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瑋
摘 要:企業會計集中核算制度是通過考核計算,對各預算單位資金流的變動情況予以總結的一類方式,在呈現方式上較為直觀,且自身兼具金融、審計、財政等諸多領域輔助職能,在有效監管的同時,也能確保資金的專款專用,防止資金挪用現象的發生。但在側面上也將導致企業出現內控管理效果降低,對企業發展經營造成風險。基于此,本文將首先分析企業中核算管理制度的優勢化表現。其次分析了此項管理制度給企業帶來的劣勢。最后提出了幾點有關強化提升會計集中核算水平的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內控管理;企業;會計;集中核算;應用
會計核算企業集中管理制度實行實則利弊兼具。例如在部門設置上,多數企業會取消財務部,以降低人才支出,只保留報賬員。但從另一方面看,這類管理方式徒增了報賬員的工作內容,且受限于報賬員專業水平,將導致企業內控管理中的預算管理、資產管理、資金管理及成本管理效能降低,對企業的健康發展將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有必要開展針對內控管理策略在企業會計集中核算有效開展方式的研究,以提升企業風險內控的水平。
一、內控管理策略在企業會計集中核算中的應用優勢
1.有助于提升資金內控管理的營運效率。此管理模式下,能將每一筆資金的使用都合理論證,科學規劃,能在降低資金使用風險的同時,減少財務費用,提升資金營運效率水準,表現為內控質量的高度有序性。
2.可在全局上統一采購業務控制管理規范。預算計劃作為會計集中核算工作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采購過程中發生的虛擬性、違法性交易;集中采購模式下,也能最大程度降低預算錯誤引發的風險,降低資源浪費水平,從而有效地維護了企業的采購信用,降低了資金損失。
3.以前瞻性視角,制定長遠的投資規劃。為防止資金冗余,發生資金貶值,企業內部可利用資本性資產進行投資,保證資產的收入產出比值大于1,提高資產收益率。
4.企業在市場的擴張力度與影響力可得到提升。專業性是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表現在合同的擬定及簽訂方面如業務合同的訂立、客戶業務洽談、協商及談判,結算方式等都有了一致性的操作規范。特別是針對業務所得收益這一點,可通過實行高效的推廣策略、營銷策劃策略,使雙方收益最大化。產品在市場擴展力度的加大,能使企業獲得較為長遠的收益:商譽。若能針對推廣模式下帶來的利好繼續延伸,以客戶滿意度為己任,統一收集客戶體驗度、客戶信用狀況等反饋信息,利用云端大數據平臺對當前的商場變動趨勢予以總結歸納,輔助領導對下一環節的工作作出長遠決策,可最大限度降低銷售策略不當而引發的收入降低。
二、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執行背景下內控效果弱化的問題表現
1.集中核算企業的總體內控管理水平降低。存在著部分上級領導對會計工作內容不了解的現象,取消企業財務部門的設置,這就造成了部分人員工作職能的合并。若出現不相融職務由一人擔任時,則很有可能發生資金監管不透明的現象;缺乏專門的財務審計人員,也使得企業對于財務審計工作有所放松。
2.超出報賬員的工作職責范圍。
3.缺乏銷售、工程等合同審議控制工作參與積極性。
4.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難以預先知曉:此模式下,企業經營活動中所產生的票據都可納入到會計核算處理流程中,但缺乏專人專門驗證經濟互動是否屬實,雖也能對其進行予以監管,但只能在報銷時候監督,時效性極差。
5.弱化了工程結算及付款等核對控制工作環節。
6.簡化了資金和資產管理等控制工作環節,降低工作開展質量。
7.預算控制管理力度降低,增大了資金管理風險。集中核算部門將審核意見下發至報賬員處,予以信息傳遞,而個別部門對報賬員的反饋意見接納程度不高,降低信息交流質量,影響預算控制管理質量。
三、如何處理好內控管理與會計集中核算間的關系
會計核算工作屬企業財務管理中心管控,工作過程中所涉及到的財務自主權、調度權、資金所有權也歸其管控,可見,會計核算中心工作目標仍需以上級為準,工作內容則主要涉及實施與操作。為明確兩者職能間的關系,財務管理中心要奮勇當先,充分發揮會計領導力的作用,轉換核算中心工作模式由核算型轉換為管理型,劃分好兩部門各自職能,并推進兩部門相互配合,提升工作成效。
