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輝
一、運用創新思維,豐富教學機制
1.精選適合高中生的武術學習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教材要求必修的內容,還可以開設多個選修內容,可根據不同年齡、性別,也可針對學情設置個性化的教學內容。如,在單個動作教授過程中,除了增加輔助練習的內容外,還可根據學生的水平,創編1~2個相對簡單的對練或格斗動作。如,高中生對防身比較感興趣,在每次武術教學即將結束時,教師留有一定的時間,可將男女生各分一組,分別教授女子防身術、格斗術等,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各組練習,教師將掌握得比較好、較為出眾的學生選為小組長,帶領本組一起練習,這種更貼近學生生活的武術拳法,讓學生對于高中的武術教學不再感覺無用,反而更加期待。
2.改革創新教學方法
習武先習德,行抱拳禮是武德教育的內容之一,在每節課開始之前,加入我國傳統武術的禮儀演練,如,在上課之前,教師與學生可行抱拳禮,并相互問好,讓學生在武術禮儀的熏陶中,感悟我國傳統武術文化。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另外,利用早操時間讓各班學生進行武術比賽,以周或月為單位進行以小組、班級或年級為單位比賽,激發學生的學練積極性。此外,應及時總結學生的學習情況可掌握學生的實時變化,利于調整教學計劃。
教師還可借每年校運動會的中場休息時間進行武術表演,安排武術較好的班級進行表演,全校學生觀看,這種熱血沸騰的武術表演會讓學生對武術教學更加充滿期待。
3.構建個性化課程體系
充分運用學校開發的武術校本課程的成果,體現教學的差異性和特色性。如,開展具有一定特色的武術套路和器械練習,成立武術隊、舞獅隊等。首先,教研組的教師共同討論學校定位,教師將本校開發的校本武術作為構建個性化課程的教學內容,充分發揮本校的武術課特色教學。其次,組織一批學生精練一套拳法,并對拳法不斷探究和改良,使這套拳法更適合本校學生。最后將這套精練過的拳法作為本校個性化課程進行普及。
二、結合傳統特色,重視精神文化教育
在教學中,可將太極拳或五禽戲等作為課間操的練習內容,在課間操即將結束時,可以誦讀武術文學,并通過誦讀使學生對我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內涵理解得更深刻。如,每天的課間操結束時,為了讓學生在演練武術時產生的興奮狀態恢復平靜,并對身體產生的疲勞感進行緩解,可背誦《少年中國說》,跟隨背景音樂,做著一個又一個武術動作,這何嘗不是武術凝聚力的體現。學生在誦讀這些傳統文化作品時,不僅使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得到了提高,同時還使得我國的傳統文化得到了傳承。這樣不僅使學生可以從操練武術的興奮狀態中快速得到平復,同時還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了認同心理,幫助學生提升自身文化素養、提高操練武術熟練度,使我國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延續。
同時,要把握當地特色,開展特色武術教學。實際上,中國很多地域有屬于自己的武術文化,必須根據當地情況收集武術資料,向上級匯報請求支持,然后整理出來作為校本教材。這樣能讓學生對于家鄉的武術文化有所了解,從而實現“因地制宜”。教師還要多組織學生到操場進行武術演練,做到對本校的場地、器材充分利用。
另外,學校也要全力支持開展武術教學,對學校空間進行合理規劃,提供武術教學場地,配備裝備器材,為高中的武術教學能夠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優化課堂教學評價,營造武術文化氛圍
對于教學來說,學練氛圍至關重要,好的學練氛圍能夠有力推動武術運動的開展和武術教學。所以,一方面應加強對武術教學的組織引導,另一方面在武術課上制訂個人綜合評價制度。如,從練習程度、上課態度、學習能力三項綜合考評中設置附加分,練習程度主要考察學生日常作業的完成情況,上課態度主要考察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而學習能力則主要考察學生做一套完整武術動作的流暢度。通過平時的考評考查學生的學練情況,更好地促進武術教學效果的提升。最后,在學校運動會等大型活動中加入武術內容、開設武術類比賽、展現師生習武的良好精神風貌。同時,利用學校的宣傳欄、視頻播放設備、廣播等載體對武術運動和學練武術的師生進行宣傳,形成整體尚武崇德的氛圍。
教學實踐證明:大部分學生通過武術課的學習,對武術可以防身自衛、強健體魄的目的和特點都掌握得較為清晰,無論在課內還是在課外,大部分學生都較認真,興趣較高,但依然有部分學生態度不夠端正,以敷衍了事的狀態上完武術課。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營造一個充滿武術文化氛圍的課堂。如,將《張三豐》《少林寺》《武術班》等經典的電影片段放映給學生觀看,教師可邊放映邊進行評析,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針對電影人物講解霍元甲、李小龍等武俠傳奇人物,或講述在2019年獲金腰帶的格斗女王張偉麗的勵志故事等。教師通過播放武打電影、介紹武俠或當今武術界中的傳奇人物,將我國的民族精神發揚,使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從內心理解武術課對他們的重要性,使學生對武術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武術教學內容,營造不同的武術教學情境。如,在練習太極拳時可以播放舒緩的音樂,要求學生統一身穿太極服等。這種充滿武術文化氛圍的課堂不僅可以使武術課的教學效果得到提高,幫助學生轉變意識,同時還能讓學生充分感受中華武術博大精深的蘊意。
四、完善學生評價標準,加強評價保障機制建設
將考核評價由原來考查學生掌握動作的情況轉變為評價學生身心共同發展情況;將原有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和教學能力評價轉變為對教師創新研究成果和綜合素質的評價,即根據學生武術學習綜合素質評價教師的綜合素質,將教師評價與學生學練情況串聯起來。綜合運用多元化考核與評價的方法。如,在進行考核時,筆者并沒有把動作完成度作為考核的唯一標準,而是將學生考核劃分為3個部分,即:武術動作規范評價——對某階段性教授的武術動作進行規范性考核,并進行評分;武術文化理解評價——通過提問、小型測驗的方式,考查學生了解武術文化方面的效果,獲取評分;武術精神評價——對學生在武術課堂中與教師的配合度、日常武術練習時長以及符合武術精神的行為進行評估,通過教師打分、學生互評的方式,確定分數。3個部分的評分按照4∶4∶2的權重進行計分,得出學生最終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