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晨晶
(重慶市江津中學校 重慶 400000)
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問題導學的模式是新興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好問題導學的模式,引導學生對于初中歷史進行探究,引導學生對于歷史這門學科進行學習,讓學生在初中歷史的課堂上,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設置合理的教學問題,做好課堂教學設計,落實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解課堂教學的內容,明確課堂教學的主旨,做好對于課堂教學主次的分析。利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的歷史課堂學習變得更具有針對性,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的基本效率性。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對于歷史課堂教學中的知識有著更為深入的記憶性,讓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具有質量。
例如在學習《隋朝的統一與滅亡》這一課時,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教學問題“隋朝統一全國的意義”“隋煬帝為什么要開通大運河?”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一個個問題的引導,完成對于初中歷史知識的探究,讓學生完成本節課課堂教學主旨的學習,理解隋朝所采取的暴政制度是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教師應重視做好課堂教學設計,在教學的過程中,提出合理的教學問題,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學習程度。教師在制定教學問題時,不能超出學生的理解范圍,要設定符合學生認知基礎的教學問題,讓學生在初中歷史的課堂上,接受到符合自己的初中歷史問題,有效結合學生的課堂學習所得,完成歷史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成歷史知識的儲備,讓學生學會解決自己的歷史學習問題。
例如,學習《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這一課時,在課堂教學時,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教師可以制定教學問題:“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貞觀時期朝廷推行革新的具體措施都有什么呢?通過合理的教學問題,讓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讓學生學習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通過布置問題難度適宜的教學問題,契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學習。
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逐步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利用問題教學法,改變學生的課堂學習方式,提升問題教學的深度,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深度思考。在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拓展課堂教學中的內容,在把握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站在一個宏觀的角度上,架設一個歷史知識結構,讓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不將目光局限于教材中。
例如,學習《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這一課時,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補充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的資料,讓學生認識人物,在頭腦中建立起對當時南宋抗擊元朝的歷史知識體系,做好課堂教學的拓展,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著深入的認識,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了解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對于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所表現來的種種情況進行反思,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維方式,做好課堂教學的反饋。完成了課堂教學后,教師應重視做好課堂教學總結,及時歸納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經驗,在下一節歷史課堂上,做好教育教學的改進,創設良好的歷史課堂,保證歷史課堂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學習《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這一課時,在完成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概括玄奘的歷史貢獻,通過這樣的方式,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總結。在課堂教學練習時,教師也應重視布置重點知識的練習,找到學生在學習時的薄弱環節,為學生下一課的學習打好基礎。在布置教學練習時,教師可以圍繞“日本遣唐使來華時主要學習什么”“日本遣唐使來華對當時的世界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的問題進行設計,提升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深入認識。
綜上所述,利用問題教學法,教師能夠充分引導學生對歷史這門學科提起一定的重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讓學生在學習時,對教學知識有著深入的認識,保證歷史課堂教學能夠取得最優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