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珠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系統闡述了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重大理念,強調必須堅持用制度體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栗戰書委員長就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論述提出要求。栗戰書指出,要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這一主要民主渠道作用,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運行的制度機制,使人大各項工作都體現人民意志、維護人民利益、激發人民創造。
那么,在實際工作中,如何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推動新時代地方人大工作與時俱進、完善發展?本刊專訪了西南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理事趙謙。
加大民意在立法工作中的權重
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在趙謙看來,全國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在之后的立法工作中,應該加大民意在立法工作中的權重,完善立法體制機制,確保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法治的軌道上平穩有序推進。
“關鍵在于切實堅持立法先行,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趙謙說。
在完善立法體制方面,趙謙認為,應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廢釋并舉,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同時,健全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
在完善工作機制方面,應加強人大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健全立法起草、論證、協調、審議機制,健全向下級人大征詢立法意見機制,建立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推進立法精細化。
“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起草征求人大代表意見制度,增加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會會議人數,更多發揮人大代表參與起草和修改法律作用。”趙謙表示,各級人大還可以通過座談、聽證、評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擴大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通過詢問、質詢、特定問題調查、備案審查等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另外,趙謙認為應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及時反映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人民群眾關切期待,對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發展、完善社會治理、保障人民生活、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抓緊制定、及時修改。
要進一步拓寬公民的立法參與渠道,在構建完善的立法協商機制方面,各級人大還需進一步下功夫。“例如,在立法前的立法論證、立法中的立法聽證、立法后的立法評估,應當專門建立完善公民參與機制。”趙謙表示,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有關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專家學者等對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調整論證咨詢機制。
把“人民”二字貫穿人大監督全過程
習總書記強調,“人民是無所不在的監督力量”“要拓寬人民監督權力的渠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二字貫穿全過程,是人大監督的一個重要特征。
人大監督無處不在。趙謙認為,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實行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確保憲法法律得到有效實施,確保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依法正確行使。
“在監督項目中要強調人民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趙謙表示,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確定監督項目時,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同時,在監督方式中強調人民參與人大工作的監督制度。在趙謙看來,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構所舉行的各種類型會議,應當增設普通公民旁聽席,公民按照法定程序提交申請并得到批準后可以列席各級、各類人大會議,同時有權按照法定程序提交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此外,在人大監督重心方面,趙謙認為,應加強人大對預算決算、國有資產管理等的監督職能,健全人大組織制度和工作制度,完善人大專門委員會設置,更好發揮其職能作用。同時,對行政機關的行權過程要做到全過程監督,實行全流程、全要素監督。
“人大監督應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趙謙表示,應協調各種監督制度形成合力,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制度建設,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
完善各級人大和代表“全職化”
我國各級人大代表共有260多萬名,他們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中堅力量,也是實現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推動力量。
“各級人大應該進一步加強代表履職、發揮代表作用,豐富代表聯系群眾平臺,進一步凸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義。”趙謙說,各級人大要認識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建立社會參與機制,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除此之外,趙謙建議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級人大及人大代表的“全職化”,強化其履職活動或行為的“全時程”“無斷點”“無間歇”特性,使代表同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系真正實現“零距離”“全天候”。
人大代表當選后,能否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能否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事,直接影響人民的民主權利能否全過程地實現。
因此,通過建立健全代表聯絡機構、網絡溝通平臺等方式來強化各級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在趙謙看來十分有必要。
趙謙認為,還可以在基層農村社區建立以村民小組組長為主體的“人民聯絡員”制度,加強鄉鎮基層人民政府與村民的溝通聯系,建立有效的“下情上達”以及“自下而上”的人民監督制度等,創新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機制,始終做到為了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引領群眾,深入群眾、深入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