作進展慢,種雞品質不高,影響了產業發展速度保種場建立后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品種選育、疫病凈化等措施,略陽烏雞的品質和成活率有了明顯的提高,但選育速度慢,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在選育過程中,選擇強度不夠,致使部分雞的外貌特征出現較大的差異,給略陽烏雞的銷售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2.2 擴繁場太多,重復投資,設備利用率低,經濟效益差2019年全縣改擴建、新建略陽烏雞擴繁場共計34個,沒有一個擴繁場完成規劃10萬只以上的孵化任務,其中有11個場孵化數不到1萬羽,最多的孵化了7.5萬羽,最少的僅孵化了0.15萬羽,從而造成了設備利用率低,經濟效益差。
2.3 擴繁場建設進度緩慢,建設不規范,導致商品雞苗市場供求不平衡多數擴繁場在2019年6月份以后才基本建成,其中有2個場到年底還未建設完工;部分擴繁場沒有養殖種雞,孵化用種蛋主要是靠烏雞保種場和其他擴繁場提供,影響全縣烏雞種苗的供求平衡。部分擴繁場育雛室建設不規范,增加了雛雞飼養成本,影響了雛雞生長發育。
2.4 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孵化率低多數擴繁場沒有專業技術人員,導致不能嚴格遵守技術操作規程,孵化率低,造成種蛋資源浪費。部分擴繁場種雞和雛雞未嚴格按照技術要求開展飼養,影響了出場雞苗的質量,為后期生產增加了飼養成本。雛雞飼養過程中養殖密度過大,容易誘發疾病發生。
2.5 消毒工作存在不足,造成疫病的發生和傳播,增加了疫病防控難度目前的雞支原體感染、雞白痢等,暫無有效疫苗進行預防,只有采用消毒、預防性用藥等措施進行綜合防治,多數擴繁場未能嚴格遵守消毒規程,種雞舍消毒不徹底,孵化室及孵化設備消毒不嚴格,種蛋消毒不到位,育雛過程中消毒密度不夠等現象,造成了部分疫病的發生和傳播,給后期的養殖環節疫病防控增加了難度。
2.6 養殖檔案不健全,記錄不規范大部分擴繁場免疫記錄、生產記錄不規范,甚至有個別場沒有建立養殖檔案。
3.1 加強保種場的管理,加快選育進度建議由縣有關部門與烏雞保種場簽訂工作協議,確定選育目標,制訂選育工作計劃和技術方案,并對其執行情況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確保選育工作科學有效的開展,盡快達到選育目標。
3.2 控制擴繁場建設數量,提高設備利用率按現有擴繁場的產能和全縣烏雞養殖規劃,全縣除一個烏雞保種場外,有20個擴繁就能滿足商品雞種苗的供應需求,這樣既能提高技術人員、孵化設備、育雛設施、防疫藥械等的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擴繁場的經濟效益,又便于對擴繁場的技術指導和監督管理,為全縣烏雞產業進一步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對未到技術要求的現有擴繁場,可改為商品雞養殖。
3.3 做好技術培訓,提高擴繁場技術水平聘請養殖技術專家對擴繁場人員進行擴繁場建設、種雞飼養管理、孵化和育雛、雞病防治等技術培訓,從而整體提高擴繁場養殖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確保烏雞種苗的質量,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3.4 加強擴繁場的監督管理,做好技術服務指導,確保略陽烏雞繁育體系建設的正常開展縣產業主管部門聯合技術部門,按照《略陽烏雞繁育場戶管理辦法》對現有的擴繁場進行檢查驗收,符合標準的給予命名、掛牌,準予生產。縣鎮畜牧獸醫工作人員及烏雞專職防疫員,要開展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服務,繼續做好疫苗的統一供應,保證需求,認真做好烏雞疫病防治工作,確保略陽烏雞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