四、強化企業會計集中核算內控管理措施的有效路徑
1.創新化會計信息保障制度,促工作流程高效、精簡、科學
(1)人員委派。企業應選派道德素質達標的人員,擔任核算會計人員、總會計師、報賬人員等。
(2)創設制衡型工作流程。在工作流程上也應予以創新,嚴格遵守內部會計控制原則中的制衡性原則,保證類似工作職能崗位由不同人員擔任,并對部分存在信息不透明的工作環節派雙人擔任,以降低單人擔任職務潛在的財務風險。其中職務不相容是施行的第一步,合理規劃崗位人員分工,讓更專業的人員做更專業的職務;其中所指的制衡型是分權,是對于不同工作等級的工作人員來說的。因此,當同一項工作需同時關聯到會計、會計主管、總會計師等人,則需予以重點規劃,根據業務的不同,所插手的人員主體均有所不同。針對企業經營中的日常流水,賬本登記時,總會計師與會計主管則無權干預,通過三權分立,雙方制衡的方式,最大限度將企業內部人員財務損失風險降到最低。
(3)建立科學的投資管理制度。將企業的盈余資金用于投資,若獲得收益則能為股東及企業帶來更大的收益。但投資存在一定風險,更存在著企業內部人為暗箱操作的可能。因此,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制度,重點對企業日常經營中的內控體系建設、核心資產處置、大額資金使用、重大合同簽訂、重大投資項目、年度財務預決算、階段性經營規劃予以綜合分析,并結合企業現有的預還賬款、未付賬款等條目,合理確定投資數額,促進資金鏈流動,為企業日常提供可觀的投資收益。
(4)完善內外監督制度。按照第一條要求,對不同職能崗位予以科學合理的分設,并在部門工作制度中明確將各個崗位工作內容,權限,業務銜接關系予以注明,確保財務處理在節點上的平穩銜接、在整體上的順暢循環。
2.強化企業培訓力度
(1)加大力度宣傳內控管理策略集中核算管理思想的宣傳力度。可經由諸如工作會議、培訓、學習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將此理念予以灌輸;并定期對培訓內容予以考核,確保企業員工能有效掌握,并能在實踐中予以踐行;適當在集體活動中增添專業技能大賽等競賽形式,從而起到人才篩選,員工學習水平側面監督的作用。
(2)定期組織大型會議,創設行業學習氛圍。派企業優秀會計人才參加《中國會計學會年會》等大型會議,讓企業財務管理人才能在新會計準則背景下掌握先進的會計集中核算方式:詳細包括保障程序、內容核算、賬務核算及賬務審核、如何制作財務報告等內容;同時在企業內部更應強化培訓學習力度,定期聘請行業知名會計專家,針對近期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逐一解答,并予以統一培訓。通過分析當前企業會計核算過程中,經常出現問題的方面詳細包括:數字化系統管理平臺的建立、標準化規范化報表布局方式、往來財務信息借貸轉換、提升基礎核算質量的高效管理措施等。待培訓完畢后,企業內部要充分將學員的近期記憶予以強化,即可進行課堂重點問答,并根據學員們回答問題的正確與否,由企業總會計師詳細規劃培訓總結發言致辭。另外,需讓每一位員工均在大會后撰寫學習報告,結合自身見解對內控管理策略集中核算管理核算體系的優勢、劣勢及當前企業管理模式下可能出現的潛在的會計管理問題予以指出,選取優秀的報告向員工展示,并將報告展覽于企業財務部門業務宣傳櫥窗中,在企業內部營造專業的財務管理氛圍。
(3)在同行業企業間多開設交流學習活動。定期組織企業會計管理層人員去內控管理水平佳、集中核算措施落實好的單位參觀學習,如國企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單位,使其能切身感受到先進的工作制度對工作質量、工作效率提升的意義。
3.需同步提升出納、會計、總會計師的專業技能并優化工作流程
會計核算中心所承擔的工作量是巨大的,一方面管理人員需要結合企業發展情況、企業年度財務報告、現金流量表等對企業當前甚至未來的財務發展趨勢做出預測,另一方面企業全部的會計賬目都需匯聚在會計核算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部門的工作量。在這兩方面因素影響下,則要求全體財務人員都應以嚴謹的態度對待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但從當前來看,會計核算中心人員構成參差不齊,裙帶關系蔓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因此,則要求財務人員需要有著扎實的財務理論基礎與嫻熟的會計電算化實操技能。