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圓(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中國的傳統手工藝作為民間文化生活中的物質文化遺存和精神文化的物化遺存,在中國歷史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國內的學者針對中國傳統手工藝所要傳承的根本內容作出了相應的解釋,認為需要注重傳承傳統手工藝的傳統造型、題材樣式、材料工具、工藝技法等具體根本的內容[1]。但是,隨著國家經濟、技術的高速發展,一些代表著中國獨特文化價值的傳統手工藝已經逐漸地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生存環境日益堪憂[2]。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手工藝的“活化”帶來了契機,移動互聯網平臺為傳統手工藝新時期的傳承提供了新的文化傳播媒介[3]。在尊重和還原傳統手工藝文化內容之根本的基礎上,如何提升傳統手工藝類APP 文化內容傳播的有效性、趣味性、藝術性是當下值得探討的問題。
近年來,出現了許多以傳播傳統手工藝文化為主要內容,結合數字化媒體技術的移動端APP,使傳統手工藝文化內容能以一種更加貼合大眾生活場景的傳播形式出現,且被大眾所接受。例如,在ios 應用平臺上線的《每日故宮》《折扇》《榫卯》等一系列的優質APP,關注傳承傳統手工藝、民藝、民技等內容。筆者對安卓端與iOS 端的應用商店中已有用戶且使用度比較高的傳統手工藝類APP 進行案例分析,發現當前很多傳統手工藝類僅將傳統手工藝內容與元素直接遷移到界面的設計中,很少能深入挖掘設計對象的文化內涵與特征,導致了界面設計上存在較差的審美性且功能與形式割裂,這使得用戶的認知學習在交互過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阻礙,用戶的認知與體驗感較差。面對這種現狀,如何利用移動互聯網平臺,實現對傳統手工藝文化信息更加基礎、準確、深入的傳承與轉化,從而達到對傳統手工藝文化內容的最佳轉譯是我們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的文化轉譯是指傳統文化信息通過互聯網媒介傳輸和轉移的過程,其中包含了對傳統文化信息中的圖案紋樣等視覺元素的提取加工,也包括了對用戶行為習慣的提煉、編碼,以及對文化精神內涵的升華[4]。本文所界定的“文化轉譯”是指對文化信息準確且全面的解讀,并對其進行信息提取、解釋轉譯、設計表達、重組與傳播的過程。將傳統手工藝的文化信息與移動端APP 的交互設計相關聯,使交互設計作為轉譯傳統手工藝文化信息的重要工具,將其泛化的文化信息轉化成為具有識別特征的設計符號并且適用于傳統手工藝類 APP 的交互設計之中,讓用戶在感受傳統手工藝文化內容的同時,也可以獲得流暢的操作體驗,以及有深度的文化內涵。
“文化三因子論”,即文化包含三個層次:器物層,表示國家、社會用什么樣的工具、器物來生產、生活;組織層,表示社會如何將個體組織并集合,進行生產和生活的互動;精神層,包括各個社會不同的價值觀念、行為選擇標準等,三個層次不可分割,共同組成一個有機整體[5]。本文將基于文化轉譯理念的“文化三因子論”,以傳承傳統手工藝的傳統造型、題材樣式、工藝技法、材料工具等具體內容為目標,分別從器物層、組織層與精神層選取較具代表性的傳統手工藝文化元素作為設計表達目標,并且應用直接轉譯、延續轉譯、間接轉譯的方法,實現對傳統手工藝文化信息系統性的解讀、轉譯與傳播[6]。
基于器物層的傳統手工藝文化內容物質層面轉譯:器物層,則表示傳統手工藝的顯性視覺要素,如可以傳遞傳統意味的圖案紋樣、器物器型、色值配色等物質層面的特征,大眾通過視覺語言較為淺表地理解傳統文化物質層的審美價值。基于組織層的傳統手工藝文化內容行為層面轉譯:則表示傳統手工藝隱性行為要素,如傳遞傳統技藝方法、流程以及工具等。基于精神層的傳統手工藝文化內容精神層面轉譯:精神層,則表示傳統手工藝延續下來的哲學思想、歷史人文、風俗習慣、神話傳說、人文理念等,文化精神層的轉譯將大眾的體驗從視覺審美、行為層面提升到了文化內涵層。兩者之間映射關系為梳理傳統手工藝的轉譯層次提供了理論支撐,見圖1。傳統手工藝文化信息的轉譯核心是如何將其器物層、組織層、精神層的代表性文化要素真實自然地轉譯到傳統手工藝APP的交互設計之中。文化轉譯的應用方法可以分為直接、延續與間接轉譯的方法[7]。