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桃 陳燦


[摘要] 目的 護理風險管理對頭頸內科護理糾紛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8年5月—2019年5月該院頭頸內科收治的9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49例。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護理管理,試驗組給予護理風險管理。觀察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糾紛率和護理質量。結果 試驗組護理滿意度95.92%高于對照組81.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護理糾紛發生率4.08%%低于對照組16.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護理質量中安全管理(92.31±4.11)分、病房管理(91.39±4.89)分、常規護理(92.21±4.26)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頭頸內科護理管理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提升科室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患者護理糾紛發生率,提升護理質量。
[關鍵詞] 頭頸內科;護理風險管理;護理滿意度;護理糾紛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9(c)-0071-03
[Abstract] Objective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n nursing dispute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head and neck internal medicine. Methods A total of 98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May 2018 to May 2019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test group, with 4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and the test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bser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nursing dispute rate and nursing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95.92%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test group was higher than 81.63%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disputes in the test group was 4.08%%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6.3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quality of the test group was (92.31±4.11)points, ward management (91.39±4.89)points, and routine care (92.21±4.26)poi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head and neck internal medicin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disput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Key words] Head and neck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Nursing satisfaction; Nursing disputes
根據統計資料證實,在頭頸內科患者治療中,意外風險事件發生率較高,例如跌倒墜床、管道脫落、摔倒以及藥物滲漏等,一旦發生意外事件給患者治療以及預后均造成不良的影響,還有部分患者以及家屬因此和護理人員發生語言沖突甚至是肢體沖突,引發不必要的糾紛[1-2]。基于此情況,為了改善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治療效果以及護理滿意度,對護理人員實施管理。在以往管理中常用方式為傳統常規管理方案,雖然這種管理方案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十分的理想[3]。風險管理是目前常用的一種管理方式,能夠顯著提高整體護理效果。風險管理針對患者實施護理方案,明確護理流程、強化護理流程、認真做好與家長的溝通,使家屬能夠掌握護理流程,提高家屬的配合度,同時針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水平優化,確保護理人員能夠具備高水平的技能,減少護理過程中不良事件的發生[4-5]。為了提升護理人員護理風險意識性,選擇2018年5月—2019年5月該院頭頸內科收治的9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49例,分別采用不同的護理方式,探討護理風險管理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頭頸內科收治的9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49例。對照組男25例,女24例;年齡35~76歲,平均年齡(60.3±2.3)歲;學歷為:小學以及初中共計12例,高中以及中職、大專共計18例,大學以及大學以上共計19例。試驗組男31例,女18例;年齡36~77歲,平均年齡(60.5±2.5)歲;學歷為:小學以及初中共計8例,高中以及中職、大專共計20 例,大學以及大學以上共計21例。同時兩組各包括10名護理人員。兩組患者及護理人員一般資料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方式,即為輪班制度管理這種傳統護理管理模式。試驗組采用了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具體情況如下:①制定實施框架:首先科室要建立培訓小組,邀請護理人員參與到培訓中,同時根據護理考核結果以及該科室護理存在問題制定護理方案,并對護理人員實施護理;②明確護理風險的重要性:在培訓中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安全防范意識,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操作技能以及護理風險培訓,特別是新入職的護理人員,要加強護理風險防范培訓,在考核通過后才能上崗。③強化護理工作流程,在實施護理中,要嚴格按照護理流程將護理實施在患者臨床護理中,同時還要做好自身防范工作,按照護理規定按時按序的進行消毒,開窗通風等日常工作。④做好與家屬溝通,在日常護理中溝通尤為重要,因此護理人員也要與家屬做好溝通以及協調,使家屬能夠充分地掌握護理常識,了解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避免因對護理工作的不理解而產生言語甚至是肢體沖突,同時還要培養護理人員面對突發問題的解決能力,具備一定的應急事件解決能力。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糾紛率及護理人員護理質量。
護理滿意度采用該院自制問卷調查,包括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