在實踐中,可按如下方式提升財務人員的工作素質:首先,鼓勵員工多考取行業相關證書,諸如中級、高級會計職稱考試、注冊稅務師考試、CPA、國際審計師考試等,并將職稱與薪資相掛鉤,以提升員工進修學習的積極性,對外也能彰顯會計核算中心的專業性;其次,多引入高學歷高素質的財會人員,當前會計集中核算中心人員在技能掌握水平上,更適應傳統核算方式下的工作方式,對新會計準則下會計集中核算內控管理方式予以全盤接受仍需一定時間,因此試著從社會招聘相關人才,能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最后,積極施行輪崗制度,實行集中核算后,不同的會計工作部門在業務流程及工作方式上都有著一定的變化,為保證各個崗位職能部門的業務能順暢銜接,親身實踐是有必要的。因此,可試著在企業內部實行定期輪崗制度,讓工作人員能對各個工作部門的工作內容均有所了解,從而能正確認識并處理負債、資產、成本、收入等會計科目。
4.適當放開企業物資采購工作的限制
開放部分權限,則有助于為企業內部采購到性價比更高的商品。因此,管理人員應該予以實地調研,落實好如下工作:
(1)制定符合市場運作實際的采購流程,并對不同職能部門工作權限及工作內容予以規定,如此在商品采購管理能條目分明。
(2)規范數字化上報程序化水平。在當前數字化審批平臺建立的背景下,員工上報請購和審批程序方面則能更加方便,數據處理效率也能得到同步提升。
(3)擴寬采購商品種類。在市場化的競爭背景下,市面上所供應的商品在質量上及品種上都有所增加,因此表現在采購管理上,也應當逐年增加采購種類,擇取更為適配的商品。
(4)設立采購招標制度,引入市場化競爭理念。派專業的市場調研員,選定目標供應商,并結合實際需要建立合法的供應商評估與準入制度,不同廠商相互競爭,優勝劣汰,最終確定綜合性價比,擇取采集優惠更多的供應商。
(5)雙方相互監督,擬定采購合同與質量保證協議,可派第三方公司予以公證,最大限度減少非真實性采購業務的發生。
5.應將會計核算人員也納入到公司重大財務項目管理過程中去
特別是在重大合同談判時,企業需派出“智囊團”輔助領導作出正確決策,而針對企業所關心的方面,雙方經濟利益的規劃,則需由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輔助完成。因此,在對工程合同簽訂、項目論證評審階段涉及到財務管理方面的內容,可允許財務管理人員參與。當然,針對需多方論證的問題,則需按照多級上報,多級討論的形式確定最終決定,并及時將上級領導的最新決定向上級集中核算會計部門反饋,派出專項項目審核組,重點盤查固定資產驗收情況及工程結算款的制定是否與賬目相符,最后將審計報告提交到總會計師及集中會計核算部門,接受上級領導、全體人員的監督,最大限度保證管理管控到點到位。
6.制定整體統一局部靈活的業務合同管理體系
統一特征表現在合同管理體系底線不可逾越,必須嚴格遵循簽訂流程開展。特別是在簽訂大額工程合同及銷售合同時,更應遵循會計核算原則中的謹慎性原則,首先與上級專業對口部門對業務項目全面溝通,與對方公司會計人員擬定統一的合同文本,并根據上級人員協商、談判結果的不同,雙方再次修正合同文本,確認無誤后進行合同的二次審核,派專業的財務、技術、法律等專業人員審核后予以簽訂;靈活性則表現在簽訂合同文本時,可參照大額合同簽訂流程予以開展,在整體上仍需遵循簽訂原則,可適當根據業務的不同調整簽訂規則,但仍需在整體上保證原則,防止一方抬高資產和收益,壓低負債和費用。而對于會計部門下屬的合同管理部門,則應對合同妥善保存,并引入信息化手段,對合同進行紙質,電子版本雙重保管。引入云端大數據會計處理軟件,對合同履行情況持續監控,預先對合同履約事項進行提醒,有序開展工作;在另一方面,也需定期對合同雙方履約人進行履約進度檢查,質量監控。記錄在質控分析報告中,利用信息化軟件,自動化輸出統計分析圖表,從而發現潛在的及尚存的問題,并及時施加干預。
7.強化資金監管及管控手段
(1)階段性賬務處理中合理避稅。在會計賬目集中核算制度要求下,企業應按照特定間隔,按照月份、季度、半年、年度的分類標準,按照經營業務及部門預算的不同,填報資金申請表。階段性賬務處理時合理規劃入賬月份,借助營改增政策合理避稅;同時盡可能借助合法延后支付及催收賬款,借助財務杠桿原理,可顯著降低企業應付財務費用;當然為在月末階段實現高質量的賬務處理,需在日常工作中嚴格按照會計核算原則開展工作,所提供的收支資料要齊全。
(2)賬務集中核算資金管控要點。賬務集中核算時,需對各部門資金使用需求統籌協調,綜合均衡投資、銷售、生產、采購等環節,并對資金鏈流動情況予以系統化監控。對申請款項的使用方向予以追根溯源,保證資金報撥與使用用途一致。