直接轉譯是通過模擬對象外形,將傳統手工藝物質層面中有代表性且可視的內容進行圖形化處理,形成具有識別性的圖像符號,這些圖像符號將作為界面設計元素的視覺載體;延續轉譯是表達內容可視化程度不高、需要進行一定聯想才能相互關聯的信息,將傳統手工藝的制作技藝、工具、流程等情景內容延續轉譯為APP 界面中的交互手勢、動畫效果、操作反饋的情境契合之中;間接轉譯則是用來表達暗示性意味較強、作為完全不可視的信息,如傳統手工藝的哲學思想、歷史人文等,將不可視內容與視覺符號進行隱性關聯,然后以客觀事物為參照進行再創造,將其精神文化融入到視覺圖像之中并通過具象且多感官的交互內容間接轉譯傳統手工藝的精神內核。通過運用直接、延續與間接轉譯的方法對傳統手工藝不同層次的代表性文化要素合理轉譯并應用于傳統手工藝APP 的交互界面、交互設計、交互內容之中,從而將傳統手工藝文化內容由表及里、真實自然地轉譯到傳統手工藝APP 的交互設計中。基于文化轉譯的傳統手工藝APP 交互設計架構,如圖2。
圖1 基于文化轉譯中“文化三因子論”的傳統手工藝文化內容轉譯
圖2 基于文化轉譯中“文化三因子論”的傳統手工藝APP交互設計架構
(1)傳統手工藝物質層面的直接轉譯:傳統手工藝物質層面的文化內容主要由一些顯性的視覺要素所組成,如可以傳遞文化意味的裝飾紋樣、樣式形制、色值配色以及文字符號等內容。在進行傳統手工藝物質層面的直接轉譯時,首先從較為龐雜的文化內容中篩選出獨具象征意義的典型性文化元素,將篩選出來的文化元素進行轉譯信息的提取與加工,對每個元素的色彩、構圖、形態、質感、手法以及韻律等抽象、具象、靜態或動態的要素進行提取,提取之后將具備相似特征的要素進行拆解,然后運用解構、同構、重復等圖形設計方法構建出新的、具有識別性的圖像符號[8]。這些具有識別性的圖像符號將作為界面設計元素的視覺載體,比如導航欄、Banner、標簽欄、功能性按鈕以及背景圖等。這個過程將傳統手工藝物質層面的典型性文化符號與APP 交互界面的控件互相關聯起來,大眾可以通過界面中的圖像符號直接理解傳統手工藝物質層面的審美價值。傳統手工藝的物質層面的直接轉譯見圖3。(2)傳統手工藝行為層面的延續轉譯:傳統手工藝行為層面的主要內容為制作工藝、制作工具以及制作流程等。移動端交互設計關注的是用戶可能實施的行為操作,以及產品該如何配合和響應用戶行為[9]。行為層面的文化轉譯可以通過引導與模擬的方法,將用戶感知傳統手工藝行為層面中的制作工藝、工具、流程等過程中,所產生的行為習慣進行聯想并且進行遷移,延續轉譯到 APP 界面里的交互手勢、動畫效果以及即時操作反饋的情境契合之中。通過將工藝制作情境以及所需的工具相契合,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中人們使用工具的行為習慣,轉化為界面交互操作與界面反饋的設計,從而引導用戶可以通過交互操作控制各種專業工具來完成整個制作流程。將用戶自然的行為習慣延續轉譯并應用于界面交互設計之中,可以帶給用戶自然流暢的操作體驗,以達到提升產品一致性、易用性、易學性的目標。傳統手工藝行為層面的延續轉譯見圖4。(3)傳統手工藝精神層面的間接轉譯:傳統手工藝精神層面的主要內容為傳統文化中延續下來的歷史人文、風俗習慣、神話傳說、人文理念等,通常是非物質性、抽象、隱性、內斂的。大眾需要通過體驗與聯想去感受其精神內核。在進行傳統手工藝精神層面的間接轉譯時,首先應對傳統手工藝的精神層面主要內容進行信息提取,選取最具代表性且符合主體性的傳統手工藝文化精神,因為傳統手工藝的文化精神通常是非具象并且隱性地,所以將非具象的文化精神與視覺符號進行隱性關聯,并且以客觀事物為參照物進行二次創造,然后通過故事性、敘事性、情感化的方法構思場景意象的交互內容,搭配空間、時間、光感、聲音以及互動效果等感官體驗增強大眾體驗時的融入感,在具象化且多重感官的交互環境中去體驗與聯想傳統手工藝的精神內核。同時,交互界面與交互設計層次也影響著用戶與精神層次的感知與互動。傳統手工藝精神層面的間接轉譯見圖5。隨著國家日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傳統手工藝類 APP 作為重要的傳承媒介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基于文化轉譯理論提出新的傳統手工藝類 APP 的交互設計架構以及交互設計策略。希望在尊重和還原傳統手工藝文化內容本身的基礎上,提升傳統手工藝APP 文化信息傳播的有效性、趣味性、藝術性,讓用戶感受到傳統手工藝文化內容的同時,也能獲得流暢的操作體驗,增強民眾參與傳統手工藝的積極性,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
圖3 傳統手工藝的物質層面的直接轉譯
圖4 傳統手工藝的行為層面的延續轉譯
圖5 傳統手工藝精神層面的間接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