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劉永慧
家風建設實踐不足。據調查,大多數領導干部已認識到了良好家風的重要性,有規范自身與約束家人的意識,但也有少部分領導干部既不清楚家庭或家族的家風內涵,也沒有進行家風建設實踐。而且,從家風內容、表現方式和傳承方式等方面來看,大多數領導干部家風建設繼承學習得多,創新性不足。
家風建設與時代結合不緊密。調查顯示,43%的領導干部認為,家風建設是私事,主要是對家庭成員進行規范,內容上也主要強調勤勞、誠信、責任感、為人處世等,僅有21%的領導干部認為家風應包含黨風廉政建設相關內容。這使得領導干部家風建設很難發揮防腐敗、促清廉等方面的作用。
家風代際傳承效果差。超過90%的領導干部以長輩言傳身教或祭奠先輩、修家譜等方式傳承家風,但僅有小部分領導干部家庭有成文的家規家訓,言傳身教為主的傳承方式導致家風教育與長輩的主觀認知聯系過密,容易存在誤區,傳承效果差。
不良家風致腐率居高不下。黨的相關會議以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發布的中管干部黨紀政務處分通報中,涉及家屬、親屬的違紀問題占近百分之六十,一半以上是利用職務上的影響和便利為親屬謀取利益。這只是家風不正導致干部違紀貪腐的一個方面,其他如修身修德不足導致個人情趣低俗、家庭關系異化導致個人生活不正、治家不嚴導致奢靡之風盛行等問題引起的貪腐也層出不窮。
1.社會轉型發展的沖擊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結構、城鄉結構、家庭結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便得家風文化失去了一定的社會基礎和文化源泉。首先,家庭結構變化的影響。由于城鎮化、計劃生育等原因,由血緣宗族關系所決定的傳統家庭的地緣聯系逐漸被打破,家庭結構逐漸呈現小型化、核心化的趨勢。子輩與父輩不僅在空間上產生了距離,在情感上也發生了變化,無形中抽離了傳統家風由長輩言傳身教和子輩耳濡目染為主要方式的傳承生命力。
其次,家庭關系變化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青年一代逐漸成為家族家庭中的中堅力量,家庭權威開始由父輩轉移到子輩手中。傳統倫理關系中的忠孝觀念、宗族觀念開始弱化,使傳統家風建設失去了文化基礎。
再次,社會關系變化的影響?,F代社會,人們更多的是面對陌生人,城市里,大多數人生活在單元房里,不與鄰居、社區來往;農村中,越來越多的家庭不再重視街坊四鄰對自己家庭風尚的評價,在這樣的生人社會、制度社會里,外人參與家庭道德評價的趨勢逐步弱化,不利于傳統家風的傳承和現代家風的建設。
2.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
首先,市場經濟的逐利性特點,極易引發人們對金錢的過度迷戀,許多人將一切社會關系、家庭關系、人際關系都看作利益關系,只要能獲利都可以當作籌碼一般拋棄和交易,這對追求和諧關系的傳統家風是一種極大的破壞和沖擊。其次,市場經濟運行的前提是獨立的經濟主體,是資本的自由流動,由此而來的極端個人主義強調自由,這與傳統家風強調宗族家庭、孝悌為本、鄰里和睦、齊家興國等思想相沖突。再次,市場經濟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就要不斷激發人們的物質消費,達到擴大市場的目的,個別領導干部在追求物質享受之時,忽視了對精神生活的需求,將傳統家風強調的勤儉節約、安貧樂道等棄之不顧。
3.價值觀念多元化的紛擾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念開始向多元發展。其中,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進展而涌入國門的眾多西方文化和思潮,目的就是對我們的主流價值觀進行消解,以逐步顛覆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個別領導干部在這些價值觀念的錯誤影響下,喪失了理想信念,生活上作風敗壞,大搞婚外情,導致家庭不和諧,動搖了社會穩定的基礎。
在當今信息社會中,網絡世界在帶給我們便捷的信息服務的同時,使得許多人特別是青少年被虛擬世界中表面的繁華美好吸引,忽略了在真實的人際社會中與家人、朋友的交往和相處;領導干部大多工作繁忙,陪子女的時間更少,無法及時關注子女成長狀況并糾正不良風氣與習慣,家風建設、家庭教育更面臨極大挑戰。
1.對家風建設重要性認識不足
部分黨員干部沒有認識到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干部的家風對、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的影響,沒有認識到自身的生活方式、興趣愛好、家庭關系、子女教育、親屬關系等不僅會成為公眾關注的對象,也會影響權力的運行,成為不良掮客公關的突破口,成為貪腐的決堤之蟻穴。部分黨員干部缺乏對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家風的學習了解,對優秀傳統家風只聞其名,不知其詳,也就沒有對自身家風內容及具體踐行措施進行思考和梳理。
2.家風建設內生動力小