(3)監管手段多元化。業務管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需注重對工作人員的管控,嚴防私下勾結,設定資金利用率審查限值,通常情況下為95%。不論引發資金利用率過低的原因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或是不可預測因素所導致的,均需書面報告原因,此舉并不是形式化表現,而是為了能在危機發生初期就意識到企業經營戰略的失誤,盡早干預以降低后續資金利用風險,降低資金鏈斷裂的可能,避免冗余,多方位提升資金營運水準。
(4)積極引入會計電算化處理系統,輔助日常資金監管。為提升工作處理效率,企業內部應充分引入會計電算化處理系統,每日上傳物資材料庫存科學管理內容,并完善考核條例,應用庫存/年收入比值作為考核標準。
(5)強化固定資產的監管力度。對于涉及數額較大的,應在上級批準后方可進行固定資產處置,最大限度降低資產流失對企業造成的影響。
8.驗收預算控制紅線,確保預算剛性
(1)開展業務經營需符合預算要求,遵循工作規范,審批程序有序開展工作。
(2)其他支出賬務處理:需靈活化管控措施,特殊審批經調查后符合事實發展規律的,可履行特殊審批程序。
(3)整體工作管控合理性、效益性、均衡性。若想達到此目標,首先應強化全面預算水平,將階段性工作目標逐條予以細化,分享分解,每一項任務落實到人頭上;預算中需將資源配置與特定業務建立平穩對接關系;按照“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要求,對各專業、各部門、各項業務成本的費用屬性予以明確,從而針對性地將整體任務中的子目標下發給各部門,架構全方位的預算體系,從宏觀上提升預算目標執行水準。針對預算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則需按照“歸口管理、分級控制”原則,每個部門必須對成本預算編寫、審批、執行及上報審核等情況負責,并最終對核算結果的真實性負責。特殊情況,當預算執行結果與實際情況偏差較大時,則需派總會計師對成本預算目標做重大調整。
五、結束語
綜上,企業未來發展采用會計集中核算制度是行業發展大趨勢之一,數字化處理手段將不斷代替傳統人力會計賬目處理工作。企業一旦發生經營業務,數字化管理系統則能有效的代替人工完成傳統上資料審核、賬目錄入、財務分析、預算執行等內容的處理。因此,若想實現企業財務管理效能的可持續化發展,需提升財會人員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彰顯部門的管理職能,揚長避短,在企業內控管理發揮應有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趙果仙.如何加強基層中央銀行集中核算內控制度[J].會計之友,2020,4(10):42-44.
[2]楊雁.ACS模式下內部控制研究[J].商業會計,2019,9(14):40-44,19.
[3]王艷.淺談內部控制與完善教育集中核算體系[J].會計之友,2019,9(45):97-98.
[4]任文濤.我國基層人民銀行會計核算和內控管理的風險及對策[J].生產力研究,2020,14(6):266-267.
[5]劉勇,傅竹生.基層央行會計核算管理“四集中”后凸顯的風險值得注意[J].武漢金融,2018,6(10):47-47.
[6]常曉冬.論財務共享中心在公司實踐應用的思考[J].中國商論,2019,4(11):161-164.
[7]張慶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優勢及局限性[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9,4(11):114-116.
[8]黃守成.新形勢下央行會計管理登記簿設計探討[J].武漢金融,2019,5(6):56-57.
[9]熊欣靜.基層央行會計工作實現無風險運行之對策[J].金融與經濟,2020,6(12):79.
[10]彭堅暉,楊文紅,秦曉軍.縣支行會計核算風險管理低效率的成因分析及應對措施[J].金融與經濟,2019,6(4):88-89.
[11]黃月冬.國庫會計規范化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濟南金融,2019,4(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