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輝,張 薇
(徐州醫科大學,江蘇 徐州 221000)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明確提出“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大學生既是高校志愿服務的主體,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
高校志愿服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大學生培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以高校志愿服務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大學生切身感受到國家的蓬勃發展,更有力地投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成人成才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大學生個人道德修養的具體標準和基本要求[1]。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志愿服務,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作為我國龐大的志愿服務群體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高校志愿服務具有重要的實踐育人功能。高校志愿服務是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舉措,高校志愿服務不僅可以培養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有助于大學生不斷自我完善。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加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志愿服務愈發深入當代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志愿服務,就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所以制定完善的高校志愿服務體系尤為重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既有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也有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還有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無一不滲透在建立高校志愿服務機制的方方面面[2]。通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使高校志愿服務機制內容更加豐富、結構更加完善、內核更加清晰等,有利于高校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
高校志愿服務是提升學校軟實力的一條重要途徑,開展優質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志愿服務對提高學校影響力有不可估量的影響。高校志愿服務是學校連通外界的窗口之一,能夠對外展示學校實力、塑造學校品牌;對內促進師生團結一致、培育良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校志愿服務就相當于提高學校影響力。高校的社會知名度、群眾認可度高,可促進學校的良性發展。
在當今的大學校園中,各類志愿團體層出不窮,有校屬單位組織的各種服務隊,有院屬的各種志愿隊,還有各種志愿類學生社團等,各志愿團體的運行模式、管理機構、服務對象、資金來源不同,缺乏統籌規劃,高校自身以及周邊的資源有限,各志愿團體競爭激烈,改變了一些志愿團體的初心,尤其是缺乏固定領導的學生志愿社團發展前景變化莫測。各校、院屬志愿團體也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若校內的組織機構不夠完善,易使小的志愿團體發展受困,成為空殼,毫無疑問這種資源式的競爭關系對高校志愿服務發展極為不利。
高校各類志愿團體的帶頭人或負責人大多數為學生,其中絕大多數為共青團員,極少數為預備黨員或者中共黨員。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發展,為人們提供了很多機遇,也帶來一些弊端,西方文化價值觀念入侵便是其一。處于此種情況下的大學生由于自身思想不成熟,很容易受到西方價值觀念的影響,“拜金主義”等開始侵蝕大學生。由于自身缺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領悟,難以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對于高校來說,對于志愿服務活動的幫扶力度不夠,即便志愿服務是很好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也不能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識淡薄更深一步便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領悟不到位,高校不能很好地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何談創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效服務體系。
在高速發展的時代,眾多志愿團體如雨后春筍般萌生。但由于成立者缺乏經驗,沒有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造成志愿團體內部管理混亂。高校應督促校內志愿團體建立激勵機制,尤其是處于起步階段的志愿團體,如果沒有良好的激勵機制,就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整個志愿團體將無法運作。制定獎賞制度,表揚表彰在志愿服務中做出杰出貢獻的人,在學生中樹立好的榜樣,激勵學生學習榜樣的精神,發揮榜樣的作用。
十八大以來,共青團等群團組織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群團改革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采取一些措施,意在凝聚基層團組織、提升團組織吸引力、為高校共青團改革提供基層保障。
但這一舉措實施伊始,由于缺乏領頭人、缺乏團組織意識,沒有充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志愿服務等活動相關聯,不能很好地完成將發展目標統一到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觀引領上來。
沒有優越的制度,就沒有卓越的成長。良好的制度是高校志愿服務團體發展的基石。對于高校內各類志愿服務團體魚龍混雜,需要高校集中力量建立志愿團體聯合會。部分高校存在類似的組織,如高校青年志愿者協會,但沒有發揮主要作用。應將權力集中于志愿團體聯合會,總管校內各類志愿團體的成立與注銷、總章程的制定,建立活動運營開展的監管體系,加強對志愿團體的專業性技能培訓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
每個集體都有自己的活動章程,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進志愿服務團體的活動章程,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高校管理的相關文件,從制度上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以點帶面,讓大學生普遍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洗禮,在這種環境下,漸漸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學生的心靈,從心底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熏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高校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提供理論指導和現實幫助,引導高校志愿服務向制度化方向邁進。
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很大程度取決于他們參與的社會實踐活動,其中最多的就是志愿服務。通過建立統一的志愿服務管理系統,統一志愿服務標準,以更好地反映學生志愿者的服務時長等,避免各志愿團體競爭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解除學生參與志愿活動的各種憂慮,從而促進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將學生的志愿服務與評優評先、第二課堂、組織推優、崗位選拔等聯系起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讓其在活動中體會和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愛上志愿服務,愿意為他人付出,培養奉獻精神。
高校志愿服務不但改善了被幫扶群體的生活質量,也在改變著學生志愿者自身的價值理念,通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使高校志愿服務的發展向著制度化、專業化、項目化、品牌化方向邁進[3]。要加強理論學習,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核及精神實質。不僅只解讀學習“二十四字核心價值觀”,還要找尋高校志愿服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聯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生存之本,只有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續不斷地吸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華,才能找到高校志愿服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聯性,才能夠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從而內化為自覺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