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江蘇)有限公司 劉訓華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農藥生產大國。全國現有2000多家農藥生產企業,其中包括聯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奧生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農發種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紅太陽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2019年中國農藥產量為225萬噸。中國農藥產量主要分布為江蘇、四川等地;2019年江蘇省農藥產量達74.3萬噸,居全國首位。目前,農藥生產正在向低毒、低殘留、環境友好型轉變。農藥生產屬于精細化工范疇,反應、精制步驟多,生產過程較復雜,原輔材料通常涉及有毒有害物質且消耗量大,投入產出比不高,三廢產生量大[1]。農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具有一定的難度,關注點較多,根據從業經驗,總結出以下要點,應特別關注。
農藥建設項目環評編制依據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江蘇省化工產業結構調整限制、淘汰和禁止目錄》等國家級地方產業政策以及《關于印發江蘇省化工行業廢氣污染防治技術規范的通知》(蘇環辦[2014]3號)、《關于印發江蘇省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控制指南的通知》(蘇環辦[2014]128號)等地方環保政策。
編制指南主要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HJ2.1)及各要素導則、《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農藥建設項目》(HJ582)、《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農藥制造工業》(HJ993)、《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農藥制造工業》(HJ862)、《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農藥制造工業》(HJ987)等。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二級標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附錄D其他污染物空氣質量濃度參考限制;排放標準執行《農藥制造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39727)以及地方標如江蘇省的《化學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DB32/3151)。
水環境質量標準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排放標準執行園區接管和外排標準,其中雜環類農藥吡蟲啉、三唑酮、多菌靈、百草枯、莠去津、氟蟲腈原藥生產過程中水污染物排放執行《雜環類農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21523)。
工程分析應包括工程概況、工藝原理及流程、污染源分析、環保措施、排污總量、總圖布置方案等內容,關注要點如下:
說明產品名稱、產能、生產批次、批次生產時間和年生產時間等,產品簡介提供農藥產品的環境毒理和環境行為,改擴建項目產品提供農藥登記證號、農藥生產批準證書或農藥許可證。
工藝原理應闡述清楚主、副反應方程式及其轉化率,農藥產品回收率。工藝流程應詳述各工藝流程(產品生產、轉移、包裝、溶劑回收等)的原輔料投加方式、物料走向、包裝方式、操作條件,闡述產污節點。
應拆分中間體合成、產品合成,分別開展物料衡算,如為批次生產,則按照批次投加量開展物料衡算,并給出單位時間廢氣的最大排污量。并對有毒有害物料、主要元素、水開展單項平衡。
根據《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農藥制造工業(HJ993)》,廢氣、廢水、固廢及噪聲污染源強核算方法如下:
(1)廢水:工藝廢水及其他公輔廢水產生量采用物料衡算法,污染物采用物料衡算和類比法,生活污水等產生量采用產污系數法。
(2)廢氣:工藝有組織及無組織廢氣采用物料衡算法[2];焚燒爐煙氣中二氧化硫、氯化氫、氟化氫等污染物的核算采用物料衡算法,氮氧化物、煙塵、一氧化碳、二噁英類等污染物的核算采用類比法;廢水處理站、危廢庫等廢氣采用類比法;罐區廢氣采用物料衡算法;設備動靜密封點排氣采用產污系數法。
(3)固廢:本項目危險廢物采用物料衡算法。
(4)噪聲:本項目噪聲污染源強采用類比法(類比同類型噪聲設備)。
各要素應按照各要素導則的要求開展環境質量現狀調查,如為改擴建項目還應設置無組織排放監控點位。
農藥建設項目應按照《農藥制造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39727)、《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37822)、《江蘇省化學工業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技術指南》(蘇環辦[2016]95號)、《關于印發江蘇省化工行業廢氣污染防治技術規范的通知》(蘇環辦[2014]3號)等文件的要求,進行工藝過程控制、無組織廢氣防治。
農藥建設項目選用的環境保護措施應為《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農藥制造工業》(HJ862)中的可行技術。
1.廢氣治理措施關注要點[2]
(1)廢氣收集應遵循“應收盡收、分質收集”的原則,對工藝環節、物料轉移和儲存環節、廢水治理環節、固廢暫存等環節進行收集,并根據廢氣種類、濃度、風量制定可行的工藝路線,優先采用冷凝等回收措施,無法回收的根據水溶性、酸堿性、可吸附性、可燃性,選取水洗、堿洗、活性炭吸附、RTO等處理措施,闡述清楚各工藝路線的原理、流程、處理能力、處理效率等,提供主要設備及其操作參數。提供同類工程實例,關注可類比性。
(2)農藥項目應對高活性的農藥粉塵、高毒/劇毒化學物質、“三致”物質及惡臭氣體、破壞臭氧層物質、持久性污染物等,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3)活性炭等吸附法處理應滿足《吸附法工業有機廢氣治理工程技術規范》(HJ2026)的要求,RTO應滿足《蓄熱燃燒法工業有機廢氣治理工程技術規范》(HJ1093)。
2.廢水治理措施
(1)按照“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分類收集、深度處理,分質回用”的原則設計全廠排水系統及廢水處理處置方案。
(2)農藥項目應強化對廢水特征污染物的處理效果,重點關注列入我國“優先控制污染物”和對水生生物有劇毒、對環境敏感及高活性的農藥活性成分、含雜環、殺菌劑、鹵代烴、鹽分等高濃度難降解廢水、含“三致”物質等特征污染物的廢水的有效治理,含高毒害或生物抑制性強、難降解有機物及高含鹽廢水應單獨收集、預處理。闡述清楚各工藝路線的原理、流程、處理能力、處理效率等,提供主要建構筑物、設備及其操作參數。提供同類工程實例,關注可類比性。
(3)外排廢水依托園區或市政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應從廢水的可生化性和特征因子去除效率等方面進行可行性論證。
3.固體廢物治理措施
(1)固體廢物進行綜合利用,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提出防治二次污染措施等。
(2)危險廢物等固體廢物外委焚燒或填埋處置,應分析周邊處置單位的技術和能力可行性,提供處置建議。
(3)廠內自建危險廢物焚燒爐,應按照GB18484和HJ/T176的相關規定,論證選址的可行性和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給出焚燒物料的組成及理化性質,焚燒爐爐型結構、材質、技術性能指標、尾氣處理工藝等,重點分析控制二噁英產生的措施以及尾氣達標排放的可靠性。
農藥建設項目環境監測計劃主要包含污染源監測、環境質量檢測以及環境應急監測等,監測因子、布點、頻次、監測數據采集、處理、采樣分析等方法按照《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總則》(HJ819)、《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農藥制造工業》(HJ987)、《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農藥制造工業》(HJ862)、《關于進一步規范我省危險廢物集中焚燒處置行業環境管理工作的通知》(蘇環規[2014]6號文)、《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37822)等文件的要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