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毓敏
【摘 要】本文是參加南通市崇川區課堂教學改革比賽時進行的說課。在明確教材的設計意圖后,整堂課以國慶閱兵為主線,創設了森林里的國慶慶典,讓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探索、合作、交流新知,并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學會應用7的乘法口訣。
【關鍵詞】遷移建構;合作交流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7的乘法口訣》是第八單元的第一課,學生已經掌握了1~6的乘法口訣,并有了編寫口訣的活動經驗和方法,所以教材安排了大量學生自主活動的空間,讓學生在“做”和思考的過程中積累數學經驗,體會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思維方式。
我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設計出了這樣的預學單:1.熟背1到6的乘法口訣。2.在生活中找一找與7有關的事物、小故事或現象。3.回顧6的乘法口訣是怎樣得到的?
(思考:第2題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現象,也為我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特點調整教學設計提供了素材。)
接下來我就這節課的設計依據和思路說說自己的思考,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一、第一環節:創設情境,遷移鋪墊
課的開始,我結合國慶慶典,“北京天安門的歡騰,森林里的小動物也為這一盛事慶祝,還設計了一系列的闖關游戲呢”。獲得進入資格的方式就從已學過的6的乘法口訣情境圖開始,通過整理表格、合作編寫、得出口訣,并發現規律進行記憶。
(思考:設計幫助孩子回憶得到口訣的方法,同時也有利于同化新知的相關經驗,為新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第二環節: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兒童的思維帶有童話的特點,愛聽童話是兒童的天性。導課時我把自帶數學問題的七星瓢蟲擬人化,讓它直接與孩子對話。“瞧我身上有幾顆‘星?”“叫來1個伙伴,2只一共幾顆‘星?”“繼續邀請呢……”請小朋友獨立填寫表格并匯報。“你是怎么得出這些結果的?”請你按照這樣的方式說一說。教師也隨機提出問題:21里面有幾個7,幾個7相加得28……為了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4個板塊:(1)口訣我來編。(2)口訣排排隊。(3)口訣記憶賽。(4)口訣我會用。
(1)口訣我來編
完成考驗,進入學習館,本領一口訣我來編,本環節完全放手讓孩子們自己編寫,以共同研究單、小組合作的方式編寫口訣。學生匯報成果,教師提問:“在編寫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思考:這一模塊的設計能充分發揮學生合作交流的優勢,讓優秀生帶后進生,一起完成,同時鼓勵學生踴躍參與,感受參與的樂趣。)
(2)口訣排排隊
“老師把你們的成果也請到黑板上來,需要你們的幫助?”這時呈現7句打亂順序的口訣,邀請2名孩子合作排一排。“這些口訣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們把它叫作“7的乘法口訣”。“你還有什么發現呢?”(第一個字從1-7,得數依次加7;2個7比1個7多7,3個7比2個7多7……)“你認為哪幾句容易記,哪幾句難記呢?”(如六七難記,怎么辦?七七四十九減去7就是六七四十二。小明記不住四七怎么辦,三七二十一加7就可以了。)原來相鄰口訣之間相差7。
(3)口訣記憶賽
第三項本領“口訣記憶賽”。通過把口訣填寫完整再次引導孩子利用規律有序記憶口訣,張弛有度。
(4)口訣我會用
第四項本領“口訣我會用”。簡單地運用口訣進行計算,(7×3想哪句口訣?三七二十一能解決幾道乘法算式呢?七七四十九呢?)讓學生感知一般情況下一句口訣可以解決兩道乘法算式,但七七四十九只能解決一道。
(思考:本領二口訣排排隊,重點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引導學生發現口訣的規律,并能利用規律記憶口訣。這樣不僅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第二環節一系列的活動,從無到有再到發現規律,能利用規律進行記憶,會簡單的應用,真正達到學習的主動性和高效性。)
3.第三環節:鞏固口訣,靈活運用
新知的鞏固、內化離不開多種形式的練習,避免練習的枯燥單一,我把練習設計成四個挑戰,分別獲得1~4枚徽章。
(1)口訣對對碰。打亂順序、動畫出示7組氣球,對應7句7的乘法口訣,調動學生的興趣,在互相激勵中達到記憶的高效。(2)比一比。四七到六七是最難記憶的幾句,所以重點練習。意在學生是否能選擇合適的口訣進行計算,并通過觀察、交流,再次鞏固認知7的乘法口訣之間的聯系。(3)我取你說。明確活動要求后,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同桌開展活動,一人抽取乘法口訣,另一人看口訣說乘法算式。此題設計的目的是讓孩子在操作過程中體會乘法口訣的應用,以及學會互相合作學習。(4)我來解。設計了這樣兩題(第1題:7個三角形拼成一只小船,拼6個這樣的小船,一共要多少個三角形?第2題:這次國慶慶祝活動,準備舉辦4個星期,你知道一共多少天嗎?)第二題有點提升,需要先知道1個星期等于7天,同時后進生夠一夠也能解決。
新課改指出要留有適量的作業時間,有分層、個性化作業設計。課堂練習以形成基本知識技能為引領。課后練習設計了三個層次。第2題是對1~7乘法口訣的綜合運用,要求學生會合理、準確調配腦中的乘法口訣。第3題提高題,有一定的思維含量,也需要孩子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7的乘法口訣”這一課,我把著力點放在“遷移中建構,合作交流中突破”,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在積極愉快而富有智慧的教育情境中,更好地將學生的情感、認知、理解,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引導結合起來,真正達到教學的高效和學生思維的和諧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郭里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