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華
【摘 ?要】 ?大班是幼兒在園的最后階段,也是幼兒心理發展的一個轉折期。情感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為了能夠讓孩子健康、順利地升入小學,本文將通過多種途徑在家長與教師之間搭建一座情感交流的彩虹橋,提出以“家園同步”教育的方法,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幼兒的情感發展,共同承擔起幼小銜接的重任,使孩子輕輕松松地走進小學。
【關鍵詞】 ?情感教育;幼兒;家庭;幼兒園
情感教育是首位的,它是育人之情的教育,在幼小銜接中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各具特色,各有所長,只有將兩者緊密結合,才能發揮教育的最大功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幼兒園教育階段,我們實施家園共育,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情感適應,讓幼兒快快樂樂地進入小學!
一、從幼兒園入手,幫助幼兒了解小學生活,引導家長走出家教誤區
1.參觀小學,萌發當小學生的積極情感
幼兒園與小學手拉手,讓幼兒走進小學,參觀小學升旗儀式、測量小學生身高,認識小學生學習文具,戴紅領巾、背書包、坐小學生的課桌椅、和小學生一起上一節課,近距離了解小學的學習、生活環境,萌發幼兒當小學生的積極情感,使他們在思想、情感方面做好入學準備,激發他們對小學生學習、生活的向往。
2.開展講座,緩解家長焦慮情感
幼兒園通過專題講座、幼兒園園報、家長開放日等多種宣傳途徑使家長與幼兒園統一認識、統一方法,充分發揮家長學校作用,引導家長正確評價自己的孩子,調整好家教計劃,與家長共同探討高效率的解決方法,消除焦慮情感,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二、從教師入手,引導幼兒輕松走進小學
1.理論學習,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作為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直接實施者,要認真學習和研究幼小銜接的意義和標準,與小學聯系,與專家座談等多種形式來了解小學教育的特點,加強理論認識,多閱讀“幼小銜接”的文章,更新觀念,幫助幼兒完成入學前的心理過渡。
2.調整課程,與幼小銜接
教師注重在幼兒一日活動中采用體驗式學習的教學模式,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在親身體驗過程中掌握某些知識技能,養成某些行為習慣,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態度、觀念,從而樹立正確的入學動機和良好的學習心態,為入小學打好基礎。
(1)對幼兒進行良好個性品質的培養。
如教師圍繞小學的話題,問他們“你們馬上就要進入小學了,現在你們是怎么樣的心情呢?”有些孩子說“我很盼望早點進入小學,這樣我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讓我變得更聰明。”“要進入新的環境,認識新的老師同學,我怕與他們不能很好的相處,讓我很害怕、很擔心”等話語。面對嶄新的環境,幼兒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個性品質,才能更快的適應小學生活。
(2)對幼兒進行生活衛生習慣和自理自立能力的培養。
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是入小學必備的素質,教師有計劃地組織一些綜合性活動,教育幼兒認識圖書和文具,學會翻書、認識書頁,會用硬紙包書皮,學會削鉛筆、擺放文具等本領,使幼兒入學后能順利地學習。
(3)對幼兒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愿望的培養。
在課程設計中安排一些主題活動,如幼兒親眼看到哥哥姐姐在學校的各種活動后,會情不自禁地說:“看,他們多神氣!真了不起!我也要當一名好學生。”幼兒表現出非常羨慕的心情并對小學生活產生向往;開展“學習要專心”“做個好學生”“長大做什么”,積極幫助幼兒養成愛看圖書、做事認真、注意力集中的好習慣等,讓幼兒受益一生。
三、從家長入手,幫助幼兒適應小學生活
1.帶幼兒熟悉小學校園環境
利用周末時間帶孩子到即將就讀的小學熟悉熟悉校園的環境,告訴孩子學校的食堂、飲水處、操場、廁所等地及它們之間的路線,縮短和小學環境的距離感。同時通過家長鼓勵積極的話語介紹,讓孩子在心理上去除恐懼心理,覺得能上小學是一件非常自豪而高興的事情。
2.創造機會讓幼兒近距離接觸小學生
幼兒對小學生都有一種打心底里的崇拜之情,對他們的一些言行有很強的模仿動機。如:哥哥姐姐每天回家認真寫作業的樣子,孩子會覺得好玩,就在旁邊學著寫;哥哥姐姐當上了小組長什么的,他們也會有羨慕的情感,想做個好孩子。因此家長要多創造機會與哥哥姐姐接觸、交流,請他們講一講小學里的一些新鮮事與高興事,說一說在小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讓幼兒更加了解小學生活,增強入學的愿望。
3.關注幼兒的情感發展
家長應密切關注孩子的情緒波動,多與孩子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分享他們的快樂,消除他們的憂慮,解決孩子的實際問題。家長可拿出自己上小學時候的照片,和孩子分享你們上小學時的事情,講講你以前遇到過的一些困惑與問題。聽了你們的講述,孩子就不會感到焦慮,會很有信心地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
4.家長關注生長增強幼兒的體質
家長要關心幼兒的生長發育,多關注身高和體重;其次是要保證幼兒有充足的營養和每天9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保證其體格與智能發育正常,形成良好的身體素質;最后讓幼兒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讓幼兒在家與學校的作息時間盡量保持一致,讓孩子逐步適應,以免因突然改變生活習慣和作息時間而影響孩子的健康。
總之,家庭教育資源的整合,幫助了教師不斷改進修正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達成有效的家園合力,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教育資源并發揮其作用,共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讓幼兒快快樂樂、輕輕松松地走進小學。
【參考文獻】
[1]《幼兒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幼兒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浙江省義烏市賓王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