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會對居民的正常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會對大氣、水資源、土壤等造成嚴重的污染,盡管當前我國對于畜牧養殖場造成的污染治理已經有了明文規定,但是在很多區域,由于思想意識還有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一些養殖場還是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需要積極采取措施去改善這一問題。
1.1 對大氣、水源以及土壤造成污染畜牧養殖過程中會造成一定的空氣污染。溫室氣體排放量很大一部分都是來源于畜牧業,動物排泄所產生的氣味會對環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另外,排泄物散發出臭味中也含有多種化合物,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畜牧業的發展需要占用了很多土地,畜牧養殖也需要大量的水源,無可避免的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
1.2 養殖戶的思想意識不到位當前人們的思想意識在不斷的進步,但是還是有很多養殖戶自身的思想意識不到位,沒有重視環境保護。很多養殖戶僅僅是注重眼前的利益,片面的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環境保護問題,濫用土地,隨意排放養殖產生的廢水、污物,很多地區的養殖秩序還十分混亂,環境污染問題還十分嚴峻。在加上相關部門不重視、宣傳工作不到位,缺乏對畜牧養殖場合理規劃布局,導致環境污染問題時常出現。
1.3 相關法規建設不完善造成環境污染的一大問題是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沒有規律法規的約束,政策法規的建設存在滯后性,尤其是在一些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這些問題更加的突出。有些地區雖然出臺了一些畜牧養殖環境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規,但是法律法規的制定也是流于形式,沒有真正的落實到位[1]。
1.4 養殖模式落后雖然近幾年我國的畜牧養殖技術在不斷的發展,養殖方式朝著現代化、集約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但是家庭小規模養殖目前還是主要的養殖模式,整體的養殖技術還比較落后,養殖設備比較簡單,畜禽糞尿隨意亂排的問題還普遍存在。
2.1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有效控制畜牧養殖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首先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國家和地區相關的政府部門要高度重視立法工作,同時結合自身地區畜牧業發展的實際狀況,做好立法工作,強化對養殖企業以及養殖人員的約束作用。同時針對當前的實際發展狀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不斷進行立法的完善。另外,還需要積極推廣養殖技術,做好養殖過程中飼養、獸藥的監督和管理工作,保證能夠在養殖過程中科學用藥,科學使用飼料,同時還需要按照規定,合理處置畜禽的排泄物、廢水、垃圾等,同時做好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做到科學養殖,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2.2 采取科學養殖模式要積極改善傳統畜牧養殖方式,減少環境的污染。在養殖過程中,積極推廣綠色飼料和綠色肥料,這樣能夠有效降低畜牧養殖過程中的有害物質排出量,同時也能夠提升畜牧產品的品質。另外,要對禽畜的排泄物進行有效的處理,做好糞便的轉化,將其轉變成有機肥或是沼氣等新能源,實現循環利用。同時還可以將農民的剩菜葉和莊稼秸桿等變成飼料,既節約了資源,又避免了浪費。
2.3 科學規劃,綜合防治畜牧養殖工作進行之前,需要做好整體的發展規劃,劃定好禁養區、養殖區、限制性養殖區等,同時將劃定結果公示,接受社會監督的同時,也能夠避免養殖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在養殖場建場之前,需要做好申請備案,通過評估審核之后才可以建場[2]。
要做好養殖場的環境衛生以及消毒工作,相關部門要定期做好抽查工作,同時也需要對畜牧養殖場的廢棄物排放進行嚴格的審查,對于不符合相關排放標準的養殖場或是養殖戶,要依據法律法規進行相應的處罰。要提高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加大環境治理方面的資金投入。同時做好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升養殖戶的思想意識,同時還需要做好相應的培訓教育工作,促進其養殖水平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畜牧養殖的過程中,畜牧業在不斷發展,但是對環境造成的破壞越來越明顯,針對當前暴露出的環境問題,我們要積極的采取各項有效措,有針對性的解決面臨的問題,改善環境污染現狀,實現畜牧業以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