護理質量采用該院自制問卷調查,包括安全管理、病房管理以及常規護理,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護理質量越佳。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2.2? 兩組患者護理糾紛率對比
對照組發生8起糾紛事件,護理糾紛發生率為16.33%。試驗組發生2起糾紛事件,護理糾紛發生率為4.08%。試驗組護理糾紛發生率4.08%%低于對照組16.33%(χ2=4.009,P=0.045<0.05)。
2.3? 兩組護理質量對比
3? 討論
頭頸內科在臨床治療中屬于常見科室,是該院極為重要的科室,在此科室進行治療的患者中,均具備病情嚴重、并發癥高、合并癥多,不良事件發生率高的特點[6]。因此在臨床中,除了對頭頸內科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以外,還要配合護理干預,提升治療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7]。在以往護理管理中,常用管理方式為傳統常規管理,雖然這種管理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明顯,而且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這種護理管理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管理需求[8]。
護理風險管理屬于新型的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在傳統護理人員管理中結合該科室的護理風險事件進行針對性地管理[9]。護理風險管理是臨床新型的管理模式,是根據護理人員的工作經驗、工作年限、職位與護理能力實施培訓與管理,這種管理方式既可以明確護理人員的崗位職責以及防范風險事件的責任心[10]。而且這種管理方式不僅可以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同時也可以提高護理人員自我防范意識,提高工作的準確性,提高家屬與患者的滿意度。此外通過培訓可以提升護理人員的職業技能、操作技能、意外風險意識,降低意外風險發生率。通過加強風險管理,可提高護理質量[11-12]。通過強化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流程,在護理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護理流程對患者展開護理,通過做好自身防范工作,根據護理要求、規定,在固定的時間、按照順序進行消毒,同時,通過對患者病房進行開窗通風,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減少不適感,通過與家屬的耐心溝通,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減少護患糾紛,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通過護理人員與家屬做好溝通以及協調,使患者和患者家屬能夠充分的掌握護理常識,了解護理人員的整個護理流程,避免因對護理工作的不理解而產生言語甚至是肢體沖突,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培養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重點培養護理人員面對突發問題時的解決能力,使護理人員具備一定的應急事件解決能力。在緊急情況下解決問題[13-14]。該文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理滿意度95.92%高于對照組81.63%(P<0.05),可見此護理管理方式可以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使患者更加信任與依賴自己,提高護理滿意度;試驗組護理糾紛發生率4.08%%低于對照組16.33%(P<0.05),試驗組護理質量中安全管理(92.31±4.11)分、病房管理(91.39±4.89)分、常規護理(92.21±4.26)分高于對照組(P<0.05)。欒慧[15]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得出,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90.94±4.57)分高于對照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6.67%低于對照組26.67%,護理滿意度100.00%高于對照組80.00%,與該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頭頸內科護理管理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提升科室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患者護理糾紛發生率,提升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林日霞,張海燕,郭蕓.重癥ICU患者護理風險管理在其實施全過程臨床護理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23):3286-3289.
[2]? 呂翠平,袁春燕,張小月.護理風險管理在對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產婦進行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7(21):272-274.
[3]? 褚天蘭,李艷.品管圈聯合護理風險管理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7(8):97.
[4]? 王宏茹.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外科圍手術期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16):3035-3037.
[5]? 秦夢慈,潘瑤,邢潔.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31):76.
[6]? 李世霞,陳霞.風險護理在門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22):116.
[7]? 戴洪恩.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研究[J].名醫,2019(11):211.
[8]? 趙肖霞,牛春娟.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實施效果評價[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90):228,230.
[9]? 于紋紋.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29):103-104.
[10]? 張慧琴.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30):204-206.
[11]? 周曉俠.加強細節護理管理在婦產科中對風險事件及護患糾紛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30):30-31.
[12]? 黃鳳英.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病區手術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29):6-8.
[13]? 張小文,黃榮靜,關小娟,等.護理風險管理在ICU護理管理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20,10(7):224-227.
[14]? 陳永萍.護理風險管理機制在腦梗塞患者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20,17(11):99-101.
[15]? 欒慧.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17):37-38.
(收稿日期:20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