個別領導干部自認為比較成功,缺少反省意識,很少真正從內心深處反思自己的理想信念、為民初心、道德素養,無法激發起自我改進的動力。個別領導干部不重視家庭,將工作之外的有限時間也放在維護社會關系、流連觥籌交錯上,忽略了家庭關懷,導致家庭關系異化。個別領導干部對家人抱有虧欠心理,一味用物質滿足補償精神需求,形成了重物輕人的不良風氣。個別領導干部缺位子女的成長教育,不重道德品行、價值觀念、理想信念教育和子女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
3.家風建設外部壓力小
十八以來,黨中央大力強調黨員干部家風建設,在《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作出了明確規定,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缺乏具體的細則或措施,存在執行困難、執行不嚴等現實問題;缺乏可操作性強的監督機制,在黨員干部考核中也缺乏有關家風家教的內容。領導干部家風建設缺乏一定程度的社會群眾監督渠道,許多群眾認為,領導干部只要不涉及經濟問題、“四風”問題,只是一般的生活作風、工作作風,公眾監督和舉報很難給領導干部造成壓力和震懾。
健全黨紀國法,深化家風意識。家風注重從道德層面規范人的行為,但是道德不具備硬性約束力,難以懲處違背優良家風的行為,所以必須要完善家風的法律保障機制,以法律法規保障道德目標的實現。國家要積極完善關于優良家風的法律法規,健全關于尊老愛幼、家庭和睦、誠信友善等美德的法律保障。黨紀嚴于國法,對于領導干部來講,黨紀要對其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讓紀律成為治黨管黨的尺子,不可逾越的底線。強化制度保障,促進規范建設。要對領導干部的家風建立巡視、監督與問責機制,有效約束和規范領導干部及其家庭成員的行為。要建立全方位的監督網絡,結合黨外、社會監督等多種方式,監督干部及其親屬的個人行為,使權力處于陽光下,使領導干部形成正確的權力觀。要將個人品德、家風情況作為考核干部的重要因素,在選拔任用過程中,要通過深入訪談家庭成員及其單位同事、鄰居等,考核領導干部能否積極涵養和踐行家風。加強家風教育,提高建設能力。應將家風教育納入領導干部的教育培訓中,加強正面案例宣傳,引導領導干部積極學習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作風,注重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家風建設的優秀內容。要開展警示教育,通過紀檢監察部門提供的相關案例,讓領導干部認識到家風不正帶來的“廢職亡家”的不良后果,自覺把好家風當作為官從政的“護身符”。
推動形成重視家風建設良好社會風氣。良好的社會風氣是深入推進家風建設的基本前提。要充分運用物化形式來凸顯優良家風,例如,保護宗廟、祠堂、牌坊等傳統家風遺產、遺跡,開發部分家風旅游路線,加大優良家風的宣傳力度;建設家風家訓館、文化博物館、家風主題公園,定期展出優良家風主題書畫等,使大眾生動直觀地感受優良家風文化,喚起家風傳承意識,在社會上形成重視家風的良好風氣。
發揮榜樣典型示范帶動作用。發揮榜樣示范作用是促進家風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應尋找具有良好家風的家庭,將其樹立為社會典型。既廣泛宣傳黨的領導人和革命先輩的優良家風故事,也深入挖掘感動中國人物、道德模范、基層干部等的家風建設事跡,發揮其示范作用,讓領導干部有所學、有所獲。
拓展媒體宣傳渠道。家風的涵養和傳承既需要每個家庭的努力,也需要社會主流媒體發揮宣傳導向作用,為家風建設注入正能量。要占領宣傳輿論主陣地,積極宣傳中華優秀傳統家風文化、革命時期紅色家風文化、社會主義先進家風文化,使全社會形成一股傳承優秀家風、建設優秀家風的熱潮。要開展多樣的家風建設活動,如開展“傳家訓”“講家規”“寫家書”“樹家風”等系列家風主題活動,“好家風好家訓”“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通過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家風好文化。
父母以身作則,營造良好家庭環境。家風的傳承,主要表現為父母的言傳身教、訓誡和子女的耳濡目染、習得。其中,父母起著主要作用。因此,父母應以身作則、正身率下,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道德觀念與理想信念,營造出一種崇尚良好家風、重視家風建設的家庭環境。
豐富家風內容,創新傳承形式。新時代領導干部的家風建設,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就要豐富家風內容、創新傳承形式。一方面,要汲取中國古代優秀家風的內容、挖掘古代社會廉潔家風中修身律己、睦親持家、治國理政的智慧。另一方面,還要創新家風傳承的形式,既可以采取傳統的家訓、家書、家譜等載體,也可以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等新媒體手段加強家族成員之間的交流,設立良好家風家庭儀式,增強家庭成員的歸屬感、獲得感、成長感和幸福感,書寫家庭故事、凝練家庭精神,以建設良好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