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暉
(重慶市合川太和中學 重慶 401520)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和改革,許多教師在課堂上引入了新的教學模式,實現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對高中生而言,合作學習模式極其重要,既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學習能力,又能夠使學生逐漸感知生物知識點的魅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
因而,我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希望能夠找到有效利用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高中生學習能力的措施。
在高中生物課堂上,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許多教師逐漸引入了合作學習模式。這種模式不僅可以提高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合作中取長補短,更好地學習生物知識點。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中,許多教師采用“灌輸”的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按照課本上的知識點講解,學生只能坐在座位上當聽眾,不會深入分析教師講的知識點,導致很多學生的生物成績一直不理想。因此,教師需要更新教學模式,將合作學習引入生物課堂,不斷增加學生間的合作,與此同時,增加師生間的互動,有效激發高中生的生物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未來能夠更好地發展。
在高中生物課堂上,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以便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需要圍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在高中生物課堂上學習。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教師發現有許多內容可以合作學習,而有些內容不能合作學習。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展開合作學習時,應該為學生提供一些合適的知識點,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生物知識點,進而促使合作學習在生物教學中得到落實。而且,教師在課堂上展開合作學習以前,需要深入思考合作學習的內容,制定合理的學習內容、教學目標,這樣才可以達到學生合作學習的標準,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如學習“走進細胞”這節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在課堂中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一個小組的人數在4-6人為佳,然后每一小組需要有學習成績不同的學生,讓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在小組分配完成之后,教師便可以教授學生這節課的內容,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每個小組配備一臺顯微鏡,然后讓小組成員可以近距離觀察細胞的形狀以及動態,因為高中生觀察的角度不同,學生觀察到的細胞形狀、狀態也會有所差距,在觀察完之后,每一位學生都可以說一說自己觀察到的細胞。這種模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還會讓學生在日后有更好的發展[1]。
教材中的生物知識源于生活,教學源于實踐,教育要去實踐。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創設情境和真實的問題場景,從而鼓勵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組合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生物課上,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來探索和思考問題。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在積極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形成和培養的。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得以發展的。學生從中產生認知沖突,激起探索,教師應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交流,比較各種方法的異同點,最后讓學生對照直觀材料分析,將教材的知識變成探究問題,還知識以本來面目。讓學生置身于問題情境,積極主動地探索發現,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實驗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之一。生物課本上的不少內容對學生而言都很抽象,有時候高中生很難理解教師用語言描述的理論知識。這時,如果教師能夠安排一些實驗,讓學生真正參與,驗證一些理論,就可以幫其更好地理解生物教材中的一些抽象知識和內容。但是,僅憑某個人的力量很難完成實驗。這就要求生物教師合理地把高中生分成若干個生物實驗組,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更順利地進行實驗,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成績和生物學習能力。如講解必修二“遺傳與進化”第二章第2節“基因在染色體”時,讓學生以生物實驗小組為單位,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并驗證“基因位于染色體上”這個結論,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章的內容[2]。
背誦和記憶是高中生物學習中非常重要的存在,因為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很多知識都需要反復記憶和理解。然而,僅靠獨自背誦很難提高學生的背誦效果。因而,教師可以嘗試讓高中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知識的背誦,一段時間過后,在小組中找一個同伴提問,這種方式有利于提高背誦效果。如講解必修二“遺傳與進化”第三章“基因的本質”后,可要求學生以生物學習小組為單位,找一個同伴合作背誦。這樣,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可以時不時地提問、討論,能提升背誦效率,更深入地理解課本上的知識。
總而言之,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開始逐步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合適的方式教育學生,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逐漸感受到生物知識點的獨特魅力。對于高中生而言,合作學習尤為重要。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效果,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快樂和重要性。未來社會,很多企業需要高能力、高素質的人才,企業中很多項目需要合作才能完成,所以,教師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非常重要,這也能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